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雪
【摘 要】 目的: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分析其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行臨床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行優質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高于對照組的75.0%,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0%低于對照組的20.0%,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之外,還應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飲食干預、疼痛干預以及出院指導,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關鍵詞】 優質護理干預;子宮肌瘤;圍術期;臨床療效
文章編號:WHR201908060
子宮肌瘤是一種婦科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容易引發腰背酸痛、子宮出血異常等癥狀,不僅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同時還會降低其生活質量[1]。目前主要選擇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圍術期護理對其術后恢復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婦科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其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分析優質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為22歲~57歲,平均(37.31±5.25)歲;病程為1~12年,平均為(4.5±1.3)年。對照組年齡為23歲~58歲,平均(38.42±5.18)歲;病程為1~11年,平均為(4.4±1.2)年。兩組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1)告知患者手術大致需要的時間、手術流程等內容,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2)術前備皮,如存在感染或陰道流血癥狀,應實施抗感染治療,清洗陰道,叮囑其不能食用刺激性食物與產氣食物;3)術中協助醫生監護生命體征,確保靜脈通路通暢,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4)術后按照全麻護理方案實施常規護理,取患者平臥位6h,頭偏向一側,低流量吸氧2~3h,行動態心電監護,將各類導管固定好,記錄尿液、腹腔引流液量與性狀改變情況。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干預:1)健康教育:術前應告知患者相關健康知識,使其加深對自身疾病的了解,更好地配合診療工作;2)心理干預:術前應與患者溝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并告知其手術的安全性與必要性。進入手術室后,應幫助患者熟悉環境,獲得患者的配合,以確保手術順利完成;3)飲食干預:叮囑患者與其家屬在其清醒后6h即可進食,在未排氣前不能食用易產氣、含糖量過高的食物,以避免發生腸梗阻現象。排氣后食物可從流質過渡到半流質,盡量食用富含纖維素、高熱量與高蛋白質食物,術后2~3d可根據其腸胃恢復情況恢復正常飲食;4)疼痛干預:術后24h可協助患者調整舒適體位,以降低對創口的刺激,可播放一些輕松的電視節目,或播放音樂來轉移注意力,如患者對疼痛較為敏感,可遵醫囑服用鎮痛類藥物,由于手術切口較小,術后恢復時間不會很長,多數患者調整體位即可減輕疼痛,不需要給予特殊鎮痛處理;5)出院指導:患者各方面指標符合出院標準后,叮囑其住院后應注意休息,2個月內不能盆浴,同時注意保持衛生、禁止性生活。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鍛煉,定期復診。
1.3 觀察指標[2]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療效評估標準:1)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消失;2)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獲得極大改善;3)患者病情并無任何改善。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各項數據均統一錄入Excel中,并采用SPSS 20.0進行處理,用%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39/40),其中顯效23例,有效16例,無效1例;對照組為75.0%(30/40),其中顯效16例,有效14例,無效10例,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有統計學差異(χ2=8.538,P=0.003)。
2.2 組間并發癥發生率與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2/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8/4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有明顯差異(χ2=4.114,P=0.043);觀察組住院時間為(7.2±2.8)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0.7±2.2)d,兩組住院時間有明顯差異(t=6.216,P=0.000)。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良性腫瘤之一,多見于中年女性,早期癥狀不明顯,僅有少數患者表現為下腹部墜痛、陰道出血等癥狀,手術是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3]。但有關研究顯示,術后患者容易出現并發癥,對其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手術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所以有必要強化圍術期護理[4]。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各項數據對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喬姝[5]選取接受子宮肌瘤切除術的114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100.0%高于對照組的84.2%,平均住院天數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結果與本文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充分證明了在子宮肌瘤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在其圍術期行常規護理的同時,對其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鄧冰,鄔建秀,龍順蘭.臨床路徑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04):241-243.
[2] 吳改麗,趙磊,魏艷麗.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病人圍術期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13):1617-1618.
[3] 劉群英,劉莉文,許云.路徑化圍術期護理在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2):178-179.
[4] 鄢娜.舒適護理模式應用于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9):176-177.
[5] 喬姝.優質護理干預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圍術期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