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

湖南省安化縣馬路鎮碧丹溪人只要提起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劉形,個個都會為他豎起大拇指,都夸贊他在碧丹村駐村精準扶貧工作中牢記職責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貧,時刻戰斗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真正把扶貧工作落到了實處。
碧丹溪社區村由原松柏、黃石和橋邊三村合成。有18個村民小組,1645人,其中貧困人口74戶,共計280人,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在3700元以下,屬于典型的貧困村。2018年7月,劉形被安化縣委組織部及安化縣文旅廣體局選派到這里駐村扶貧時,村基礎設施落后、土地沒得到很好利用、黨員老齡化、戰斗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使他感到任重道遠。為了早日完成精準扶貧的任務,劉形與馬路鎮文化站站長朱共輝聯手配合,協助村支部強化組織功能,著眼落實基層組織生活制度,每月定期開展“三會一課”與組織生活會、學習黨章黨規等活動,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增強其做好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培養年富力強的村支兩委后備干部,吸收有知識和膽識的年輕人入黨,基層黨組織活動大大加強。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黨員村支兩委干部分片包戶中,每個黨員投入義務勞動16天以上,多的上了20天,人居環境整潔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任何一個地方的脫貧致富都離不了修路,在碧丹村的精準扶貧中,修路是劉形幫扶的一個重要的工作主題。碧丹村黃石松山灣五組的村民陳水平、陳和平和劉吉娥等貧困戶的屋舍坐落在山腰上,公路不能通到家門口,多年來很想將公路拉上來,但下面個別人家因為地基的糾紛不準修路,十幾年的愿望始終難以實現,其中村支兩委和鎮上領導多次上門調解,都無果而終。2018年7月,劉形來這里精準扶貧,得知這一情況后,一次次聯系村支兩委召開屋場會,宣傳扶貧幫困政策——脫貧致富先修路。終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2018年10月,困繞陳水平等三戶人家的棘手難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同時這一里多路被硬化,陳水平等三戶人家的生活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難題解決,這使得劉形之后在碧丹溪開展扶貧工作信心百倍。碧丹村的黃石坳至歇驢坳的古茶亭間,有著碧丹人廣闊的森林和茶園,是早年云臺山通往原馬轡市的一個交道要道,同時這里也是萬里茶道的一部分。世世代代的碧丹人在這里奔波走過的是一條崎嶇陡峭不平的山徑。2019年春天,劉形和碧丹村支兩委開展對這段2.3公里長的路始修。在修路的過程中,他時常起早摸黑在工地上指導協助,有時午餐或晚餐,就用兩包方便面或幾個粑粑將就一下,在2019年冬天,這段路擴寬到了8米,擬硬化6米。他上任兩年來,碧丹村修整了水泥硬化學生就讀便道1.2公里,修復碧丹溪河堤全長600多米,新修五房里拿嘰沖便民橋1座,打寬五房里跨碧丹溪大橋2米、全長21米,清理王家灣山塘、黃石山塘和新開鑿水井1個等一系列重大的公益建設。
作為駐村幫扶領導,劉形深感肩頭的重任。全力幫扶、預期脫貧是他工作中一個重大的奮斗目標。如何做好這個目標,劉形和村支兩委成員利用微信、短信及時向群眾推送政策知識,制作扶貧標識、擴大扶貧政策的群眾知曉度,深入田間地頭,挨家逐戶面對面宣傳,重點宣傳習總書記關于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新思想新理論新要求及扶貧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一系列的宣傳,碧丹人脫貧致富的心在跳動。松柏六組的龔彬,上有老下有小,母親患慢性糖尿病,一家六口始終難以擺脫貧困。面對扶貧政策的暖風,他好想開一家預制場,專門制作水泥磚,而因缺乏啟動資金和制磚技術,不敢盲目行動。劉形得知這一情況后,四處奔波走訪調查,認為龔彬能吃苦耐勞,開辦預制場確實可行,一方面給他壯膽鼓勵,另一方面與村支兩委召開會議,為龔彬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同時帶領村支兩委人員再為龔彬籌得了部分啟動資金。與此同時,劉形與村委人員帶領龔彬去益陽學習制磚技術,并幫助他買了制磚機械,龔彬的預制場逐漸走上了正常的運營軌道,一年以后開始盈利。
