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伶韶


【摘要】“城市更新”一直是近年地產圈的一個熱詞,其中圍繞著存量資產如何進行設計改造和運營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成為各方探索的焦點。本文通過萬科時代中心的設計實踐深入剖析城市更新的生意邏輯和城市理想,希望我們所做的努力與嘗試能為類似業務的操盤者和設計師帶來些許經驗。
【關鍵詞】城市更新;重塑城市活力;美好生活場景;文化創新;產業發展
1、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簡單說來就是讓舊建筑變的更有價值,分為內容更新和場景更新兩大部分,內容更新在于業種業態的更新,而場景更新則在于對建筑、室內設計及軟裝部分的更新。
1.1內容更新
百貨改造成購物中心是城市更新較為常見的操作,近兩年也有不少老廠房甚至菜場集市等創新業態華麗轉身的老項目。在業態的選擇上,對當地環境、消費力和消費審美進等行數據分析比照搬成功改造項目更重要。上海瑞虹新城的設計是對開放社區、城市更新的嘗試,從新生活方式角度引入相關元素,盡可能多地將社區打開,打造出了集居住、商業等功能于一體的個性化社區,完成了業態的更新和升級,顯著提高了居住體驗。
1.2場景更新
為塑造良好的商業氛圍和體驗感,不少購物中心選擇通過鮮明的主題設計、多元化的互動、個性化的體驗來吸引人流。香港旺角前政府設施改造的商場,就是場景更新的典范。項目選擇了和一般的商場不同的打法,大中庭提供了聚會和表演的場地,并在多處設有“美拍打卡點”,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為年輕人提供一處盡情懶散娛樂的解壓“場景”。
萬科時代中心也是場景更新的典型代表,項目進行重新定位,以打造藝術商業新地標為目標,改造后逐漸成為一個集精品商業、文化辦公、藝術空間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2、萬科時代中心的空間設計實踐
2.1項目概況
項目是北京萬科城市核心區存量改造的落地首作,由原朝陽區十里堡西單商場改建而成。改造后為總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辦公2萬,商業1.1萬,車庫1.6萬的小型綜合體。
2.2空間解讀
項目在看似簡約的設計效果背后,是對空間、材料和做法的極致追求。
2.2.1立面設計
設計用簡約的豎向線條和純粹的材料定義新的立面,完整的體量既成為一個有記憶點的新地標,又隱約反射了周邊的環境。鋸齒狀立面的一側是節能玻璃,使辦公空間具有更優質的采光和通透視野。
2.2.2入口設計
為了將城市環境和自然的感受最大程度的引入室內,入口設計了一個從室外穿插到室內的超大雨棚,長達8m的玻璃折疊門可完全打開,室外鋪裝延續到室內,門廳采用擁有國際專利的“石材地墊”,讓人在行走中絲毫感受不到室內外的邊界。
2.2.3三個中庭
三個中庭貫徹了“室外化”的理念,材質、燈光和色調均有連續和微妙的設計變化,形成相對獨立又相互貫通的空間序列,成為這個微型社區的不同生活發生的場所。
入口中庭是建筑的“城市客廳”,懸掛著法國藝術家Charles Petillon的巨型懸浮藝術品,賦予空間戲劇感的同時也讓中庭的尺度更人性化。漂浮在中庭的空中會議室,可以分時租賃,也是辦公人群的共享空間。“媒體廣場”是聯通地下商業和地上辦公空間的核心,這是一個以兩組大臺階為核心的開放室內空間形成的匯聚活力“內核”(圖1)。二層的“冥想竹園”是專屬于辦公人群的小型中庭,這一片綠色讓他們在工作之余,也可以隨時感受到窗外的翠綠。
2.2.4商業和辦公空間
首層和地下一層提供豐富的商業內容,包括多樣化的餐飲選擇和全品類的生活服務。更
是利用邊邊角角營造了許多小小的“藝術空間”,讓你在不經意的角落遇見藝術(圖2)。
二層辦公大堂在綜合考慮了流線、形象、空間序列等各種因素后,延續竹木材質,成為大臺階的延伸。
3、萬科時代中心的三個使命
理想與情懷永遠不能浮于表面,要實實在在的讓人看到、聽到、感受到,并潛移默化的融入人們的生活、讓大家的生活更美好。我們賦予萬科時代中心三個使命:
3.1重塑城市活力的使命
設計選擇精致簡約的全新設計,對周邊環境形成了優雅的提升。自清潔陽極氧化鋁板幕墻的完美金屬質感為沒有陽光的北向城市界面增添了熠熠光彩。室內設計以“室內空間室外化”的理念,將陽光和自然帶到建筑內部;同時以“藝術是精神的綠色”的信念,將十余件藝術品收藏進來,創造了諸多激發靈感的公共空間。
3.2打造社區居民美好生活場景的使命
廣場地面上鑲嵌的不銹鋼條帶代表著二十四節氣。在節氣日的正午十二點,建筑的倒影會剛好落在這一條刻度上,記錄著四時的變化;薄薄的水面下設置五光十色的“極光”, 成為周邊社區孩子們的游戲場,也成為周邊居民夜晚的休閑圣地。
3.3助力文化創新產業發展的使命
在時代中心我們堅持面向未來的辦公空間設計。我們努力創造高效互聯的辦公場所,營造激發創造力的非正式辦公空間,一改傳統寫字樓封閉的空間感受,項目的電梯廳都擁有面向中庭的視野,搭配寬敞的屋頂花園,希望員工們能夠不自覺地產生更多的交流愿望。
結語:
探索城市更新的道路困難重重,時代中心改造過程中也留有一些遺憾,開發團隊需要以客戶視角和運營思維全盤考慮各種因素, 統籌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設計方需要因地制宜,細心處理辦公、商業以及周邊社區之間看似簡單卻又繁雜的關系。也希望城市給我們更多的包容與理解,互相信任與合作才能真正實現更美好的生活場景,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上海派天設計.不僅是大拆大建,城市更新“更新”的到底是什么?
[2]陽建強.中國城市更新的現況、特征及趨向[J] .城市規劃,2000(4):53-5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