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高遠 趙怡
從警二十余年里,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奉獻為榮”的信念。以“感恩之心往上看,欣賞之心往旁看,關愛之心往下看”的心態,傳遞積極、樂觀的正能量,認認真真干好每一項工作。她的所作所為,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肯定和贊揚。
生活中,她善待自己的父母及身邊的親人,以此來詮釋孝老愛親這一偉大的傳統美德,用自己的愛心和奉獻實現了忠孝兩全的人生追求。她,就是伊川縣警界的警花,伊川縣看守所所長吳信姣。
改善條件,營造拴心留人環境
伊川縣看守所建于20世紀80年代,原占地10畝,2003年經過改擴建,建成現占地30畝的中型看守所。因時間久遠,監室及辦公樓墻體脫落。2013年11月,吳信姣擔任所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局黨委匯報看守所的狀況,并爭取資金對看守所的外觀和房頂進行了修繕,把之前閑置的在押人員伙房和干警餐廳進行了改造,建起了民警活動中心,購置了健身器材和乒乓球、桌球、羽毛球,改造了沐浴房,還建了容納3000余冊各類書籍的警察書屋,供同志們健身娛樂和休閑。
2003年到看守所工作的吳信姣是個老監管,她深知監控設施關系監所安全和干警的工作效率,在修繕監所之后,她又積極向局黨委匯報,爭取70余萬元資金把所有模擬信號探頭全部換成數字、高清、智能攝像頭,有效提高了干警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監所安全也更有保障。投送罪犯到監獄的囚車滿足不了工作需要,在車輛改革最緊的關頭,她向局里匯報后,局黨委想辦法從縣里申請了車輛指標,給看守所購置了一輛價值20多萬的依維柯囚車,大大提高了投監安全。
為了能讓在監區值班的同志們有個好心情,2019年秋天,她又對監區進行了綠化,種植了近20棵獨株多色月季來裝點環境,緩解民警的緊張情緒。
看守所的隊伍是一支有優良傳統的隊伍,與她搭班的幾任所長都是實干家,這也讓她受益匪淺,所里任何人家里有紅白喜事,本人或是直系親屬有病住院,她都親自到場,加之她自身努力,以至于一年內局黨委將6名同志都從派出所領導崗位調到看守所工作,給看守所增添了無限活力。
她將傳統的“訓誡式”教育方法向“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轉化,在嚴格規范在押人員一日生活制度的同時,通過感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唱紅歌、做敲手操等系列活動,豐富在押人員的生活,舒緩在押人員的情緒,正確引導在押人員開展自我教育、互幫互教,知恩感恩。她把學到的心理學知識運用到教育在押人員工作中,讓正確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行為規范、是非標準在潛移默化中根植于在押人員心中,增強教育轉化效果,確保了監所11年安全無事故。有的在押人員出所后,還給看守所送來錦旗以表感恩之情。
為了使看守所執法工作落到實處,做到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尊重和保護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絕吃、拿、卡、要等不良現象,吳信姣積極依照公安部、省公安廳和市公安局有關“警務公開”的要求,制定了伊川縣看守所“警務公開內容”;同時,利用每周一上午的例會時間組織全體人員學習新政策、新精神,分析違法違紀案例,教育大家要依法辦事,警鐘長鳴,并多次組織召開在押人員家屬座談會,傾聽他們的呼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他們排憂解難。作為全市十個看守所唯一一個女所長,她嚴格執法、秉公辦事、清正廉潔和熱情服務群眾的作風不僅得到了在押人員家屬的滿意,也贏得了省市領導和同事的肯定。
就在4月29日,一個從伊川縣看守所投送監獄刑滿釋放回來的吳某高,到社保部門辦理他的工資手續需要提供判決書,而他把判決書弄丟了,續發工資的事也就辦不了。他到法院去調取無果,就到看守所大門口找吳信姣,想讓她把看守所卷宗里的給復印一份。吳信姣一看是2017年的,卷宗已經送到縣局檔案室了,所里沒有了資料。吳信姣通過社保中心的熟人詢問了情況后,就利用到縣局開會之機到檔案室給吳某高的判決書、裁定書都復印了一份。接到吳信姣遞過來的復印件,當事人感動得連說謝謝。
疫情防控,筑牢監所防控屏障
