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瓊
【中圖分類號】 R65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080-02
1 開胸手術特點
在臨床醫學中,普通開胸術主要包括了剖胸探查術、肺癌根治手術、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胸腔鏡下肺大泡結扎等肺部手術、食道癌根治術及其它食管手術等胸部手術。開胸手術主要的手術特點是需要進入人體的胸腔內甚至可能同時進入腹腔進行相應的操作。開胸手術通常切口較大、易損傷切口周圍胸部神經、且術后切口疼痛易受呼吸動度、咳嗽、身體活動等影響,一般術后疼痛較重,如不重視開胸術后疼痛的處理,可能將引發較重的術后并發癥發生并對患者術后的康復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對于普通開胸手術來說,在醫學等級上一般屬于三級或者四級,在綜合性的醫院中也屬于較為常規的手術,醫院一般都有成熟完善的診療方案,患者也不必有任何心理上的憂慮,可以放心就診。
2 如果術后未采取充分的鎮痛措施會對病人帶來哪些影響?
開胸術后一般切口部位疼痛較重,如果對開胸手術術后的患者沒有采取充分的鎮痛措施,則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咳嗽排痰能力,從而引起一系列并發癥,若術后沒有良好的鎮痛措施,則患者需忍受開胸所帶來強烈的疼痛感,強烈的疼痛感容易造成患者心理情緒的不穩定致情緒焦躁、睡眠差,使得患者的血壓升高或波動大,心率增快,進而發生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腦梗塞等心腦血管并發癥。
其次,開胸術后的疼痛沒有及時良好的處理,疼痛會較重影響患者的呼吸運動及咳嗽,造成患者呼吸的急促,肺部分泌物不能及時通過咳嗽排出體外,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肺部感染、肺不張、低氧血癥、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并發癥。甚至使部分患者產生切口疼痛綜合征或慢性疼痛等后遺癥,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
3 胸科手術應選擇良好的多模式鎮痛方案進行鎮痛,這種方式的優點有哪些?
在實施胸科手術時,應選擇良好的多模式鎮痛方案進行鎮痛,而這樣的多模式鎮痛方案主要是通過多種不同鎮痛方法或不同藥物,來達到術后最佳的鎮痛效果,這種多模式的鎮痛方案一般適用于胸科手術等大型手術的術中或術后。通過多模式鎮痛方案,能有效減輕患者因手術而產生的疼痛感。同時通過良好的鎮痛藥物的配置和鎮痛方案的選擇,降低患者術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癥、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效果,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4 能用于胸科手術后鎮痛的方法有哪些及其優缺點
用于胸科手術后的鎮痛方式主要有靜脈鎮痛泵泵注藥物、彩超引導下神經阻滯、口服鎮痛藥物以及硬膜外連續鎮痛方式等。其中靜脈鎮痛泵泵注方式主要是通過靜脈注射,使得鎮痛藥物在患者的血液中保持一定的濃度,在用藥較少的情況下,也能對患者進行很好的鎮痛過程,能根據患者具體的身體狀況和疼痛程度進行調整用藥,同時不會影響患者正常的行為活動,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在靜脈鎮痛泵的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的鎮痛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進行密切觀察和處理,有些患者使用鎮痛泵過程中,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瘙癢、藥物過敏鎮痛不全等不良反應。除專業醫師外不能隨意對患者進行鎮痛藥物的給予。
彩超引導下神經阻滯方式主要是通過超聲掃描精準定位患者的相應區域支配神經,實施局部鎮痛麻醉的方式,這種鎮痛方式能較大程度減少鎮痛藥物使用劑量、縮短藥物的起效時間,較大地提升鎮痛質量。目前臨床上也較多采用單獨神經阻滯用于開胸術后鎮痛或聯合靜脈鎮痛等其他鎮痛方式一起用于術后鎮痛,以達到更好的術后鎮痛效果,減少相互副作用。由于該方式是有創性操作,操作過程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不適,操作前需良好的溝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口服鎮痛藥則是通過鎮痛藥物的服用,對患者的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幫助患者緩解病痛,雖口服鎮痛藥的鎮痛作用較為有效,且使用方法也簡單只用吞服鎮痛藥即可。但口服鎮痛藥也容易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便秘等,嚴重的還會使患者對藥物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使得患者對藥物成癮,或產生一定的耐受性,即原使用量的藥量不能對患者起到鎮痛作用,需加大用藥量才能有鎮痛效用,同時部分患者還容易產生急性中毒反應,進而造成患者的死亡,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需注意觀察用藥反應。
硬膜外連續鎮痛方式則是一種長效的鎮痛方式,通過鎮痛泵與硬膜外的導管連接,將鎮痛藥物輸入患者的體內,這個鎮痛方式最可靠有效,同時也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活動或是飲食攝入等情況,所以,硬膜外連續鎮痛在臨床上較多用于普胸手術中及術后鎮痛,效果好、費用低,不良反應少,是比較受醫生和患者歡迎的鎮痛方式,但硬膜外連續鎮痛需要嚴格控制對患者的用藥情況,有創操作要求高,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實施此鎮痛方式。
綜上所述,開胸手術后,需要選擇良好的鎮痛方案針對術后疼痛進行管理、術前即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個體化鎮痛方案,進行良好的鎮痛管理,可以大大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和康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