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魯


【摘要】學生時代正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內外的文化交流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西方思想文化涌入,許多年輕人對外來文化有著“無免疫力”的高度認同感,他們思想不成熟,帶著“趕潮流的”思維做出對外來文化不理智的追捧,關注和學習西方優秀文化沒有錯,但過分的追捧卻會直接導致對我們自己優秀傳統文化的忽視,這種現狀應該引起我們每個人,特別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傳統文化課程? 建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05-01
青島一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國優秀傳統的同時,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校本課程為依托,全力打造傳統文化校本課程。
一、前期調研,完善課程設置的理論依據
課程設置初始,為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摸排高中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為了更好的制定相關課程,教師們前期進行針對中國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訪談。選擇了多名訪談對象,有教師、有家長、有在校高中學生,訪談教師,能夠從學校教育角度洞悉學生的心理活動;訪談家長,可以從不同視角獲取家庭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看法,及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訪談學生,可以考量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實看法及認知程度。通過訪談,從教師、家長、學生三個視角了解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從他們每個人對問題的解答中了解當前高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傳承、怎樣傳承這一文化現象中遇到的問題、困惑及解決辦法,為制定相關傳統文化的課程做充分的理論依據。另一個對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依據就是制定調查問卷,在問卷中可以出具與設置課程相關的關于傳統文化的問題,從而展開了較為全面的調查,并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圖表分析,形成有理可據的調研報告,為設置課程做充分準備。
二、實施階段,立足國家課程實現傳承和創新
國家課程中,《中西傳統工藝美術掇英》和《西方現代派繪畫》是兩節風馬牛不相及的課程,教師們根據學情大膽創意,讓中國傳統紋樣與西方現代派繪畫相結合,制定出了《中國傳統紋樣與西方現代派的相遇》一課,既解決了學生對西方現代派繪畫的困惑,又詮釋了中國傳統工藝器物上傳統圖案的意義,這一創新,讓學生們在快樂中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現代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寓教于樂中悄悄傳承。
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對傳統建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學活動,對傳統建筑的建筑布局、空間、材料及裝飾藝術進行了詳盡的考察,通過考察結果制定相應的課程。例如學生們在考察中發現,無論是佛教建筑還是道教建筑,在幾乎所有中國傳統建筑中都有“瓦當”裝飾,瓦當是我國傳統的建筑裝飾物品,瓦當上的精美的圖案,又是中國優秀的傳統紋樣,如秦朝的“四神瓦當”,漢代的“文字瓦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紋飾瓦當”等,都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傳承意義。為此制定出的《手繪瓦當》的傳統文化課程,也成為青島一中校本課程中的經典課程。其創意點符合當代學生的審美觀,更重要的是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承。
三、評價反思,敦促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
課堂上指導學生創作的大量作品,以畫展的形式進行在校外藝術實踐基地中展示,真正意義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以青島一中為例,堅持把課堂作為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學生們在課堂上創作藝術作品時,解表象、挖內涵,只有對傳統文化知識有了深層次的了解,才有可能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理解傳統文化其傳承的必要性。
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下意識的對我們傳統文化進行保護,隨著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與日俱增,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更應該首當其沖,把發展和傳承我們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們教育教學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