張 艷
(廣東省惠州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615100)
金山湖地處城市中心,地勢低洼,與外江水體的連通主要依靠抽水泵站的調度,水體流動力較弱,水質逐年惡化,底泥淤積隨著周邊城市的發展日益加重。根據檢測數據,金山湖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氨氮和總磷,河道全線呈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現象,綜合營養指數為54.26-75.46,富營養化嚴重。
金山湖清淤工程,涉及區域總面積約1.26km2,河道清淤方式采用濕式清淤,泥漿處理則利用新建的底泥廠,底泥廠規模2000m3/d(水下自然方)、余水處理規模約4.0萬m3/d,泥漿經脫水固化后產生的土方含水率在 40%以下,經處理量后的泥餅外運至堆場處置、利用;余水經處理后,優于《湖泊河流環保疏浚工程技術指南(試行)》中國內部分環保疏浚工程余水排放標準,達到中國電建水環境企業標準四級出水水質標準(城市河湖泊涌污泥處理廠余水排放標準),排至附近水體。金山湖流域水系圖見圖1。
按照工程河道實際情況,為提升清淤效果,改性水環境質量,采用了如下清淤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施工工藝流程圖見圖2。

圖1 金山湖流域水系圖

圖2 金山湖清淤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圖
金山湖生態清淤工程的總長度為7.5km,清淤范圍比較大,采用了清淤效率高的環保絞吸式清淤方法,是通過浮漿泵送到底泥脫水廠進行集中脫水處理,底泥場設置于金山湖南側蓮塘布河入湖口。為保證清淤效果,進廠泥漿流量≥22275m3/d,同時為保證施工清淤的安全性和質量,在夜間不進行施工,每天清淤12h,絞吸流量不小于2000m3/h。考慮跨河橋梁的凈寬[1],工程選擇了4臺500m3/h的絞吸船,主要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環保絞吸式清淤船主要參數表
就案例工程而言,河道中垃圾和雜質比較多,為避免影響清淤效率,同時又降低清淤成本,縮短清淤工期,在正式清淤開始之前,通過清障船來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和雜物,將河道中的大型塊、鋼絲網、編織袋等清理干凈后,再用絞吸式環保清淤船進行清淤操作[2]。
在絞吸式環保清淤船運行中,為降低擾動程度,保證清淤效果,案例工程選擇了扇形向開挖法,為降低對周圍土層造成的擾動,進行分層開挖。先進行清淤船定位樁施工,為保證清淤船按照規定行駛,需要將定位樁,搭設到河道淤泥層,以便控制清淤船前進的位置。清淤船在前進過程中,通過液壓軸臂的伸縮來完成。促使清淤船通過反作用力完成短距離位移。在整個移動過程中,以清淤船的船尾定位樁為中心,清淤船的長度為半徑,促使絞刀頭呈現左右擺動的扇形逐步向前清淤。清淤船在橫向擺動時有效寬度為30m,無法滿足本工程清淤的需求,需要進行分條清淤,每條清淤道之間搭結幅度控制在2.0m左右,避免發生漏挖和區塊塌陷問題[3]。
低擾動清是淤河道清淤的關鍵,其控制效果,對保護周圍土層,避免發發生超挖、欠挖問題有重要作用。實現低擾動開挖的關鍵是做好密封開挖、薄層開挖,并限制施工速度等,在保證清淤效率的基礎上,避免發生二次污染。
密封開挖:在本河道清淤過程中,采用了環保絞刀開挖方法,是一種比較環保、先進的清淤裝置。整個清淤系統由導泥擋板、密封裝置、水平調節器等共同組成。在具體清淤過程中,可隨著清淤深淺的變化,調整水平調節器,保證清淤絞刀在清淤過程中時刻處于水平位置,將外罩時刻緊貼河底。密封罩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絞刀時刻在允許范圍內工作,保證淤泥能夠及時被泥泵抽出,提升清淤速度。此種清淤裝置的最大特點是防止淤泥泄漏和擴散的工程,從而避免了二次污染[4]。
薄層開挖:在清淤過程中,每層開挖的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具體厚度要根據清淤船的實際情況和運行參數合理調整,如果清淤厚度超過清淤船的最大量,會引起嚴重的逃淤問題,造成二次污染。如果清淤厚度過小,則會影響清淤的效率,增加清淤成本。淤泥厚度超出挖泥船單層開挖厚度時,采取分層開挖。
限制速度:在淤泥開挖中,合理設計絞刀的轉速、橫擺速度等相關參數,嚴格控制清淤速度[5]。
擾動監測:清淤開始之前, 需要對河道水體的透明度、SS值等相關參數進行取樣檢測,獲得相關參數。在清淤過程中,在清淤船四周布設多個監測點,對河道水質情況及時檢測。并對SS值的變化情況,動態監測,及時反饋給清淤管理部門,及時調整清淤船清淤速度,避免對水體造成太大污染。
開挖精度控制:在本工程清淤中,清淤船上裝配了先進的挖深指示器、絞刀工作壓力表、濃度顯示器等高精度儀器表。并裝配了GPS定位系統和回聲測定設備。以控制清淤開挖的精度。及時反饋各儀器的檢測數據,進行自動化調整,最大限度上保證開挖進度。
金山湖底清淤出來的泥漿,通過泵送的方法,進入底泥廠設置沉砂池中,先進行預處理,過濾掉大顆粒石塊、草根、樹皮等,再用高壓板框壓榨機進行脫水處理,最后進行資源化利用[6]。
工程清淤形成的泥漿,通過高壓板框式壓榨機進行脫水處理,高壓板框式壓榨機主要由固定板、濾框、濾板、壓緊板和壓緊裝置組成,單位過濾面積占地較少,過濾推動力大,所得濾餅含水率低,對物料的適應性強,適用于各種污泥。經預處理后的底泥,通過進料柱塞輸送的方法,送到高壓板框壓榨機中,經過進料、壓榨、卸料等工序出來之后,就可得到泥餅。保證泥餅的含水率低于40%[7]。
在河道淤泥處理中,常用的余水處理技術有三種,一種是機械絮凝沉淀技術,占地比較大,處理效果欠佳,一體化處理施工難度較大。另一種是超磁分離技術,余水處理效果高,但設備總體費用昂貴,對運行管理的要求比較高。最后一種是高效混凝沉淀技術,雖然建設投資比較高,但余水處理較好,占地面積比較小,設備安裝方面,對寸土寸金的城市而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在本工程淤泥處理選擇了高效混凝沉淀技術[8]。
案例工程河道低泥中重金屬污染含量比較少,在允許范圍中,經過脫水處理后的底泥可以應用在綠化景觀種植中[9]。工程河道處理形成的脫水泥達到35.43萬m3,日產量也達到1312m3。金山湖底泥處理工藝流程圖見圖3。

圖3 金山湖底泥處理工藝流程圖
根據模型進行模擬結果表明,工程通過內源清淤,同時結合外源截污、生態構建等治理措施,金山湖區COD基本達Ⅳ類湖區面積能達100%, 氨氮基本達Ⅳ類湖區面積能達99%,TP基本達Ⅳ類湖區面積能達97%(湖庫標準為 62%)。清淤成效顯著。
綜上所述,文章結合工程實例,分析了河道濕式清淤及淤泥處理技術,分析結果表明,河道淤積對城市生態環境發展,改善水環境質量等方面兼有較大影響。濕式清淤方法和淤泥處理技術的應用,可妥善解決河道淤積問題,提升河道水質質量,逐步恢復河道的自凈能力,促使生態環境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