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全面從嚴治黨,國有企業不能例外。監督是紀委的第一職責。國有企業紀委必須履行監督職責,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紀律保障。本文對監督的內涵、存在的不足、強化監督檢查等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國有企業 紀委 履行監督職責
一、堅持高點站位,把握監督工作的內涵
(一)做好監督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正風肅紀強化不敢腐的震懾,建章立制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嚴明紀律增強不想腐的自覺,為國有企業紀委履行監督職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當前,有的國有企業管黨治黨不到位、干部職工違規違紀的現象依然存在,離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國有企業紀委必須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監督責任,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二)做好監督工作是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
國有企業已進入深化改革的攻堅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問題矛盾的聚集期,運營質量和盈利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利益固化藩籬需要進一步破除,黨員干部職工思想認識需要進一步提升,這些都需要我們做好監督工作,推動企業在深化改革、轉型升級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做好監督工作是控制企業發展風險的有效手段
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著安全、質量、環保、法律、廉潔等各類風險,無論是哪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將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監督組織和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督的再監督”作用,督促業務部門履行職責、督促員工規范履職行為,強化風險管控,確保企業穩健發展。
(四)做好監督工作是提高執行力的有力舉措
一些國有企業不缺戰略、不缺制度,缺的就是執行力。少數單位和黨員干部員工在執行上級戰略部署、重大決策和規章制度時,持有猶豫觀望的情緒和層層衰減的現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選擇性執行等情況時有發生。如何提高執行力?一方面靠自覺,另一方面靠監督。監督組織和部門要通過監督來確保中央精神、上級部署和企業規章制度得到真正落實和執行。
二、堅持問題導向,檢視監督工作的不足
(一)監督廣度不全面
《監察法》沒有授權國有企業行使監察權,沒有明確國有企業能否參照執行。國有企業的紀委依據《黨章》履行職責,開展黨內監督,但在開展其他監督工作或開展監察工作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在監督結果的運用方面,國有企業對黨員干部職工進行行政處分,缺乏法律法規方面的支撐,一定程度上導致監督的廣度還不夠全面。
(二)監督力度不均衡
有的單位監督力度不夠,全年沒有主動核查問題線索,也沒有主動查處違規違紀問題,直到上級開展監督時,才將各類問題暴露出來。有的日常監督過度依賴信訪舉報,主動發現問題的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手段有待進一步豐富。有的黨員干部對監督工作不理解,認為是監督是在“找麻煩”,對監督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夠。
(三)主動監督意識不強
有的紀委書記和監督人員依然存在得過且過、知難而退等消極心態,在監督工作中害怕得罪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害怕在選舉中“丟選票”、在考核時“得差評”,監督工作往往只盯著下屬單位和一般黨員和員工,同級監督流于形式,發現問題不愿發聲,不愿較真碰硬,缺乏亮劍精神。
(四)監督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有的監督人員的知識儲備、工作經驗、業務素養、監督技巧都比較欠缺;還有一些人員長期從事黨務工作,政治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企業生產經營的各項專業管理知識較為欠缺,監督技能有較大差距,無法將問題查深、查透,這些都與當前監督工作的工作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堅持主動作為,增強監督工作的成效
(一)頂層設計,構建“大監督”體系
一是厘清職責定位。要落實中央紀委“三轉”要求,退出與監督主責主業無關的工作和組織機構,協助企業黨委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行好“監督的再監督”職責。二是構建“大監督”體系。有效整合企業內部紀檢、監察、審計、監事會等各類監督資源、監督方式和監督力量,對監督對象進行政治監督、經濟監督和效能監督,構建“大監督”體系,實現監督內容、監督對象全覆蓋。政治監督、經濟監督和效能監督可以合并開展,也可以單獨進行;如果合并開展,可以稱為綜合監督。建立橫向監督工作聯動機制,實行監督與防控聯席會議制度,促進專責監督和業務監督等各類監督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提升監督質量和效率。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企業監督工作必須由黨組織統一領導,紀委負責協調、組織、實施,紀委根據工作需要可以統一調配企業各類監督資源實施監督。三是創新監督方式。以建設數字企業、智慧企業為契機,適時建立監督工作平臺、打造監督信息數據庫,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其中苗頭性、普遍性的問題,提高信息化監督的能力,為精確監督提供支撐。國有企業基層單位點多線長,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監督部門可以采取在線監督的方式實施監督。
(二)多措并舉,強化監督檢查
1.強化政治監督。一要加強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上級重大決策部署的監督檢查,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二要加強全面從嚴治黨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強化各級黨組織的責任意識,督促黨員領導干部切實履行好“一崗雙責”,確保“兩個責任”一體推進。三要加強黨內政治生活的監督檢查,防止黨內政治生活流于形式,切實提升黨內政治生活質量。四是加強選人用人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守好干部提任的動議、考察、決策、公示“四個關口”,落實干部任職前聽取紀委意見機制, 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
2.強化經濟監督。經濟監督主要包括審計監督和監事會監督等,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經濟行為的合法合規性、管理的規范性和效益性進行監督。具體來講,要加大對企業內控制度執行、專項管理活動開展情況的監督、檢查、分析和評價,促進企業提高治理能和管理水平。要加大對企業招標、物資采購、設備租賃等重點工作的全過程監督,緊盯用權、用人、用錢等關鍵環節和關鍵崗位,即監督“事”,又監督“人”,查找問題、揭示風險、及時糾偏,促進企業精細化管理。
3.強化效能監督。把效能監督與政治監督、經濟監督相結合,對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進行監督,對企業各級組織履行職能、各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進行監督。緊盯管理粗放行為,違規違紀行為頻發領域,安全、質量、環保、履約、廉潔等各類風險較大的問題開展監督,一般采取專項清理、治理的方式進行,嚴查靠企吃企、利益輸送、關聯交易等問題;嚴查違反“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領導干部插手干預重大事項等問題;嚴查工作中的不敢擔當、作風漂浮、落實不力、失職失責等問題;嚴查不按制度辦事、不執行上級決策部署、不按規定請示報告等行為。在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較高,還可以開展安全生產效能監督,強化各級管理人員安全履職盡責意識,有效防控安全風險。
4.用好監督結果。指導和幫助監督對象加強對已發現問題的梳理歸納,深度剖析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產生的根源。是制度存在漏洞的,要完善相關制度、構建長效機制;是制度執行不力或存在偏差的,要強化制度執行。對違規違紀的要從嚴問責,對違法的要移送地方有關部門處理,發揮監督的震懾作用。
(三)強基固本,加強自身建設
監督人員作為紀律規矩的踐行者、捍衛者、執行者和引領者,必須加強自身建設。要按照“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要求加強監督人員的隊伍建設。科學制定培養計劃,確保監督人員數量與監督任務、監督需求相匹配。加強監督人員線索處置、談話技巧、執紀程序等業務能力的培養,通過培訓、“實戰”等方式不斷提高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政治、作風和紀律建設,確保監督人員依規依紀履職,切實打造執紀“紀律部隊”。
面臨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企業發展新形勢和管理運營中出現的新問題,國有企業紀委要積極推進監督工作理念創新、方式創新和制度創新,積極構建“大監督”體系,切實增強監督合力,激發監督工作活力,提升監督工作成效,促進監督互聯互通,為企業持續穩健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作者單位為中交<廣州>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