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志峰
【摘 要】 高中歷史教學要基于歷史學科的特點,對于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歷史事件除了歷史價值之外,其還代表著富有時代意義的社會生活片段,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賦予其生活化氣息,有助于使歷史教學擺脫傳統教學脫離生活的一面,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從而獲得學習歷史的興趣,從中探索發現歷史發展規律的與經驗傳承。
【關鍵詞】 高中歷史 ?生活化策略
1. 高中歷史教學生活化策略的重要性
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歷史教學需要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必須要將生活化理念引入到初中歷史課堂中,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讓學生去學習”。高中時期是青年形成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但當前高中學生中普遍有“歷史是一門死記硬背的科目”的印象,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覺得歷史事件與現代生活沒有什么必然聯系,而且缺乏應用性,調動不起來學習的主動性,這凸顯了生活化策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1]。通過引入生活化策略教學,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知識的功能與作用,并善于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和前人沉淀的社會生活經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 教學目標生活化
2.1 知識與技能生活化
常言道“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因此高中歷史教學傳遞教學目標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歷史知識與歷史技能的教學,所謂的歷史技能就是從單純的歷史知識所闡述的歷史性經驗中,掌握從歷史事件聯系現實生活的能力,并從中獲取參考價值的技能。充分發揮歷史是人類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學科應用性,使單純的知識學習與發展的眼光聯系起來,并且擴充學生的視野。
2.2 過程與方法生活化
歷史學科是有邏輯性的研究方法與推導過程的,因為歷史本身是一種“過去式”,學科論斷的形成并非依靠直接經驗,而是依靠大量歷史資料進行間接研究而形成的綜合結論,例如最簡單的一條歷史研究方法就是“孤證不立”,并非一家之言就可以形成結論,而是通過中外、古今的比較研究而得來的,教師有必要將這種歷史研究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培養一種分析材料、理解歷史背景并得出比較結論的方法與過程,對日后的人生起到啟蒙作用。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生活化
學生想要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就要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去認識歷史知識。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正反兩方面看待歷史問題,避免形成單一視角和受個人情感支配的歷史觀[2]。例如對漢武帝的評價既要從歷史功績方面著眼,又要從封建時代統治者的局限性出發,從而形成對歷史人物的客觀評價。在學習過程中要向學生傳遞比較研究方法,樹立理性的歷史思維,實現學生個人文化素質的提升。
3. 教學方法生活化
3.1 變講授法為討論法
學習歷史必須對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討論,以體會歷史定位,并從中感悟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及這些事件和人物是如何形成和引導歷史,改編人類的社會生活。例如在《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一課中,學生并非這段歷史的見證人,但他們的父母都是當事者,可以事先安排學生向家長“取經”,以了解改革開放時期人民的生活情況,并結合學生自身在青少年時代感受的經濟騰飛帶來的生活方式進步,從文化、物質兩個方面體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時代性。
3.2 變演示法為情境法
歷史的教學內容就是歷史背景下的人類生活方式的集合,把握住這一點,很容易將歷史教學與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3]。例如在高中歷史教材中對于今天來說屬于“文化空缺”的現象,單憑傳統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產生于生活有關聯感。如果應用情境教學法,通過模擬歷史生活的角色扮演課堂組織形式,對歷史教學教學內容移植生活情境之中,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教學內容與生活有聯系密切,教師通過讓學生分組研究教學內容進行課堂還原,學生通過表演增強對時代感的理解,很容易將生活、習俗的變遷以及歷史根源進行探尋和梳理,明白生活是時代的產物。
4. 教學資源生活化
4.1 語言生活化
歷史學科知識是由語言所承載的,但教材用語的目的是為了忠實記載教學內容,而非教學話術。書面語言僅僅是教學語言資源的一部分,僅僅依靠教材教學無疑是傳統“填鴨式教學”的濫觴,對于傳授歷史知識、與學生間展開討論或引導自主學習還遠遠不夠。合理運用教學語言能使書本中固化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變得鮮活起來,甚至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一種個人身份的代入感或者體驗旁觀者角度,從而從教學語言中與生活產生聯想、發生興趣。
4.2 教學工具生活化
當今教學上中信息化多媒體技術已經擴展到可視化網絡圖片、文獻、影象、紀錄片等多種教學資源,應用這些多媒體技術對歷史知識進行論證與補充。例如,在學習“近代科學技術革命”這一章節時,可以利用大量的西方紀錄片對電氣化、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的歷史進行播放,以此使學生獲得對歷史發展的翔實信息,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深度了解。此外地方志、文獻古籍等電子信息資源借助手機網絡非常貼近日常生活,省去了圖書館查證的繁瑣,值得應用。
結語:
常言道“歷史就是過去的生活”,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質是學習人類的社會生活發展史,與現實生活大有聯系。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讓歷史發揮“人類進步階梯”的效果,使機械的事件、程式的語言變得可感知起來,增強歷史教學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柴雅昕.試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實的結合[J].發展導報,2019.
[2] 衛芹.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優化策略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2016.
[3] 許益秀.高中歷史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方式的應用[J].教育評論,2007(1).
☆本文為福建省石獅市普通中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專項課題《運用生活化策略實現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課例研究》(課題編號SGT183-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