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 要 從財務的角度看,庫存是一種資產,一定周期時間需求的安全庫存是必要的。但是,過高的庫存和較低的庫存周轉率,占用大量的資金,增加了倉儲費用。習總書記2015年提出,為解決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能過剩、庫存大、債務高問題,需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現行許多制造業庫存占比大,庫存管理問題多,去庫存難以取得實效,企業應該深入分析庫存增加具體原因,加強庫存管理的制度建設,落實責任機制。文章以生產制造業中國航發紅林為例,分析了庫存占比大,周轉時間長等給企業生產帶來的問題和風險。并針對問題,結合企業近年來去庫存的經驗,總結了去庫存管理需要完善制度體系;需要深入分析庫存增加具體原因;需要加強生產過程管控;需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具體方法和措施;闡述了各項措施在去庫存工作中應用效果。通過去存貨管控發現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問題,達到不斷提高產品成本管控水平,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效果。展望了未來庫存管理朝著產品精細化管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制造業企業 去庫存 庫存管理
一、制造業企業去庫存管理的作用
去庫存管理是制造業企業實現高效成本控制的主要環節之一,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一)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
從去庫存管理能反映出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以及產品工藝技術、用料定額的基礎水平,從而對產品過程和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二)防止存貨資金占用過大,加速企業資金周轉
如果庫存不能有效地控制,會造成企業的流動資金被大量占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制造業企業生產的經營活動造成了影響,阻礙企業發展。有效的去庫存管理,能夠使企業的庫存占用合理,提高存貨的周轉速度,避免存貨占用資金過大,給企業的資金周轉帶來困難。
(三)防止存貨貶值,避免存貨的跌價損失
隨著存貨庫存時間的增加,存貨會面臨新品上市,市場價值降低的風險;也存在管理不善、自然損耗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有效的去庫存管理,可以解決存貨長期閑置問題,防止存貨跌價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四)提升庫存管理效率,降低存貨管理成本
大量的存貨存放在企業倉庫,企業需要安排人員進行物資存放管理。庫存物資標識管理和庫存物資庫存盤點管理等都需要人員和庫房的投入,若企業庫存含有不容易計量的物資,盤點效率低,管理成本大。因此,去庫存能有效提升庫存管理效率,降低存貨管理成本。
制造業企業庫存與產品的生產銷售環節息息相關,原材料采購、產品加工過程的投入、產成品完工入庫、產品銷售出庫都與庫存成本存在密切關系。庫存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中流動資產、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現金流量等各項經營指標,因此制造業企業去庫存管理也逐漸受到企業的重視。但許多的制造業企業目前階段去庫存管理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待解決。
二、制造業企業去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有許多企業開始重視庫存管理,但庫存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業未理順庫存管理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產品產量、制造過程、產品成本的關系。下面從財務視角分析制造業去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庫存管理制度體系尚不完善,缺乏制度執行的責任機制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對去庫存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也未提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理念對庫存管理的價值進行詮釋。許多的制造業企業僅有個別的庫存管理制度,制度側重庫存出入庫管理、庫存財務盤點管理,庫存物資安全管理等,制度內容單一。
隨著企業庫存指標越來越大,庫存物資越來越多,說不清楚庫存增加原因,不知道責任承擔者時,許多的企業逐漸認識到庫存管理不到位。究其原因,發現庫存制度不健全,缺乏庫存流程管理、庫存類別管理、庫存過程管控等相應內容;且制度執行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要求和責任機制。制度不成體系和制度執行不到位是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庫存管理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
