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雄
【摘要】本文通過對學校培養學生“小君子、小淑女”品質現象進行調查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師本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從中找出解決學校在培養新農村小學“小君子、小淑女”實踐中存在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小君子、小淑女”品質的內涵、方法、模式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君子;小淑女品質;培養模式
一、對當前小學生“君子、淑女”品質狀況的調查分析
(一)現狀調查
1. 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調查發放300份問卷,回收問卷287份,其中280份為有效問卷,為確保調查對象的普遍性和針對性,調查所選取的學生平均分布在學校各個年級,每個班級發放問卷50份。具體調查情況如下表。
2. 調查結果
(1)“小君子、小淑女”品質的研究在學校的實施情況
根據問卷,我們可以看出:如在路上遇到老師,會不會主動打招呼?根據調查有41%的學生在遇見老師時會主動打招呼。平時與同學的相處中,大多數學生都未使用禮貌用語,能夠做到常用禮貌用語的學生僅占25%;學生表現出良好的文明禮儀,對于學校開展“小君子、小淑女”品質教育有極大幫助。但我們也看到了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比如,在路上遇到老師時,還存在一部分學生不會主動打招呼,同學相處過程中存在大多數學生不常使用禮貌用語,這些都是文明禮儀指導不到位。所以,在今后教學中應當要注重文明禮儀指導,提升學生“小君子、小淑女”品質的教育。
的實施情況統計分析
(2)“小君子、小淑女”品質的研究在家庭的實施情況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校能夠熱情接待客人的學生人數占比75%,平常在家可以主動分擔家務活的學生占82.1%。所有數據都可以看出,我校的學生基本上都已經具備小君子、小淑女的潛質,日常的禮儀文明已經掌握較為齊全,主要與學校經常向家長傳遞家庭教育重要性,傳遞新時期小君子、小淑女培養的重要性相關。
(3)“小君子、小淑女”品質的研究在社會的實施情況
根據下表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校具有環境保護意識的學生占比67.8%,日常交通規則能夠自覺遵守的學生占比92.8%,購物習慣良好的學生占比89%,這種現象讓全校師生都感到極其高興??梢?,學校在開展“小君子、小淑女”品質教育的研究對學生的成長還是有很打的幫助的,學生在社會禮儀、文明規范方面做的比較好。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通過表(一)、表(二)、表(三)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小君子、小淑女”品質教育的意識不夠深刻,原因在于小學生還處于思想尚未成熟階段,對很多行為的判斷力容易有誤,因此,在該問題的認知上還處于表面階段。有的同學知道哪些行為是有違君子、淑女的行為,不會去做。有的同學還無法掌握“君子淑女”的標準,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基本上無法區分,因此,日常行為中經常會出現失禮的現象。因此,學校需要針對“小君子、小淑女”意識不清晰的學生進行重點約束,同時定期開展品質教育活動,力求讓全校學生都可樹立“小君子、小淑女”意識。
三、問題產生的原因
1. 功利化的教育內容
近年來,學校應試教育的帽子還是沒有摘掉。在教育過程中,學校的教育內容往往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只局限于教授為學生備考所需要的文化知識?,F在學校往往是根據學生考試的科目來設置課程和分配課時,語文、數學、英語還是被放在“主餐”的位置上,其它如思想品德、班會課、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課程成為“配菜”。在學生緊張復習迎考的時候,“配菜”也完全不上。在這樣的教育目標和環境中,品格永遠置于成績之后。
2. 灌輸式的教育方法
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也稱“填鴨式”的教育方式,這樣粗暴、單一的教學方式卻還常常地被很多教師在使用。這也是導致學校培養“小君子、小淑女”品質效果弱化的原因之一。
四、培養 “小君子、小淑女”品質的策略
(一)進行學校教育優化,加強友善品質的培養
1.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明理導行教育
培養先進思想意識,關鍵點在于灌輸先進知識。知識的傳遞是教育的基本工作,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必須結合每個學科的特點來確定教育方向,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個人行為規范內容。
2.抓社會公德教育,形成良好品行
開班會或課外活動時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禮貌微笑、握手、鞠躬、鼓掌,培養其大方回答問題的能力。將禮儀融入到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樹立真誠待人的思想。
3.用身邊的事例,樹立典型引導人
學??梢詫W生最為熟悉的人作為案例來教導學生,讓其以這些崇高的前輩作為偶像,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可以慢慢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
(二)“小君子、小淑女”培養模式要更新
1. 建設“君子文化”校園,營造做謙謙君子的育人氛圍
建設“君子之路”,在“君子之路”的兩側燈桿上掛上孔孟關于禮儀、誠信和孝悌的經典名句。無論走到校園的哪個地方,處處營造君子文化,情景交融、彰顯著環境教育的魅力。
2. 開設“晨誦·午寫”課程,讓君子文化走進課堂
晨誦。每天早晨 7:50—8:00。內容為傳統國學經典知識,教師采取多種活潑有趣的誦讀形式,如師生領讀、個人讀、學生互讀,齊讀、表演讀等,有的還編成兒歌、歌曲等,便于學生記憶君子名句,領悟君子文化精髓。
午寫。利用下午1:50—2:20這半個小時的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進行午寫。通過書法學習培養學生能心定氣閑的君子之氣、謙和穩重的君子之風。去除學生的浮躁、馬虎、粗野、多動的不良習慣。
3. 開展“小君子、小淑女”教育活動,夯實做終身君子之基
誦讀比賽。定期舉行誦讀比賽,每個年級輪流誦讀,誦讀內容包含古詩、名言名句等。比賽需要經過班級賽、年級賽、校級決賽等過程,最終取勝的選手才是校級誦讀冠軍。學校不僅會頒發獎狀給取勝同學,還會將其的照片張貼在校園風采欄。
舉辦讀書節。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讀書節,每一年的讀書節主題都有所不同,學校每周都會安排兩節閱讀課,讓師生共讀,給大家自由閱讀的時間,舉辦讀書交流會,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大家相互推薦優秀書籍,共同豐富學識。
評選“書香家庭”。學校之所以會舉辦書香家庭評選活動,關鍵在于將我國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每一個家庭中。評選標準有以下幾個:1.營造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構建家庭小書屋。2.按照學校要求的讀書量完成。3.家長自身也在不斷閱讀,成為孩子閱讀的好榜樣。
評選“小君子、小淑女”。每月都舉行小君子小淑女評選推薦活動,每學期結束后評選“校園十佳小君子、小淑女”。根據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年級的學生進行評價,對達到標準的學生授予“小君子小淑女”的稱號,并進行采訪宣揚少年“君子、淑女”活動。
五、結語
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可以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小學生“君子、淑女”品質的培育對學生來說終身受益,學生“君子、淑女”品質的培養與形成也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因此,學?!靶【?、小淑女”品質的培養要形成全員參與的德育格局,同時還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使教育的外部要求逐漸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他律變為自律,使得學生的外顯行為得到質的改變。
參考文獻:
[1]錢潔.中學生的性別表述與自我認同——在“紳士淑女”的培養目標中進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8.
[2]林貴長.先秦儒家“君子”人格及其現代價值[J].天府新論,2010(4):31-36.
[3]程碧英.《論語》“君子”文化新探[J].天府新論,2009(4):117-120.
[4]崔永舟.先秦儒家“君子”理想內涵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
[5]孫云曉,張梅玲.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