今年春節極不尋常,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作為羈押場所,疫情防控工作一開始就被公安部定為高于社會面控制標準。從2月2日起,在監區值班的同志,要負責每天集體查監室,每天給幾百名在押人員量一次體溫,每天給監室、監區、巡視道、醫務室、管教室等所有區域進行一次消殺,還要做好在押人員的穩定工作和一日生活制度落實。為了保障同志們吃好睡好,吳信姣專門給他們購置一套灶具,安排了一個炊事員來服務大家飲食。
吳信姣作為所長,和同志們一起封閉值班備勤,縱然同志們心疼她還得開會、協調好多事,不讓她進監區值班。但她仍然自覺在辦公區封閉,陪著大家一起共克時艱。她通過做游戲,聘請心理咨詢師授課等形式給每一班的同志做好心理疏導,教會他們放松和調節睡眠的方法和技巧;通過面對黨旗宣誓來強化同志們的責任擔當。在全體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伊川縣看守所被省廳評為全省公安監管系統疫情防控階段工作成績突出集體。
孝老愛親,助推喜愛事業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吳信姣卻說,只要處理得當,孝敬父母和干好本職工作完全可以兼顧,也完全能夠都做到極致。有著俠骨更有柔情的吳信姣不信這個古訓。她熱愛公安事業,也愛她的父母、公婆、丈夫和孩子。孝老愛親是她信奉的做人的標準,逢年過節,她都會準備兩份禮品和愛人帶上孩子一起去看望雙方父母。結婚22年,年年春節都是在農村婆婆家過的,為了不讓老人孤單。她和丈夫每年都會安排四位老人進行體檢,不為別的,只為老人健康;她和嫂子帶著公婆去了首都北京,為了讓老人開心;農忙季節,她和丈夫回家幫助老人們收莊稼……她處理好一切家務事是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的孝老愛親行為也感染影響著身邊人,受到家鄉、單位和社會各界的贊揚。2016年1月,吳信姣被評為“伊川縣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吳信姣很感恩生長在一個既嚴格又有愛的家庭。也正是爺爺的嚴格要求和奶奶的寬厚仁愛凝聚了他們勤勞致富、和和睦睦的一家人。爺爺84歲那年,從生病到去世的半年時間里,吳信姣的父親沒有離開過一步,給爺爺翻身、擦洗、端吃端喝,倒屎倒尿,連春天播種都是請堂叔幫忙的;吳信姣的奶奶因股骨頭骨折在床上躺了七年,老爹老媽伺候得周周到到,奶奶的床上整天都是干干凈凈的,來看望的親戚朋友,沒有一個不夸贊的。
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吳信姣的人生。看到父母的辛苦,作為兒女,吳信姣也經常利用星期天時間回家給奶奶洗洗頭、剪剪指甲,用輪椅推著老人家到處轉轉。每次看到她們姊妹幾個,奶奶都是樂呵呵的:“我啥都吃了,啥也看了,也穿不著了,這不都過到天上了?看見你們我都高興!”在吳信姣一家的接力的孝心下,她的奶奶在93歲時,很安祥地離開了。她們一家人用行動詮釋了“孝順”的含義。
爹媽和公婆都是父母,吳信姣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她從結婚伊始就認定的。近三年來,吳信姣和愛人每年都陪著老媽和老爸到中醫院或縣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她說,不為別的,只為讓老人健康,老人健康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有一次,她和愛人回家,看到婆婆因感冒在村衛生所輸液,他倆就在那陪她聊天,婆婆平時除了血壓血糖稍高之外,身體無大毛病,就是心特別細,看到村里誰因啥病不在了或誰得了啥病,婆婆就想自己哪不舒服,會不會也有什么毛病了。因為這,婆婆每次給吳信姣的老公打電話說哪兒不舒服了,她老公都會說:“沒啥事,媽!別瞎想了!”細心的吳信姣卻對老公說:“是他們老兩口想咱們了,讓他們到縣城和我們見見面,說說話或者是我有空了再陪著去買件衣服,心情自然就好了,啥病也就沒了!”后來,吳信姣和愛人一連四個星期天和父母見面、聊天,結果,老媽的病真就好了。
近年來,吳信姣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個人嘉獎三次,并榮獲“全國公安監管戰線苦練基本功活動先進個人”“全省公安監管工作先進個人”“洛陽市公安局百優民警”“洛陽市優秀人民警察”“人民滿意的政法干警”“洛陽市公安局深挖犯罪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15年還曾被評為伊川縣孝老愛親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