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荷娟
摘 要 將近100年的時間里,日本會計模式保持了一種令人驚嘆的穩定性,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我國會計制度建立起步較晚,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紕漏,所以我們有必要學習日本的先進經驗。本文的分析,希望發現我們自己可見的不足的地方,借鑒日本良好的經驗與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會計不如國際先進行列。
關鍵詞 中國會計 日本會計 會計體系
中國會計界的專家學者長期以來對研究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制度非常感興趣,而對研究鄰國的日本會計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會計界的專家學者和一些企業家認識到,充分了解日本的會計制度,并且能夠將日本會計的優點舉一反三運用到我國的會計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了解和熟悉日本會計制度,我們可以揚長避短,為我國會計制度提供借鑒可能。所以中日會計制度與體系的比較研究就尤為重要。本文將從中日兩國的會計制度發展現狀、核算特點與影響其環境做對比具體展開,全方位展示中日兩國的會計差異。
一、相關研究分析
在學術的長河中,有不少專家學者都曾經就中國的會計制度進行研究并與日本的會計制度進行對比,留下了許多論文著作。這些凝結了專家學者智慧的著作,是了解中日會計制度的一批珍貴資料。
對于這些資料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日本的會計制度和中國的會計制度做一些系統的介紹。例如,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年出版的《日本會計》(2006),該書由日本學者千代田邦夫編寫,李文忠譯,對日本的會計作了詳細的介紹,內容包括從日本的會計制度、日本會計原則和基準、日本企業所得稅法的概況、日本的審計制度、日本的財務報表這五個方面。通過此書,我們可以了解日本會計的具體內容,對學習研究日本會計大有裨益。關于這類書籍還有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在1994年出版的《當代日本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在1994年出版的《日本會計法規》等等書,都向讀者詳細介紹了日本會計的相關制度、原則、法律等內容。在日本,大島正克(2005)認為中國的企業會計制度有三個特點:因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所以管理會計相對財務會計化;也正是因為中國相對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所以會計制度迎面趕上發達國家的速度非常快;政府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較重,民間會計發展不夠健全,所以缺少會計系統的概念。河崎照行、顏維群在論文《中國における企業會計制度の発展過程と課題》中仔細向讀者展示了他們對中國企業的會計制度的研究成果。
第二類是比較中日會計制度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如土居重雄(2013)分別對比了中國和日本的會計制度和國際會計基準,同作為東亞的大國,兩國不僅在文化、國情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兩國都在積極向國際標準靠攏,但在一定的具體的會計準則上,中日和國際會計的內容還是有一些差異,而這些差異兩國的情況又不盡相同。王子健、薛玉玲所著的《中日會計制度與體系的比較研究》(2016)一文中,主要圍繞中日會計制度的區別,探討了日本會計制度對我國會計制度的啟示。此外還有韓國學者所寫的論文《北東アジア3カ國 會計基準の差異とその文化的背景》,探討了東亞三國中國韓國日本三國的會計制度區別。
但是從對比中日兩國會計制度來說,研究成果比對比中國和歐美國家的會計制度的成果要少。文獻和研究也都以中日兩國的學者為主,歐美學者較少,這不利于我們了解從歐美國家角度來看待中日兩國會計制度之間的關系。
二、中日會計制度發展現狀比較
(一)會計目標比較
我國的會計目標是: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因此可以推定,我國目前的會計目標主要把“決策有用觀”作為現階段的會計目標。而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在國際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會計目標卻主要定位于“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相結合,但是商法和企業會更注重“決策有用觀”。在日本企業會計原則中寫到,日本會計目標大致包括三個內容:第一、反映企業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第二、計算企業的可分配利潤;第三、為投資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信息。其中第一、二項為商法所重視,認為企業是否較好履行受托責任非常重要,其次,可分配利潤的多少不僅關乎企業是否壯大,更關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中日在會計目標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二)會計原則比較
2001年7月,日本成立了民間制定會計準則的組織——財務會計準則基金會(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Foundations,FASF),同時財務會計準則基金會出臺了一般原則、利潤表原則、資產負債表三大類原則和會計原則注釋。
一般原則中,以下七項的內容和我國的會計原則相類似:第一,真實性原則;第二,明了性原則;第三,連續性原則;第四,單一項原則;第五,明確區分資本性交易和損益性交易原則;第六,謹慎性原則;第七,正規簿記原則。
利潤表原則中規定了以下四項原則:第一,權責發生制原則;第二,總額主義原則,即收入和費用必須按照總額反映,不得將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相抵消,將收入和費用分別計入賬戶,期末再進行決算;第三,配比性原則;第四,實現主義原則。其中第一、三、四原則和中國的會計原則基本相同,第二條原則和中國的有較大的出入,卻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資源負債表原則和中國的原則大致相同。
(三)考試體制比較
國際上的會計師概念一般是說注冊會計師,指的是依法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并接受委托從事審計和會計咨詢、會計服務業務的職業人員。雖然各個國家的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有所不同,但是難度都相對較高。
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和稅法五門科目。每年舉行一次考試,一次考試可以報任意門數,單科成績有效期為5年,但是難度較大。全國通過率只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