(二)庫存增加原因與多部門的決策失誤有關,去庫存不能對癥施策
若生產經營整個環節缺乏有效的監督措施和方法,則會導致部分管理環節失控。企業內部部門工作推諉;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不正確,責任心不強;車間隨意生產;采購部門計劃采購不準確;倉儲部門管理混亂;銷售部門預測失真等都是庫存越來越大的原因。
許多企業對庫存增加的具體原因缺乏分析,也沒有把原因明確到庫存物資型號類別中,導致去庫存不能對癥施策,去庫存效果不理想。
(三)生產過程管控不到位,無法形成去庫存的長效機制
庫存管理初期,很多制造業企業著重清理處置長期積壓庫存。隨著去庫存管理的深入,發現老的庫存不斷去,新的庫存不斷來,庫存年年去,年年有。就好比治病沒有找到病因,治標不治本,這里好了哪里又不舒服。因此企業需要認識到去庫存管理一面是去,更重要的一面需是遏制源頭,也就是對產品生產過程的管控,去的是歷史已經發生的,遏制源頭是避免新的庫存增加。只有控制好產品生產過程,弄清楚這個復雜的過程管控,才能控制新的庫存輸入,使企業的去庫存管理取得實效的同時,探索降本增效的控制點,提升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庫存核算與管理比較粗放
許多企業受信息化條件限制,庫存管理仍然是落后的手工錄入貨物信息,信息處理速度慢,易出錯。且煩瑣的數據信息沒有平臺共享,不利于管理者了解庫存動態變化情況及庫存物資狀態、用途。由于信息化條件的缺乏,造成核算粗放,不便于分析了解庫存增加的具體原因,數據整合不到位,庫存管理不完善,庫存管理效率低。
雖然許多的制造業企業目前階段去庫存管理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企業逐漸重視去庫存管理,問題都有對策方法進行解決。企業也需要認識到去庫存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根據具體推進情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對策方法。
三、制造業企業去庫存的對策方法
(一)梳理去庫存管理流程,健全庫存管理制度體系
制度體系建設是企業去庫存管理的保障,是企業去庫存管理的執行的原則,制度體系健全是完善去庫存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流程的梳理,把企業去庫存管理的理念、思想、目的,管控方式,管控要求體現在制度中,形成制度體系。
為達到去庫存管控效果,除了在制度中明確流程外,還需要在制度中明確部門職責,明確誰是去庫存的責任者,誰是監督者,讓管理形成閉環,做到有制度有監督。讓制度來約束管理,讓管理有章可循,通過制度的強制執行,把去庫存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形成習慣,逐漸形成企業去庫存管理文化。
(二)深入分析庫存增加具體原因,做到去庫存對癥施策
許多的企業說起去庫存,覺得是件簡單的事情。在沒有弄清楚具體原因的情況下,盲目處置,往往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為使去庫存取得實效,必須弄清楚庫存增加的原因,因癥施策,對癥下藥。一面根據新增庫存原因,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制定方法,遏制源頭;一面根據歷史庫存具體情況,從銷售、內部代料、降價處置、報廢清理等多方面著手處置,讓庫存的物資真正做到物盡其用,避免浪費,降低企業去庫存的損失額。
(三)加強生產過程管控,控制新庫存增加
為了控制新庫存的增加,需要加強生產過程的管控。而生產過程管控,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完善的過程。
為做好生產過程管控,控制新的庫存增加,需要企業的產品的生產條件穩定,產品生產流程及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穩定,有主要產品標準化成本基礎數據庫或完善的產品各類定額標準的基礎資料做支撐。生產經營計劃下達考慮銷售計劃目標,客戶訂單及需求,企業實際生產能力,產品合格率,生產周期等等因素齊全。計劃下達,產品入庫到銷售出庫全過程有控制,有監督,有反饋,形成閉環。做到以銷定產,根據銷售合同核定原材料準確的投入,規避超計劃投入,超合同交付,入庫控制不嚴造成庫存不斷增加。
(四)逐步建立信息化管控系統,提升去庫存管理效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技術逐漸運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個領域。企業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包含供應鏈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APS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合同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等內容的ERP系統。通過系統記錄材料采購入庫、生產計劃下達、產品生產、成本核算、產品入庫、產品出庫生產經營全過程;實現原材料采購、企業生產、銷售渠道的信息共享;實現產品成本準確核算、系統智能化全過程管理,提升去庫存管理效率。
四、中國航發紅林去庫存方法的應用與效果
