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輝
【摘要】當前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很多,住宅小區都以密集型的多層或高層為主,而且私家車的數量逐步增多,住宅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難免發生。新建小區都會建設地下車庫,通過地下空間的拓展,逐步形成立體化的交通體系。加強住宅區地下車庫設計的合理性和經濟性,逐步成為新建小區需要重點分析的問題。本文重點對住宅區地下車庫設計合理性和經濟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住宅區;地下車庫;設計;合理性;經濟性
1、住宅區地下車庫設計的合理性分析
1.1 地下車庫的平面設計
依照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的具體要求,在對汽車庫進行設計時,柱網尺寸通??刂圃?.4~7.8米之間,需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依照柱子斷面來進行設計。在設計地下車庫層高時,需要注意了解地下停車位的空間情況,凈高設定在2.3米到2.5米較為安全。住宅區域進行地下停車庫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坡道式汽車庫為主,并且采用垂直式停車的方式。坡道式汽車庫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倒車設計,依照每層樓面上周轉通車順暢的要求,形成連續不斷的上下行通路,避免出現行車過程中上下行車交叉等問題。為了符合防火分區的需要,控制磚墻的空間風格,需要保證行車過程中行車人員的視線暢通,減少壓抑感。
1.2 加強車輛出入口的設計和布置合理性
在設計地下車庫出入口分布位置和數量的時候,需要重視小區住戶的干擾問題與市政道路接口的位置相銜接,并且重視經濟性的考慮。住宅區進出車輛高峰時間段往往在傍晚和早晨,為了對高峰期進行地下車機動車的疏散,符合市政交通主管部門。在市政道路接口方面的要求,需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停車數超過100輛的地下停車場,使用斜樓板式或城市的車道。車道需要設定為雙車道。在地下1層至室外位置需要設定不小于兩個的汽車疏散出口,汽車庫的其他樓層則可設置一個疏散坡道即可。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將出口設定在城市次干道位置,出入口位置需要與小區居民的步行主入口距離較遠,避免行車過程中影響居民的正常出入。依照規范要求設立汽車庫庫址位置與汽車道路規劃紅線的距離需要控制在7.5米以上,另外還需要注意不應是有遮擋視線的障礙物,并且在出口位置設立明顯禁行標志以及限高標志??偠灾还艿叵萝噹焱\嚁盗浚枰匾暭訌娖嚻碌莱鋈肟诘奈恢茫⑶遗c外圍的道路相結合進行分析,保證安全性和便捷性。在高峰期也需要保證汽車快速疏散,并且盡量避免對周邊居民區居民的干擾。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通過智能化的引導牌,便捷地幫助車主進行停車。另外通過智能卡檢測快速的進行車輛的辨識。在停車后,需要通過人行專用通道,進入電梯廳乘電梯回家。
1.3 改善地下車庫的通風情況
在地下車庫當中,車輛大量行駛會排放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廢氣,比如說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如果廢氣風量不足時,可能會導致大量廢氣在車庫當中滯留,影響人們的正常呼吸,造成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出現疾病。因此在汽車庫建設規范要求當中,要求汽車庫當中適當使用天然采光,并且保證空間天然采光系數控制在5%以上或者窗地面積超過1:15。另外在通風方面也做出了相應的要求,需要設立獨立的通風排風裝置,風量應依照允許廢氣標準量進行計算,保證換氣次數每天控制在6次以上,但是在當前地下車庫運行管理的過程中,很多車庫無法達到此要求,導致車庫的廢氣濃度較高,需要使用機械通風等方式進行稀釋。
1.4 地下車庫細節設計
細節設計體現在多個方面,不單單在于車庫和住宅的連接點,也在于地下車庫人行出入口的布設,還有機房的位置的選擇。車庫和住宅的關系通常有兩種,一種是住宅區地下車庫并沒有直接和住宅區地下進行連接,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設計人行出入口時對小區路面的路網進行分析,并且分區進行布設靠近住宅樓。這樣不會對地面景觀產生影響,也方便住戶回家。其次車庫和住宅樓相連,就是需要對車庫出入口貼在住宅樓墻邊,這樣可以讓景觀和活動場所的影響減少。與此同時可以設立垂直交通,以方便居民快速回家,在機房布設過程中需要注意有大量的管線,需要貼近車庫外側進行集中布設,這樣可以更好的進行管理。
2、住宅區地下車庫設計、建造的經濟性
2.1 覆土厚度
車庫覆土厚度是對車庫進行產生影響的重要指標,與車庫的承載和車庫的基礎埋深有較大的關聯,對覆土深度產生影響的主要指標是管線埋深和綠化要求。依照當前規范在綠化率和管線埋深方面都有相關的標準,需要保證規劃合理經濟適用,比如說在某公租房項目當中,對車庫上需要經過的管線埋深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求管線上不覆土至少超過800毫米,依照該區域綠化率進行計算,速度需要超過1500毫米,另外還需要符合實土綠化開放編程規范的要求。依照經濟性和構建的具體需要。綜合考慮之后,最后確認覆土深度在1700毫米。
2.2 軸網選擇和結構形式
在車庫建設過程中影響其經濟性的另一重要要素是軸網尺寸和結構形式,合理的進行軸網的設置,既可以符合停車舒適性的要求,又可以盡量多地設置停車位,依照規范需要車庫的尺寸需要設定在2.4米*5.3米。依照車庫的要求,可以符合5.3米車位凈深的需要。另外還需要注意加強停車數量和場地條件方面的分析,折彎尺寸大致可設定在7.8米到8.4米×7.8米到8.1米之間。為了讓車庫埋深減小,在設計又可以從深方向逐步分解產生更小的軸網。通過這種小軸網的設計,加強布置靈活性,另外還可以讓梁的高度降低,合理的進行軸網尺寸的設計,可以保證停車的便利。
2.3 外輪廓形狀
在地下車庫空間設計過程中,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因素在于停車數量,一定的條件下,讓地下空間的體積減小。這樣也會降低配筋量防水材料和混凝土的用量,需要注意在控制體積時,外輪廓盡量避免一些不規則和凹凸的情況,這是非常重要的。在設計地下尺寸時,需要避免過于狹長的平面布設,使外輪廓更加整齊。這樣也符合小區居民生活的需要,隨著后期房地產逐步進入調整期。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視精細化的控制,并且總結相關經驗教訓,提高地下車庫設計的經濟性。
結語:
商業開發過程中加強居住區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機動車的停放成為居住區設計過程中重要的問題。在設計車庫時需要綜合化的分析考慮建筑經濟性合理性以及居民的便利規范要求的各方面的內容,加強精細化設計,為居民創造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孫文杰.地下車庫一體化設計方法研究—抗拔樁受力機理與設計方法探討[D].同濟大學,2007.
[2]戴謝瑞,鮑偉杰.如何合理控制地下室經濟性的設計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