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成宏
【摘要】對高中生來說,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雖說在高考的壓力下我們必須要把控好教學進度,但也需要重視其學習習慣的培養。高中數學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非常多,而且內容也有較強的抽象性,所以大部分學生學起來都非常吃力。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轉變過去所秉持的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為起點為其搭建起高水準的學習平臺。以下筆者以實際教學經驗為切入點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推進相關工作的優化落實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中生? 數學? 學習習慣? 養成? 關鍵點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82-01
近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例如智力不存在顯著差異的學生在數學成績上卻表現出了非常顯著的差異。再有,個別學生雖說非常好學,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卻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效率遲遲得不到提高。結合實際教學現狀分析,每次考試后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學會嘗試自己進行總結反思,或許是因為高中階段的考試非常頻繁,大部分學生對其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今后教學中首先應幫助學生轉變這方面的錯誤認知,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一、高中數學教學的基本現狀
雖說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但眼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卻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需要解決好這類問題。具體來說,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學生對數學存在恐懼心理
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對數學產生了恐懼心理,個別學生甚至對其產生了較大的偏見。他們認為數學非常難,內容抽象、知識點晦澀難懂,反正自己怎么也學不好,倒不如多用一些時間學一下其他科目。久而久之便對數學失去了興趣,再加上老師或家長無休止的批評,學生內心就會容易產生出挫敗感,進而導致自己一看到數學就害怕。[1]
2.學生缺少自主學習意識
應試教育背景下,課堂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會以考綱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優化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手段,而學生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坐在座位上聽講、記筆記。[2]對學生來說,這種僵化、單一的教學模式若無法得到改變,必將影響到其學習積極性,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他們潛意識里總覺得教師會告訴他們答案,所以并不會積極進行思考。當教師完成例題解題思路及解法的歸納總結后,學生想的不是變通,而是在將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套用到所有題目中,這種呆板、機械的學習模式便是其學習效率及數學成績難有提高的主要原因。
3.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相對滯后
迫于高考的壓力,教師大都會不斷壓縮教學時間、推動教學進度,因此課上45分鐘時間里很少會與學生進行交流,課下這方面的交流自然就更少。因此即便學生遇到了問題,教師也無法為其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調查發現,其實大部分學生都有學好數學的愿望,只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二、養成高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關鍵點
1.培養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也就是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學生進行的提前學習,它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楚新知識中的關鍵點,從而更好的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提高學習效率。但當前大部分基層數學教師都沒有認識到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忽視了這一習慣的培養。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難有提高的局面,更影響到了他們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首先讓學生在課前抽出幾分鐘的時間淺讀教材內容,了解新章節的知識框架,包括概念、定理、公式等,以便于理清重點知識。其次要找出書中的重難點知識,并在其中做好標記。最后還應當通過練習題的方式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筆者為了敦促學生預習曾在教學中設計過“每日一題”的活動,即每天選派一位代表在黑板上給大家出一道題目,之后由學生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解答,最后再由代表同學對其他同學的解題思路進行總結歸納。實踐發現,這一活動便極大程度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解三角形”這一章節的內容為例,其中涉及到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這部分知識,涵蓋了很多重要的公式、定理,其中涉及到的兩個變形公式尤其重要,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推論才能夠讓其加深印象。如果學生僅用課上4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進行學習,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自然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這部分知識。高中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自學能力,因此引導其在講課前翻翻書、提前熟悉一下,就可以幫助其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課是學生獲取新知識、培養自身數學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這方面的改革中我們需要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聽課習慣,進而使其通過高效率的聽課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具體改革措施如下:①引導學生專心聽講。學生在課上必須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只有這樣才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師為了把控好教學的邏輯性與實際進度,也會通過各種措施優化處理各部分知識的銜接,力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如果學生一旦走神或開小差,那么就會造成知識點前后銜接不緊密的問題,于是就造成了一堂課之后學生暈暈乎乎、理不清重點的局面,在之后的作業及習題練習過程中,學生也很難理清楚重點。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至關重要,學生要緊跟教師的授課思路,以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②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在認真聽講的基礎上還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如果能夠在教師尚未進行總結歸納前便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那么學生就可以通過對比教師的解題思路來達到查缺補漏的效果。③科學的做筆記。高中數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如果只聽而不做筆記,那么學生大概只能掌握約三分之一的內容,因此為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我們也需要教給他們相應的筆記技巧,讓他們勾畫記錄相關知識點的關鍵詞句,并在課后及時復習、彌補短板。在數學的復習中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每天記憶一個公式、熟悉一道例題,長此以往自然會在解題中抓住重點。以“點、直線以及平面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為例,學生只要學會畫圖,便可以解決其中涉及到的大部分題目,這是老師教學中需要教給他們的學習技巧。在此基礎上,想要讓學生理清楚直線與直線、直線與面、面與面間的垂直和平行幾大關系,就必須要在培養其良好聽課習慣的基礎上讓其在課下及時復習,要盡可能多練、多用,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總結
幫助高中生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今后教學中應當提高對這類問題的關注度,并逐步推進各項細節工作的優化改革。以上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推進相關工作的優化落實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單正艷. 高中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及其培養探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楊琳琳. 高中生數學學習策略應用現狀的調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