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江
【中圖分類號】 R395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014-02
一、認為季節氣候血糖并無影響
在春季時人體內的血糖很容易受到情緒神經刺激作用,因此會出現起伏波動。比如糖尿病患者在春季容易出現情緒激動,如果情緒一旦受到影響,那么接近著血糖也會引起波動。
在夏季時由于天氣炎熱,特別是在酷暑時期,人們往往沒什么食欲,比較喜歡吃一些清淡類型的食物。因為清淡的食物含糖量就相對其他食物偏低,而且由于天氣炎熱,人體能量的消耗程度較大。而熱量的消耗來源主要是來自于體內的糖,因此夏季的血糖水平可能會低一些。
在秋冬季節時由于氣溫較低,人的食欲會增強,而戶外運動隨之會減少。加在低溫環境下,會刺激增加體內的兒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由此可見,在夏季時監測血糖正常的血糖正常的人,也會出現到了冬季時發現測量數值升高的現象。因此在每個季節都要對血糖進行監測,隨時掌握自身血糖情況。
二、認為檢查前應該暫停降糖藥物
在眾多門診病例中會經常發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糖尿病患者擅自停藥后再抽血進行血糖監測情況,認為這樣結果會準確些。另一種是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自行打完胰島素后,再到醫院進行抽血進行血糖監測。遇到這兩種情況的幾率是最大的,但其實都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首先,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近期使用治療的藥物,對于自身的血糖控制情況,因此患者擅自停藥是不能準確反映真實病情的,會給醫生的判斷造成困難,嚴重時還會造成血糖波動,進而導致病情加重。其次患者在家打完胰島素后,再到醫院來抽血監測血糖的行為是很危險的。因為來醫院的途中或者在醫院排隊等待抽血這段時間是無法控制的,如果時間拖延很長,會超過胰島素的作用時間,因此監測的血糖數值就會偏高。而醫生診斷時會發現這時的胰島素用量不足,如果此時再加大胰島素用量,其后果的嚴重性可想而知。
三、認為進食后兩小時的血糖檢測沒有價值
公眾普遍認為在查血糖時就應該提前空腹,是由于進食后再查血糖就沒有價值。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餐后2小時的血糖檢測值是對于醫生診斷是非常有價值的一項監測指標,它能夠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原理是在進食后消化的食物會對胰島β細胞產生刺激,并且分泌胰島素。若監測胰島β細胞功能正常,那么對胰島素產生的作用就會很敏感,也不會出現胰島素抵抗等現象。這時餐后2小時的血糖監測值就會下降到接近于空腹血糖水平,一般應低于7.8毫摩/升。雖然β細胞的儲備功能較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的胰島素量比正常人還要高,但由于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效果并不明顯,這時胰島β細胞的細胞功能已逐漸衰弱,因此會出現餐后2小時的血糖監測值明顯升高的情況。由此可見,餐后2小時的血糖監測值不僅對于糖尿病的診斷有幫助,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判斷并指導用藥都是有幫助的。
四、認為血糖自行監測沒有問題,不用到醫院檢測
通過了解,大多數醫生們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病患或者普通體檢者自述說,他們在醫院測試的值會與家中所測的值不一致,因此質疑醫院誤診等等。對于此類問題可有兩點解釋,第一是由于有些患者購買的檢測儀器并不是專用的醫療儀器,因此檢測的數值很有可能出現較大的偏差。第二是由于檢測標本類型并不一致,通常患者自己使用時是按照說明書從手指處采集末梢血樣進行檢測。而醫院是從患者的靜脈抽血,然后進行分離血清檢測。在本質上一個是毛細血管血糖,一個是靜脈血血清血糖。因此難免會出現兩者不一致的情況。另外,如果檢測得出兩種樣值偏差較小或一致,那么就說明患者使用的的儀器和檢測方法還比較可靠的,暫時就可以認為患者的自行監測結果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五、認為冬季擠壓采血對結果沒有影響
由于冬季天氣寒冷干燥,而在低溫環境下人體內的血液循環是相對緩慢的。但其實很多的患者在冬季采集末梢血樣時,并不知道這一點影響因素,只會在血液流出不暢時用手使勁擠壓出血。這種行為在醫學上是毫無依據證明的,因為這樣采集的血樣并不純,而且過度擠壓會使血液里摻雜大量的組織液,并且組織液和血液的成份大不相同。這樣就會間接稀釋血樣,并會加速血液凝固,從而影響最的終檢測結果。因此建議患者在取血困難時,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血糖檢測。但如果患者確實想自行檢測,可以在采血前,先使用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浸泡手兩分鐘左右,這樣會使得手部血液循環舒暢,就不會發生采血困難的情況了。
六、認為監測次數越高越好
臨床試驗表明,并不是所有人血糖出現異常后就需要頻繁進行檢測,頻繁檢測僅適應于部分不穩定糖尿患者群,這部分人群可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監測:以72小時為一個總的時間范疇,首先在第一天早七點進食之后兩個小時檢測,這時得到一個數據;其次在第二天早七點進食后兩個小時和中午進食后兩個小時進行檢測,這樣就會得到三個檢測數據;最后在第三天早七點進食后兩個小時和中午進食后兩個小時進行檢測,這樣就會得到五個檢測數據,將三天的早上的數值進行對比,將后兩天中午的數值進行對比。這樣的三日循環可間斷進行,每周進行一次對比,這樣綜合對比下來的結果會更為準確,也更有利于了解自身血糖的控制情況。
七、認為尿糖檢測能代替血糖檢測
在給兒童進行診斷血糖的時候,需要對兒童進行抽血監測,而對這時候家長們害怕孩子叫疼,就會直接使用孩子的尿液代替抽血監測,認為只要進行尿糖檢測就可以了,其實這存在很大的理解誤區。雖然尿糖檢測有它的優勢,比如標本容易獲得,經濟實惠等。但尿糖檢測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水平,且與葡萄糖的腎閾值相關。當只有在機體的血糖水平超過腎閾值時才會從尿液中排出葡萄糖,因此尿糖不等同于血糖,血糖異常并不代表尿糖就異常。不過建議在檢測時,可將尿糖和血糖結合檢測,用以獲得更為準確的檢測結果,且對臨床醫生的用藥配比提供更為準確的判斷依據。
綜上所述,建議廣大的糖尿病患者在規范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適時進行血糖監測,并且在測量時要注意以上誤區。只要感覺身體不對勁,要即時去醫院咨詢專業醫生,醫生會根據血糖變化情況及時合理調整治療方案,安全控糖,盡可能減少血糖異常波動,從而降低心血管風險,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