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中圖分類號】 R71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086-01
子宮內膜異位簡稱內異癥,指的是子宮內的腺體和間質子宮腔和子宮肌層外部生長、浸潤和反復出血,進而引發出疼痛、不孕不育和結節等。內異癥是一種常發的婦科良性疾病,在育齡期女性中的患病概率較小,為5%~15%,在不孕患者中患病率較高,達到48%。該病癥發作時具備嚴重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等,有關學者認為該病更像是某種綜合征,而非單一的疾病。目前有效治療內異癥的方式是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癥況避免術后復發的首選治療方案。但由于應用的藥品種類過多,一旦停藥很可能導致病情復發,在臨床治療中有一定限制。而手術治療則可以達到根除疾病源頭,實現去除病灶的目的。
一、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的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和子宮肌層以外的部位。異位內膜可對全身上下的任何部位進行侵犯,大多數病發部位在盆腔臟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和宮骶韌帶為最常發部位。病癥主要表現為繼發性的加重痛經。內異癥雖然是良性婦科疾病,但有著增生、浸潤和轉移復發等特點。并且內異癥作為婦科疾病十分常見,多見于生育年齡的女性,以24-45歲的女性常發。并且有關數據表明,在絕經后采取激素治療的婦女也存在復發的可能性,并且生育較晚的婦女相對于生育較早的婦女發病率更高。
二、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手術方式有哪些?
針對不同部位的內異癥,可采取不同的手術治療方式,如下:
(1)盆腔腹膜。
盆腔腹膜內異癥的主要分布位置在于盆腔腹膜和臟器表面,會引發器官黏連和慢性盆腔痛等并發癥,重度情況下可導致不孕不育。許多婦科專家認為腹膜病灶電凝術可有效治療該病,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腹膜病灶切除術可以完全根除病灶,相較之下,電凝術需要嚴格把控電凝的深度,深度不夠病灶殘留,深度過深會造成器官損害,根據有關臨床治療表明,采用雙極電凝異位病灶的患者與銳性切除的患者相比,2年隨訪內的疼痛癥狀環節更好,術后復發率更少。而又有人經過不同的方法證明,切除手術比電凝手術的效果更好。目前,對于盆腔腹膜的治療手術選擇電凝還是切除仍存在一定爭議。
(2)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內異癥病發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和慢性盆腔痛的關聯性不大,在應用藥物后能夠得到一定的療效,可以抑制囊腫的發展,但藥物治療復發率高。所以采用手術仍是目前最有效的辦法。手術方式有:引流后囊內壁消融術、引流術、卵巢異位癥囊腫剔除術,以上幾種手術都可通過開腹或者腹腔鏡手術完成。就目前而言,臨床治療上廣泛推薦腹腔鏡手術,因為其術野清楚,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
腹腔鏡下或B超引導下的引流術:此種手術術后復發和盆腔黏連、感染風險較高,對于患者癥狀改善幾乎無效,不建議單獨使用,可在術后應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三個月,此種手術針對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的患者較為有用。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開窗后消融/電凝術:此手術根據實施方式的能量類型應用,可分為單級透熱法、雙極透熱發、超聲透熱發和激光消融法。該手術容易因為過度釋放能量從而產生卵巢組織損傷,影響患者在術后的生育能力。在經驗嫻熟的醫師操作下,該手術方式幾乎不影響卵巢的功能。
卵巢異位癥囊腫剔除術:此種手術在分離黏連后直接完全剔除卵巢異位癥囊腫,目前該方法是否在剔除囊腫的過程中對卵巢皮質也造成一定的傷害,存在部分爭議。但接受此手術的患者可能導致卵巢發生早衰,并且根據有關數據表明,該項手術后,卵巢異位癥囊腫體積較大的患者容易復發。
(3)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
這類異位癥通常病灶都在腹膜下深度達到5mm,而且主要以盆腔為分布位置,因為處理的復雜性和多器官性,與婦科惡性腫瘤手術的復雜性相同。像是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等手術治療采用的是解剖性手術,手術范圍和步驟較為明確,在完成一定例數后可以掌握操作模式。但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往往不能進行正常解剖,解剖部位涉及多種不同器官,盆腔黏連嚴重,手術既要避免損傷器官也要徹底根除病灶。需要手術人員有豐富的腔鏡手術經驗,還要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方案,并且由于涉及的器官種類很多,還需要胃腸或泌尿等科目的手術人員協助完成。
宮骶韌帶子宮內膜異位癥,其病癥發作的時候累及單側或者雙側,引起深部性交疼痛,還會引起慢性盆腔痛和痛經。針對其病癥,采取切除單側或者雙側的宮骶韌帶。可以明顯緩解術后疼痛,提高性生活質量。
陰道直腸隔子宮內膜異位癥累及陰道和直腸,解剖位置特殊,具有一定挑戰性。一般采用腹腔鏡下手術切除病灶為理想的治療方法,要通過對陰道和直腸做術前評估,再決定是否要切除部分陰道壁。此類手術與上一手術并發癥相同,并且同時有陰道和腸道的傷口,導致術后患者發生直腸陰道瘺的風險很高。能夠緩解患者術后痛經和性交痛等具有良好作用,復發率低。
腸道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手術方式為:腸壁刮切術、黏膜剝除術、碟形切除術和腸段切除術。腸壁刮切術和黏膜剝離術容易導致潛在的腸管損傷,復發率高。碟形切除術可從肛門和陰道入手,目前手術技術成熟,并發癥少,但如果病灶直徑大于2cm,則不適合實施此手術。腸段切除吻合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但復發率很低。
泌尿系統子宮內膜異位癥:此異位癥在內異癥患者中的患病率高達53%,其中9-23%的患者是輸尿管受累。所以又被細分為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和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癥。
小結
以上手術方式,均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恰當的應用,并充分告知患者在術中可能會發生的梗阻程度與腎功能受損程度以及相應的并發癥,爭取為患者選擇最適合和的手術方式在盡可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同時,爭取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