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昱
摘要:東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創作的推理小說《白夜行》《嫌疑犯X的獻身》等在國際上暢銷。東野圭吾先生的推理小說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東野圭吾先生的作品中體現了“社會派”的邏輯推理思維。其作品中經常體現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揭示了現實中的人性問題。東野圭吾先生的作品最大的特點便是貼近生活,以生活為基礎進行創作。本文將介紹東野圭吾先生以及其作品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東野圭吾;推理小說;藝術特色
東野圭吾先生是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暢銷。作為社會派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先生的作品十分貼近生活,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多是符合現實的普通群眾。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鮮明,同時揭露現實生活中人性的弱點。代表作有《白夜行》《嫌疑犯X的獻身》等。
一、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
近年來著名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一直在國際上暢銷,其作品以貼近生活,真實有趣而出名。東野圭吾出生于日本大阪,進修于大阪府立大學,然而東野圭吾的大學專業并非文學類專業,而是電氣工學專業。在畢業初期,東野圭吾在汽車零件供應商公司做生產技術工程師,期間不斷地進行小說寫作。東野圭吾的第一部作品《放學后》便得到了日本推理小說界的最高獎項——江戶川亂步獎。自此之后,東野圭吾便成了職業作家,一心寫作。東野圭吾雖然是理科出身,但是其一直保持著嘗試自己感興趣事物的習慣,這一習慣為東野圭吾的小說創作提供了輔助基礎。在東野圭吾的創作初始,作品風格并不是新社會派而是偏向日本流行的“本格派”,注重謎團的產生和解決。在二十世紀末,東野圭吾創作出了《宿命》,這本小說便開始注重人物的刻畫描寫。[1]東野圭吾擅長的“新社會派”風格是從“社會派”發展繼承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現代小說的創作內容也在不斷豐富,題材更加多樣。東野圭吾的小說貼近現實生活,題材涉及廣泛,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在東野圭吾逐漸形成“新社會派”的風格時,創作了《名偵探守則》《惡意》等作品。在這個階段時期,東野圭吾比較注重犯罪動機的設計,而這些犯罪動機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性弱點息息相關。貼近現實的作品風格符合廣泛大眾的審美。在之后的沉淀積累中,東野圭吾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寫作題材,創作了《白夜行》《嫌疑犯X的獻身》等。其中《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更是在全世界的范圍暢銷。同時也在中國打開了銷售市場。
二、東野圭吾推理小說藝術特色
(一)結構靈活
東野圭吾的小說創作中極具藝術特色,其作品的結構十分靈活,是以“拼圖式”的結構創作的。筆者將通過介紹《白夜行》這部作品進行東野圭吾小說結構靈活性的分析。《白夜行》這部作品是被世界人民所喜愛的。東野圭吾創作《白夜行》經歷了十九年的歷程,完成了這篇長篇小說。作品的整體并不是連續的,是通過十三個故事部分拼湊而成的,采用了“拼圖式”的創作手法。但是分散的片段并不會讓讀者產生閱讀障礙,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白夜行》的故事主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小說的四、五等章主線是唐澤雪穗,而三、六等章是以桐原亮司為主。小說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在開始時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全篇也沒有描寫男女主人公見面的場景,但是卻因為一系列的強奸、殺人案而被逐漸聯系在一起。這種大膽的“拼圖式”構成手法是對作者寫作的一大挑戰,而東野圭吾憑借出色的寫作技巧,向讀者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紛呈的小說故事《白夜行》。