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曉
【摘要】時代發展以來,隨著城鎮一體化工程的建設直接帶動了建筑工程的飛速增長,鋼結構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密度以及總體數量也在不斷提升。為了保證建筑工程具有良好質量,企業必須設立合理科學的施工技術應用。本文便對鋼結構工程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進行詳細分析,并對技術要點進行探究。
【關鍵詞】混凝土;鋼結構;建筑工程
隨著國家今年經濟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其他行業的壯大,其中便包括建筑工程。深入探究并努力提升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術可以使工程精度大幅提高,進而提升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開展速度、保證施工過程安全。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質量的快速提升,人們開始對建筑工程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這也使得施工企業迎來了一大挑戰,需要其努力改進優化現有施工技術,極力降低施工成本,與此同時,施工企業要保證工程質量,提升建筑舒適度,滿足人們的高需求。本文便結合實際,介紹了鋼結構與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技術。
1、混凝土概述
從化學角度講,混凝土是一種凝膠。其以水泥作為凝膠中的主要材料,水泥中主要化學成分為氧化鈣,其遇水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生出氫氧化鈣,在化學反應過程中會源源不斷釋放熱量,這便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會放熱的化學原因。在使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其內部與表面之間往往會生成裂縫,此種裂縫不論是從危害程度還是數量上判定都比自然生成的裂縫要嚴重。因此,在實際施工前施工企業應當做好詳細計劃,最大程度消除裂縫,保證優秀的工程質量。
2、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術
2.1控制施工技術
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以及預應力混凝土三種基本結構,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術已經趨于成熟,是工程項目的主要結構選型。但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現場實際施工、混凝土質量以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在使用時應首先控制裂縫。裂縫是導致工程質量下降的主要內因,為了降低其影響,在混凝土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要進行全過程控制技術[1]。可對溫度環境進行動態監測、對施工崗位進行技術監督、對施工原材料進行檢測,保證混凝土施工可以滿足工程需求,并大幅延長建筑使用壽命。
2.2澆筑技術
結構澆筑是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重要環節,在澆筑混凝土之前,相關負責人應當填寫澆筑申請單,待同意后將混凝土輸送入廠。在混凝土泵送的過程中,應處于勻速、慢速并且可進行反泵的狀態。在泵管內部,混凝土滯留時間在低溫狀態應低于30分鐘,在高溫狀態應低于25分鐘,并且操作人員要在每5分鐘內對混凝土進行一次活動。工作人員在澆筑前要對澆筑物體進行準確測量,并要充分掌握分層澆筑、振搗技術,保證澆筑過程中上下混凝土進行均勻結合[2]。
2.3配置技術
混凝土配置的好壞對工程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在混凝土開始配置之前,施工企業單位應派工作人員到混凝土廠家進行技術交底,并對原材料進行嚴格檢查。配料時在進料斗上,應當安放網篩,防止顆粒過大的異物或者骨料落入進行堵塞,要科學選擇配合比,在此過程中可以運用外加劑,可以顯著提升混凝土的可泵性與和易性。攪拌工作人員應當嚴格控制水灰比,并要將混凝土的塌落度保持在1.8厘米左右,并隨時進行檢測。
2.4養護技術
在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施工技術時,可以提前在其內部做好埋管,是混凝土從內部開始快速降溫,降低溫度差。或者工作人員可以選用適當方法對混凝土外部升高溫度,降低溫度差。與此同時,在澆筑過程中溫度不應高于28℃,如若混凝土外部溫度過高,極易導致工程產生裂縫,工作人員如若選擇在夜間對混凝土進行澆筑可以避免陽光溫度對混凝土的影響。
當混凝土中水分較少時,水分無法從外部進入到內部,水分的缺失會導致水化過程無法順利完成,凝膠狀態無法形成,砂子等物體無法結合。因此,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把控保濕工作[3]。一般情況下,在混凝土澆筑工作完成后,要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在其表面,定期噴灑一定程度的自來水。同時,還可以采用帶膜包裹技術手段,但在澆筑后兩天之內,必須將模板松開,避免混凝土與模板之間進行粘連。
3、鋼結構概述
所謂鋼結構便是以鋼作為原材料而形成的結構,是目前工程建筑中最為常用的結構之一。30米或者6層以上的鋼結構便被成為高層鋼結構,其主要是由鋼作為原材料并經過一系列焊接或者連接而形成的體系。目前為止,高層鋼結構的應用十分普及,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所說的鋼結構往往也都指高層鋼結構。
4、鋼結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
4.1結構選擇以及平面布置
隨著建筑工程行業技術的不斷優化完善,鋼結構開始被大量應用,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長。鋼結構主要包括鋼桁架以及鋼梁、鋼柱等,利用焊接以及螺栓來進行組裝。鋼結構對建筑工程平面具有一定需求,建筑平面需要凹凸變形程度小,整體光滑平整。在建筑工程中,如若使用鋼結構,需要工作人員對風載荷等外界因素造成的位移等問題進行詳細考慮,鋼結構抗側力的設計,將會直接決定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質量等級。
4.2吊裝及螺栓裝配技術
鋼結構在建筑工程中主要依靠螺栓進行連接,螺栓是否科學合理組裝將直接影響鋼結構是否穩定。在鋼結構螺栓預埋以及安裝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精準把控軸線與標準位置之間的誤差,保證誤差處于可接受范圍內,避免因誤差過大導致整個項目工程進展受阻。與此同時,鋼結構在施工中,會出現吊裝作業,工作人員需要確保底座質量合格后,才可對鋼結構進行吊裝。鋼結構在進行吊裝的過程中,不可控制因素較多,危險系數相對較大,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在吊裝作業前對其進行預案,并結合施工場地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從而進行合理規劃,以此保證鋼結構在吊裝過程中的安全性。
結語:
隨著國家基礎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人們也越來越看重工程質量,建筑行業將面對極大挑戰。如若想符合國家以及人們要求,施工企業就必須優化提高施工技術,保證工程質量,尤其是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這兩種技術在發展應用過程中,要遵守惠及多方、共建成果、和諧合作等原則,尊重建筑工程行業規范與技術發展創新規律,推動建筑行業向著節能化、標準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為建筑工程行業提供技術知識儲備以及實踐支撐。
參考文獻:
[1]王文濤.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1):120-121.
[2]薛維科.探討土木工程項目中的鋼結構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2):83-83.
[3]鐘顯泉.關于鋼結構和混凝土組合結構的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1):273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