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君
摘 要 本文結合當前鄉鎮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分析了當前鄉鎮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根據工作實際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強鄉鎮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關鍵詞 鄉鎮固定資產 管理 問題 方法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經濟體制改革中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作為最基層的一級行政單位——鄉鎮,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鄉鎮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類資產數量愈來愈龐大,因此如何加強鄉鎮固定資產科學管理,提高鄉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減少重復購置,降低運行成本,不僅對鄉鎮本身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于建立節約型、法治型、服務型新型基層鄉鎮具有重要意義。
一、鄉鎮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一,鄉鎮固定資產存在流失現象,目前個別鄉鎮固定資產管理機構不夠健全,工作人員配備不到位,導致固定資產在管理和使用過程中造成了流失,特別是沒形成一整套的管理措施,沒有相關的制度保障,不能按照固定資產管理辦法規范資產收入、報廢及轉移,最主要是不能對固定資產的所有權進行賬務登記,從而出現了固定資產的出售收入不能按時入賬,造成跑、冒、滴、漏。更嚴重的是,一些鄉鎮通過對使用固定資產創造出的收入進行隱瞞或上報一些虛假的信息,造成了鄉鎮固定資產的使用流失。更為痛心的是由于對固定資產的概念模糊,致使固定資產登記信息不準確,年底不能正確計提折舊,造成鄉鎮資產不清,家底不明。給營私舞弊提供了溫床。
第二,鄉鎮資產賬務建賬不合理。雖然鄉鎮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當中建立了固定資產臺賬,但在建賬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有些鄉鎮固定資產管理賬目上沒有建立資產臺賬和資產明細賬,沒有設立固定資產管理卡片,資產賬面只反映購入價值,賬務處理不提折舊,所以無法了解和查證資產的使用狀況,使資產日常管理與財務工作嚴重脫節,造成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的情況時常出現。
二是鄉鎮投資建設方面與資產登記存在時差問題,譬如民生建設方面:學校、衛生院、敬老院等,還有諸如辦公設施、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面,由于受劃撥款項時間與資產入賬時間的不統一,未能及時處理賬目,不能正確使用資產會計科目核算,從而導致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賬面和實物無法相符,建設工程完工時又不能及時辦理竣工驗收手續,使工程建設長期掛賬,這樣的漏洞容易滋生超額使用資產,不能正確反映鄉鎮的投資狀況以及擁有的完整資產。
三是資產盤盈盤虧手續不健全。譬如鄉鎮接受捐贈或其他無償增加的固定資產,不能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入賬,形成賬外固定資產,也有個別由于使用不當或者資產使用的壽命到時產生的損壞或報廢的固定資產,沒有辦理相關報廢手續,不能申請注銷上報產生了有賬無實物或有實物無賬的問題。
四是個別鄉鎮合并、撤銷,因相關交接手續不全或其他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固定資產資料不全,還有固定資產出租、出借不登記入賬,造成賬實不符,賬面、實物嚴重脫節。
五是固定資產管理不重視.由于鄉鎮政府事多繁雜,個別人員素質低等問題,造成固定資產跑、冒、滴、漏,嚴重浪費了財政資金,影響了干群關系。
二、加強鄉鎮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建章立制,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第一,科學界定固定資產入賬標準。只要是鄉鎮主體為滿足開展業務活動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統統作為固定資產入賬。
第二,成立資產管理專門機構,專人保管,專人核算。賬物分離,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定期進行清查核對。根據固定資產類別、價值、使用部門,建立固定資產管理臺賬,設立固定資產明細賬,由專人記賬,從資產確認、初始計量到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處置、披露等設置全部專人操作。通過以上這些約束,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配合,基于節約低成本的思想,是固定資產管理達到預期的目標,發揮財政資金最大效益。
(二)加強鄉鎮內部監控機制,實現固定資產的全面監督
鄉鎮對固定資產管理要落實到全過程。使用前做好計劃安排和預算,有計劃地使用或留置資金預算;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把控使用范圍和建立日常管理,嚴格履行各環節的審批手續,防止資產流失;使用后要加強監督、審核,做好固定資產的財務管理,及時入賬、銷賬。同時做好固定資產的盤查清查工作。建立完備的資產清查制度,定期不定期開展清查工作。并將資產的清查與使用者、管理者的績效考核掛鉤,做到檢查常態化,監督日常化。
(三)科學界定鄉鎮政府固定資產預算標準
針對鄉鎮固定資產預算,應加大清查,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界定各類固定資產的預算標準,編制預算參照,以預算標準作為固定資產購置、維修、報廢等資金紅線,切實降低運行成本,使預算標準發揮最大的作用。
(四)明晰鄉鎮固定資產管理職責,落實監管責任
鄉鎮應健全固定資產內審機構,完善鄉鎮固定資產內部審計,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常態化監管,讓每一筆固定資產在陽光下運行,發揮最大收益。與此同時,還應明確資產審計部門對鄉鎮財政投入資金及政府交辦的固定資產相關審計事項進行審計監督,對固定資產管理部門進行經常性業務指導。達到相互監督,互相制約。
(五)完善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流程。做到固定資產管理有章有法
一是固定資產的購置必須按照預算進行。每年第四季度,各資產使用部門應該會同資產管理部門編制鄉鎮下年度的固定資產預算計劃,固定資產預算經黨委會批準后生效。二是固定資產使用部門應該根據日常的需要,提前向資產管理部門提出請購申請;請購申請應明確填寫請購理由、設備名稱、數量、規格、預計金額、需用日期等要求。三是資產管理部門收到請購單后,應該根據固定資產預算及批準權限,對請購申請進行處理;超越資產管理部門權限的,資產管理部門應及時報請黨委會進行處理。四是購置的固定資產到達之后,資產管理部門要及時通知使用部門進行驗收。資產管理部門及使用部門要嚴格按訂購單上要求進行驗收,并填制資產進賬單和資產清單。五是固定資產到達使用部門后,每年年終與資產管理部門核對、做好盤盈盤虧處理,資產管理部門及時了解資產狀態及折舊提取情況。
(六)科學計量固定資產,正確反映鄉鎮資產實情
一是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按照政府會計準則正確登記外購、自行建造、置換、接受捐贈、無償調入、盤盈、融資租賃等取得的固定資產,使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及來源渠道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二是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方面:首先每月應按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和確定方法嚴格計提折舊,及時登記入賬,其次是對固定資產因改建、擴建或修繕等原因應按重新確定的成本及時調整資產賬面價值。三是固定資產處置方面應嚴格程序,手續健全,資產出售、轉讓、無償調出和對外捐贈、盤虧及投資方面,應按規定、程序報經批準,會計應分門別類及時作出資產賬務處理,正確反映資產去向。四是每年年底鄉鎮按照資產使用部門、資產名稱、數量、計提折舊后的賬面價值及使用年限進行固定資產披露,特別是資產到期情況、接受捐贈、無償調入,出租出借,對外捐贈、無償調出、毀損等重要資產處置時更要及時披露,做到資產公開,使鄉鎮的各項資產在陽光下運行,讓干部清白,群眾明白。
三、結語
加強鄉鎮的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有利于鄉鎮資產透明,有利于摸清鄉鎮家底,增加財產性收入,發揮資金的最大收益,為下步鄉鎮財務公開,建立陽光型基層鄉鎮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為膠州市膠西街道辦事處)
參考文獻
[1] 劉慶.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0).
[2] 顧小娟.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不容忽視[J].科技與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