松柏七組的鄧亮庭,七年前辦過養牛場,向銀行借過貸款,后來生意失敗,欠的貸款一直沒有還清。劉形來到碧丹溪后,和村委人員來到了鄧亮庭家,鼓勵他重辦養殖場。可是養殖資金從何而來,鄧亮庭由此感到愁眉不展。沒多久,劉形以身擔保,向馬路鎮農商銀行申請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幫助鄧亮庭辦起了養豬場。2019年農歷7月過后,市場上的生豬價格大幅高漲,鄧亮庭家一下子還清了貸款,見到了生活的曙光。
對于貧困戶,劉形始終將他們當作親人,對他們的困境感同身受。橋邊二組的75歲黨員仇良慶,早已雙目失明,女兒遠嫁浙江,唯一的兒子失聯20多年,兩間木屋年久失修多處漏雨。2019年春天,劉形目睹這蕭條敗落的景象后心情愴惻。很快,他聯合碧丹村村支兩委向上面打了報告,獲得批準,將仇家房屋納入了中央財政危房改造項目,申請到補貼資金3萬元。年底,仇良慶的一層三間的磚房便修了起來,這個孤苦伶仃的老人從此有了住房保障。
碧丹溪的松柏五房里的旱田,以前零星散落地種過玉竹,但由于缺乏技術,玉竹的收成不太理想。為了幫扶貧困戶種植好玉竹,劉形便托安化縣技術培訓中心安排專家和老師到碧丹村委會議廳給種植玉竹的貧困戶講課,之后請專家到田間地頭親自指導如何給玉竹播種、施肥和防治病蟲害。2018年秋天,在劉形的指引和帶領下,幫扶36戶貧困戶種植79.5畝玉竹等藥材,并發放3975斤玉竹種子,肥料35200斤。通過一番努力,五房里的玉竹由以前的十多畝發展到現在的74.5畝,生機一片盎然。
碧丹溪的貧困,另外一個原由是因病致貧。以前碧丹溪有個國企同心銻礦,村民們為了擺脫貧困,經常去礦里做工,打砂賺錢,久而久之,村子里有103人積下了矽肺病,后來同心礦山停了,村民們的醫療資金得不到保障。2018到2019年之間,劉形通過私下走訪,與貧困戶溝通交流,了解貧困戶的思想動態,并與村委召開了29次屋場會,終于在2019年底,通過幫扶政策,使困擾在這些貧困戶身上的上訪難和民調難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碧丹人民忘不了的還有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期間的事。大年初二,尚在文旅廣體局里值班的劉形接到上級的命令,立馬來到碧丹村組織村支兩委開展有關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帶領黨員和退伍軍人義工隊分組分片,對每戶排查摸底。為了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劉形迎難而上,兩個月堅守在防控第一線,每天親自幫忙為涉外回鄉人員量體溫,組織對鄂歸人員實行居家隔離,對交通要道設卡測量體溫,24小時值班,同時出動宣傳車輛,在全村各個角落宣傳政策信息和防疫知識,同時勸導群眾延遲和不做酒10余起,喪事簡辦5起,出動義工100天,有條不紊地推進抗疫的工作,守護著碧丹人民的健康平安。
作為一個駐村幫扶人,劉形心里時刻裝著的是碧丹溪的精準扶貧工作。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回家,更莫說有時間回安化煙溪的鄉下看望70多歲的母親。而妻子是安化中醫院的一名醫生,五歲的孩子交給年老體弱的岳父母帶養。盡管這樣,妻子每逢節假日經常抽空前來碧丹溪幫他打理生活事務,這使得他暖意盈懷,有更多的精力來開展扶貧的工作。每當心靜之余,想起家人對他扶貧工作的全力支持和無私付出,他感覺虧欠他們的太多了,唯有舍小家,顧大家,將責任和擔當、初心和使命默默奉獻在碧丹溪的扶貧路上,才是對黨組織和家人們最好的回報。一分幫扶,一分收獲,碧丹村在2018年脫貧35戶130人,2019年脫貧1戶6人,預計2020年脫貧9戶25人。2020年馬路鎮召開經濟工作大會,碧丹村整體進入前三名。
因為對扶貧工作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劉形贏得了馬路鎮黨委書記謝智興和廣大碧丹人民的高度贊揚和一致好評。2019年9月,劉形被馬路鎮評為碧丹村優秀扶貧工作隊員;同年年底,劉形被安化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和先進個人,同時被安化縣文旅廣體局評為優秀干部;2020年被文旅廣體局評為“疫情防控優秀干部”。但是,這一系列的榮譽對于劉形來說是次要的,繼續保持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的熱忱和虔誠,幫扶每一個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才是他夢寐以求的,這也是他工作的動力和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