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波
【摘 要】 目的:探討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外科重癥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腦外科收治的84例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滿意度等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治療后BI指數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結論:對于腦外科重癥患者來說,通過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能夠促進其清醒速度的提升,提高其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也較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鍵詞】 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腦外科重癥患者;生活質量;滿意度
文章編號:WHR2019062621
在醫院腦外科,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通過系列護理方法的協調應用,來改善腦外科重癥患者的靜脈回流,促進肌力恢復,對腦外科重癥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降低具有一定作用[1-2]。本文作者主要探討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外科重癥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取本醫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腦外科收治的84例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包括硬膜外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內血腫、腦挫裂傷等各數例,將研究對象隨機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齡為(50.2±4.3)歲,CCS評分為(5.2±0.3)分。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齡為(50.4±4.4)歲,CCS評分為(5.0±0.5)分。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CCS評分方面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包括生命體征監護、健康宣教、生活護理以及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腦外科重癥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昏迷、四肢癱瘓等,采取系統化早期康復訓練護理方法。具體為:
1)實施康復宣教。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以患者家屬為對象,從早期康復訓練的意義、方法和注意事項等方面入手,進行統一康復宣教干預,旨在令患者家屬明確系統化早期康復訓練的意義和目的,以強化患者及家屬對系統化早期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從而為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3]。
2)對臥床并發癥進行科學預防。在這一階段,可通過被動踝泵運動來改善患者血液流動狀態,對下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進行有效促進,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有效預防。定期輔助患者翻身,拍打患者背部,誘導患者咳嗽,對墜積性肺炎進行有效預防。活動患者關節,以避免出現關節攣縮情況[4]。
3)在促醒的過程中,在將病房光線調暗后,通過采光誘導照射,來給予患者以視覺上的刺激,在患者被動睜眼和閉眼的過程中,通過光照、亮度和色彩來對患者視覺反應形成刺激,保持每日6次,每次10下,以達到有效的促醒效果。通過音樂刺激、家人聲音呼喚等來對患者形成聲音方面的刺激,每次30min左右,每日保持3次。在低頻電刺激過程中,對患者雙側腕關節正中神經點進行刺激,以手指輕微抽動為適宜強度,保持每日1次,每次以25min為最佳。
4)對于偏癱患者肢體可開展綜合康復訓練,通過關節牽引器來牽伸關節,通過腦循環治療儀來對患者進行電刺激,促進患肢收縮,保持每日1次,每次30min。
5)對患者早期良肢位擺放進行設計和實施,以避免由于痙攣而導致足下垂、足內翻等并發癥出現[5]。仰臥位時,需令患者頭枕在枕頭上,軀干保持平展,手略高于心臟位置,腕關節背伸,肘伸直。患側臥位時,肩關節持屈曲形態,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伸。健側臥位時,以枕頭墊患側下肢,屈膝位,足部置于枕頭上。
1.3 觀察指標
以BI指數來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對比,也就是說,通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量指數來了解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患者BI指數越高,表明其神經功能恢復越好。以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清醒時間來進行對比,明確不同組別患者的清醒率。觀察兩組患者的臥床并發癥情況并進行對比。自行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以腦外科重癥患者及其家屬為調查對象,了解其對護理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以100分為滿分,在調查填表過程中,以80分及以上及認定為對護理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以統計學軟件SPSS 15.0進行統計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在治療前BI指數為20.5±3.5,對照組治療前BI指數為20.3±3.2,兩組在治療前的BI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治療后其BI指數為33.2±4.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4.5±2.8,也優于治療前的20.5±3.5(P<0.05)。
觀察組入院10~20d清醒,對照組入院21~30d清醒,兩組患者清醒率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3.81%,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76%,兩組相比,觀察組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對照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為83.33%,觀察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為100.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對于腦外科重癥患者來說,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能夠在提升患者及家屬康復護理認知水平的基礎上,使患者對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各項操作的依從度得到明顯提升。通過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可以發現,在實施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清醒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系統化早期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提升腦外科重癥患者的生活質量,令其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腦外科重癥患者及其家屬對于護理的滿意度也較高。
參考文獻
[1] 毛艷艷.腦外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及對策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40):76.
[2] 孔龔寧.淺談腦外科護理在常見安全隱患中的探討及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49):175.
[3] 米青梅,付溫娜,劉孟玲.分析腦外科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并探討相應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49):201.
[4] 張玉珍.腦外科康復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及對策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09(23):250-251.
[5] 商丹丹.腦外科護理安全隱患的分析與防范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7):38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