中國航發紅林是國營生產制造企業,產品分軍品、民品、外貿轉包產品。產品類別多,零件小,庫存管理難度大,存在問題多。
近年來,中國航發紅林根據中國航發集團加強兩金管理要求,汲取存貨管理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存貨管控方法。從2013年開始,持續開展存貨清理7年,清理指導思想從“擠毛巾”到“調結構”、再到“提管理”。2012年至2019年,在實體收入持續增長45.67%的情況下,存貨從2.05億元降至1.65億元,壓降比例24.24%,清理處置不良存貨1347.84萬元,存貨管理取得實效。
(一)改變管理模式,完善庫存管理流程及制度體系
中國航發紅林去庫存管理先是財務主導,通過下達存貨指標,并與工資績效掛鉤進行強管控。管理雖然取得了存貨指標壓降的效果,但也存在分廠意見大,長線件產品交付計劃受影響等各種問題。
財務指標管理是事后的管理,被動,管控措施要向業務前端延伸。根據去庫存管理工作的推進,財務主導的去庫存管理方式逐漸轉變由生產系統、質量系統等業務系統聯合主導,技術系統參與,財務系統推動的模式。逐步明確承制分廠與業務主管部門之間的關系,突出強調業務部門在存貨管理的組織、策劃、監督等管理責任,實現了由指標管理到過程管理的模式轉變。并建立過程控制長效機制,逐漸形成了去庫存管理常態化、日常化的庫存管理文化。
隨著去庫存管理的逐漸深入,公司決心按從“源頭”主計劃流程開始梳理,最終梳理完成90項流程,并形成“計劃編制流程圖”,并將流程納入制度管理。修訂完善了《生產計劃編制及控制辦法》《待處理品管理辦法》《在制品管理制度》《庫房管理制度》《存貨財務管理辦法》《年終資產清查管理辦法》《賬銷案存資產管理辦法》等存貨管理制度,完善了庫存管理制度體系。
(二)根據存貨積壓原因對癥施策,存貨壓降取得實效
為弄清楚庫存積壓原因,中國航發紅林管控措施逐漸向業務前端前移,了解庫存為什么高的原因,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才能解決如何去庫存。找準病因,才能藥到病除。
首先組織倉庫管理部門、技術部門、財務部門人員對長期未動庫存進行有用性識別和評估。對確實需要處置的資產,明確處置審批權限,在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下及時采取退貨、以物易物、折價變賣等措施;其次通過內部消化,提升庫存有效周轉率;最后集中采購議價籌碼,加強網絡詢價比價,同質產品,通過網絡采購測試,逐步確立網絡供應商檔案。
1.原材料庫存積壓原因及去庫存的解決措施。針對投料計劃符合率低問題,解決措施是重新梳理投料計劃,提高投料計劃符合率;針對金屬材料標準不統一、規格多、數量小、起訂點要求造成的超量采購問題,解決措施是與供應商協商代下料代存儲工作,共簽訂153個長協零件材料由供應商備貨,實現長協材料零庫存;針對原材料庫存種類多問題,解決措施是梳理“新品原材料選材推薦目錄”,合理縮減材料種類比例35.08%,從源頭控制和減少材料種類;針對歷史積壓的原材料處置問題,解決措施是進行規格代料研究,采取代料使用、銷售、降價處理等多種方式分別處置。
2.產成品庫存積壓原因及去庫存的解決措施。針對生產計劃下達不準確問題,解決措施是完善期量標準及各類定額標準、典型件工時模型,提高生產計劃下達準確率;針對產成品入庫控制不嚴問題,解決措施是加強入庫控制監督,清理歷史合同,避免產成品超需求交付;針對超計劃投入問題,解決措施是加強計劃投入內部監督。
3.在制品庫存積壓原因及去庫存的解決措施。在制品積壓主要原因是超差的待處理品受質量損失指標影響,存在人為不及時打廢票情況。主要解決措施是跟進在制品生產過程的物料狀態及技術狀態管理,對無法修復的超差在制品及時進入廢品處置流程,嚴控應廢未廢產品造成的存貨增長;對可修復的在制品按期修復,及時進行配套(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入庫。
(三)建立了APS生產計劃管理系統,提高了計劃下達準確性
根據公司去庫存管理及不良存貨清理處置開展實際情況,2016年提出了建立APS生產計劃管理系統的決定。通過系統實現生產計劃自動下達,提高了生產計劃下達準確性。在系統中設置按生產計劃控制入庫數量,一般機加件超計劃入庫可得到控制,同時避免了為增加產值,多生產多入庫現象,降低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公司目前正逐步建立供應鏈系統、車間MES系統、合同系統、多項目管理系統、銷售系統、全面財務管理系統等ERP系統相關模塊,信息化條件逐漸改善。通過信息化系統在生產經營的運用,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到產品成本核算逐漸細化,產品過程控制水平得到提升,未來,公司庫存管理將朝著產品精細化管理方向不斷發展。
五、結語
去庫存管理需要堅持長效機制,強化基礎數據維護管理。隨著技術的提升,不斷完善產品工藝資料,完善產品材料定額、工時定額標準。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進行產品成本精細化管理核算,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制造業庫存管理水平,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作者單位為中國航發貴州紅林航空動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唐紅芳.制造業企業加強庫存管理的現實意義[J].中國集體經濟,2019(08):44-45.
[2] 江永梅.生產制造業庫存問題與管理分析[J].時代經貿,2019(05):74-75.
[3] 張妍.淺析制造業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