“拼圖式”的寫作手法處處體現了小說創作的靈活性,將一些好似不相關的情節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東野圭吾的小說中習慣讓讀者去發現事情的真相,在《白夜行》中,東野圭吾多次在情節處暗示讀者殺害桐原當鋪老板的就是他的兒子,但是東野圭吾始終沒有證實事實的真相,而是讓讀者自己結合小說細節分析。同時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改變了以往偵探過于聰明的小說形式,而是將偵探平常化,每一位讀者都是一名偵探,通過情節的分析,由每一位讀者親自揭曉案件的謎底。在“拼圖式”的創作手法中,另一個巨大的困難就是人物出場的設置問題。《白夜行》的人物出場并不是從主要人物開始的,而是先出場次要人物,隨著故事情節的推動,主要人物才相繼出場,作為故事的中心。靈活的故事結構在給予讀者神秘感的同時為讀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間。
(二)視角多變
推理小說中最吸引人的便是情節的推理,而推理小說中最不好設計的也是推理情節。小說的人物和情節的設計都是為小說的推理布局服務的。東野圭吾的作品與傳統的推理小說不同,其作品在敘述方面有著東野圭吾自己的思想。東野圭吾的作品中,其在敘事中采用“多角度”的敘事方法,體現在人物形象、讀者視角等方面。除此之外,東野圭吾在創作時還運用倒序的寫作手法,引領讀者一起重溫故事情節。同時,東野圭吾喜歡使用“多線式”來敘述故事如,《白夜行》。在《白夜行》中,東野圭吾便使用了三條情節線,運用三條主線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在這三條主線的交織中,男女主人公才漸漸有了交集,進而帶來了故事發展的高潮。多視角的敘事手法并沒有讓讀者理不清故事的頭緒,反而因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使多角度的敘事手法更能吸引讀者閱讀興趣,帶來跌宕起伏的情節。東野圭吾在敘事時還會埋藏物品線索,處處暗藏玄機,暗示人物關系。[3]如在《白夜行》中,對于男女主人公的關系揭曉埋設了許多物品線索,如雪穗的雜物袋上便繡著“PK”,同時在雪穗提出自己母親的名字縮寫時也提到了“PK”。之后的所有帶有“PK”字樣的東西都與母親有關。東野圭吾并沒有明確揭示雪穗和亮司之間的聯系,但是通過全文的伏筆暗示以及物品線索為讀者提供了一條清晰的思路,引導讀者明確男女主人公的關系。多角度的敘事手法將故事完全展示給讀者,使讀者更加了解故事內容。視角多角度的靈活轉換也為讀者提供了閱讀趣味。同時體現了東野圭吾高超的寫作手法。
(三)語言簡練
在傳統的日本推理小說中,推理小說家往往比較注重文字描寫,無論是人物描寫還是兇案現場的描寫都運用了大量的筆墨。目的是營造出恐怖的氣氛。但是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于推理小說的欣賞越來越注重真實性。無論是語言的運用還是作案場景以及工具都更加注重真實性。推理小說開始貼近現實生活,偵探不再神化。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所運用的語言十分簡練,并不過分描述作案現場、人物形象,而是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傳達給讀者。東野圭吾語言運用初期與傳統的小說家寫作手法相似,但是隨著寫作功底不斷加深,其作品語言平實細膩同時又不失犀利,形成了其獨特的寫作風格。通過其平實而細致的文字描述,可以引領讀者自然而然地走進其作品的小說世界里。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作品中,還會有科學知識的融入,如《嫌疑人X的獻身》中“X”的運用,“X”本身是一個數學符號,代表嫌疑人身份的不確定,同時又與主人公天才的數學家身份相呼應。數學知識在《嫌疑人X的獻身》中多次運用,簡潔的數學符號被靈活的運用在了作品中。除了數學知識的運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還運用了許多物理知識。這些知識的運用都得益于東野圭吾出身于工科院校,其可以將這些知識完美地融入寫作之中。雖然這些知識的運用中不乏一些專業名詞,但是東野圭吾運用高超的寫作技巧,僅僅使用簡單明練的語言便使讀者明白領會這些專有名詞的意義所在。簡而言之,東野圭吾憑借自己高超的寫作技巧提供了語言簡練卻能讓讀者輕易讀懂的藝術作品。
三、結語
鑒于以上所述,東野圭吾先生的作品中體現了“新社會派”的邏輯推理思維,結合了“本格派”與“社會派”的推理特點。東野圭吾的作品貼近現實生活,在作品中涉及的題材范圍極廣,如教育體制、法律法規、醫學問題等。這些題材與現實生活相符,揭示了現今社會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應璐寧.論東野圭吾推理小說《白夜行》的主題特色[J].名作欣賞,2018(29):143–145.
[2]石碧.論東野圭吾小說創作特點研究——以白夜行為例[J].北方文學(中),2016(19):45–46.
[3]李想.簡析東野圭吾小說《我殺了他》的敘事特色[J].名作欣賞:文學研究旬刊,2019(2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