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宏權
摘 要 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ERP作為集信息化技術與先進管理理念于一體的管理系統,必然成為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的上佳選擇。會計作為ERP終極信息的加工者、解讀者,其所擔負的職能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工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對實施ERP系統后如何實現會計職能的優化展開研究。論文首先概括介紹了工業企業ERP系統特征,然后闡述了工業企業實施ERP系統后對會計職能的影響,最后提出了ERP環境下,優化會計職能的措施。論文對于工業企業實施ERP后如何優化會計職能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工業企業 ERP 會計職能
ERP系統充分體現了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是一套規范的、有效的企業管理工具,它的有效實施將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效益。我國不少工業企業都已實施ERP系統,對企業進行信息化和規范化管理。會計職能是會計在經濟活動中所具有的功能。在企業實施ERP系統后,優化會計職能,充分高效地發揮會計職能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將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論文對工業企業ERP環境下會計職能的優化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工業企業ERP系統的特征
ERP作為目前一種先進的企業管理系統,在工業企業中得以廣泛應用,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集成性
ERP系統的集成性表現在它是一個將所有信息高度集中在一塊的管理系統,實現對企業內部的物流和資金流、信息流集成。數據在各業務系統之間共享,所有的源數據只需在某一個特定業務系統中輸入一次,不需要在不同系統重復輸入相同的數據,從根本上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
(二)實時性
實時性表現在系統在互聯網或者局域網環境下運行,具有極強的數據實時交換和實時通信能力,實現對企業的實時在線管理,從而保證各種管理信息生成、讀取的及時性。
(三)規范性
規范性是ERP系統實現信息集成的基本要求,它至少包含兩方面:首先是信息結構要規范,這通常包括數據的名稱、編碼和定義必須明確且一致,各業務部門對同一事項的定義,稱謂必須統一,否則系統生成的各種信息就很難準確解讀并加以應用;其次是業務流程要規范,它是保證信息準確完整的必要條件,業務流程不規范勢必造成信息不規范,會造成數據失真。所以業務流程的規范化和信息結構的規范化共同決定了系統生成信息的有用性。
二、實施ERP系統對會計職能的影響
工業企業實施ERP系統后改變了會計原有的核算流程與方式,同時會計監督的方式方法也面臨變革。
(一)實施ERP系統對會計核算職能的影響
工業企業為順利實施ERP系統,必須優化業務流程,不僅對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模式有所改變,而且也要調整財務管理模式,將傳統的會計核算轉變為實時財務管理。由于ERP系統的集成性,企業不同區域或不同終端的會計人員均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相關的會計核算,使企業的會計核算流程更加合理高效,促進企業經營效率提升。同時系統內各業務模塊中跟會計核算有關的信息,均自動導入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模塊,僅有少量數據需在財務會計模塊直接錄入,確保了系統數據唯一來源,避免手工錄入數據產生重復,進而降低了財務部門的工作負荷,也使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工業企業實施ERP不僅對會計核算的流程產生較大影響,同時也對會計核算的崗位設置、分工產生重大影響。ERP系統的運行促使會計核算體系突破嚴格的部門界限,會計核算工不僅僅由財務部門完成,更離不開其他業務部門的積極參與。系統運行前應由會計人員負責的許多數據錄入工作交由采購、生產制造、銷售等環節的操作人員完成。在ERP環境下,由于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登記明細賬、總分類賬等工作由系統自動完成 ,將財務人員從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深度挖掘信息作為工作重心,從而使傳統的會計核算職能得以優化。實施ERP系統后,處理會計業務的部門不僅僅是財務部門,還包括其他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比如銷售價格的維護,銷售發票的生成由銷售部門業務操作人員具體負責,產品成本項目中的材料成本明細構成由技術部人員負責維護等。會計人員的工作不再局限于算賬,報賬,記賬,而應向提供數據分析,從而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的方向轉變,即從核算型會計轉變為管理型會計。
(二)ERP系統的實施對會計監督職能的影響
首先,實施ERP系統后加大了會計監督的難度。在ERP運行環境之下,生產經營流程的各個業務環節均不同程度涉及與會計相關的工作,會計工作不再僅限于財務部門內,需要著眼于生產經營業務流程的全過程,會計的監督職能直接融入各個具體作業流程中,會計監督由“秋后算賬”轉變為事前事中控制監督、事后檢查分析。監督方式轉變為以信息手段為主,人工手段為輔。企業運行ERP系統后,供應鏈、生產制造、人力資源等業務部門產生的會計信息均直接由相應的業務操作人員錄入生成,會計人員不再需要采集錄入相應業務的數據,因此相關業務部門內部監督管理機制有效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集成過來的相關基礎財務信息的準確性。通常會計人員對ERP環境下企業其他各業務環節的具體業務操作不是特別了解,因此,加大了會計人員在供應鏈、生產制造和人力資源等業務環節的監督工作難度。ERP系統運行之后,勢必會出現一系列財務與業務高度融合的、全新的、更加科學的業務流程,傳統的會計監督機制、手段難以適應新的業務流程,迫切需要進行重新設定和優化。
其次,會計監督方法及崗位設置也面臨挑戰。ERP系統是一種先進科學的管理工具,它的上線運行將加速推進建設企業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但是各業務模塊特有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對會計監督的方法、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統運行前的部分人工控制手段必然被系統程序化控制手段所取代,每個業務環節的操作都有相應的級別權限、授權口令及參數設置,否則就無法進行相應的操作。在ERP系統中業務流程被人為劃分為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都具有相應的極強的專業性,傳統的會計監督崗位設置已無法適應ERP環境下(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會計監督管理的需要,需要做出重大調整以適應新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