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玲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倡導學生合作學習,主要是為了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引導孩子們集思廣益,小組探討,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具備自主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與此同時,更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展開了對學生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探討。
【關鍵詞】語文學科? 合作學習?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49-01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古典文學作品《禮記·學記》,其中對于學習方式的指導明確提出了要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就是在學習中孤立自己,封閉自己,在視野就會由此受到限制。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習者合作探究和交流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強大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淺顯的分析,希望對同仁有所幫助。
一、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精神,關注學生合作能力培養
語文教師應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為學生服務的教育初衷,樹立“以生為本”的科學育人觀,著眼于學生的未來,以及教育的未來。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仔細閱讀和鉆研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標準,比如,在“課程的基本教育理念”中曾明確提出,“極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且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需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和不同”,這些都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當不斷探索和前進的方向,對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是很有必要的。
二、尊重學生獨立個體的差異,了解學生,科學分組
團結合作,步調一致,是我們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立足點,而尊重“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成員劃分原則,則是我們落實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推動“自主、合作、探究”課堂得以構建的起點。我們應當知曉,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如同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一般。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一面,我們稱之為“個性”。這種基于情感、態度、方法、價值觀等方面的學習差異,是我們在實施小組合作模式劃分時的標準。
對此,首先,我們應該多去了解學生,比如,利用課下的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和他們談談心,聊聊天,或者是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在游戲的互動中,知曉孩子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或者是擅長什么,這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就會更加胸有成竹。再次,就是對學生合理劃分,盡量要做到以優帶差,“以學教學”,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彌補不足,實現共同進步。
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和集體探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應當僅僅圍繞教學的主題或者目標而展開,簡單來說,就是合作學習中學生交流探討的內容要具備可探究性,而不是教師隨隨便便設計的某個話題,因為有些話題毫無探究的實質意義可言,對于孩子們來說,僅僅是在浪費時間。基于此,筆者在教學指導人教部編版的《落花生》一課時,就曾針對本課設計了以下幾點探究問題,其一,本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有哪些具體的了解?其二,本文“落花生”,真正講得是教給我們如何種植花生嗎?如果不是,那么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其三,你認為本課有哪些寫作精美的語句,說一說好在哪里?通過這三個問題,將本課教學的起點、中點和結尾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可以說學生如果能夠結合小組合作將這三個問題理解透徹,那么本課就相當于完成了一大半。而與此同時,更有效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團隊交流、協作能力,讓學生真正明白作者所想要表達的人生哲理:做人要貴在求真,外表的虛華不如內心的樸實,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人才是人生存在的真正價值。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探討,相互詢問最近閱讀了哪些課外書,都得到了怎樣的學習啟示,從而獲得提升。
四、組織集體類的語文教學游戲,寓教于樂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游戲、活動具有強烈的追求和熱情,所以,我們不妨利用自習課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語文小組游戲,比如,團隊對抗的詞語接龍游戲,或者是趣味看圖填詞游戲,更或是成語故事會,每個小組輪流講成語故事,看哪個小組講解的成語故事又多又好,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從成語故事中感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更可以激發學生深度學習語文知識的奧秘和積極性,真正實現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寓教于樂效果。
綜上,獨學而無友,視野就容易受到限制,無法拓展和延伸學生的實際學習深度,基于此,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如何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如何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作了幾點經驗之談,希望對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師生轉換角色,優化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陳環功.小學語文課打造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方法探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