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波 孫艷怡 徐思婭


【摘要】
目的:探討浮針聯合飛金止痛涂膜劑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療效。方法:研究資料均為我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作為資料,共6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行飛金止痛涂膜劑治療,觀察組行浮針聯合飛金止痛涂膜劑治療,各30例,評價兩組療效及疼痛控制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80.00%,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疼痛程度嚴重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疼痛緩解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治療中選擇浮針聯合飛金止痛涂膜劑治療可有效減輕疼痛,緩解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浮針;飛金止痛涂膜劑;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中圖分類號】 R197.3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088-01
帶狀皰疹屬于常見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病毒具有親神經性特征,極易引發神經痛,具有持續性隱痛伴陣發性劇痛特征,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為皰疹消退后殘留的慢性疼痛性病癥,治療難度較大,而且該疾病在老年群體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發病率較高,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需加強可靠性治療方案的研究[2]。飛金止痛涂膜劑對緩解神經痛有明確作用,但效果有限,為此,本次研究對浮針聯合飛金止痛涂膜劑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療效進行了探討,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均為我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作為資料,共60例隨機分組各30例,均符合LASP的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診斷標準,且視覺模擬評分(VAS)≥6分[3]。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0歲至74歲,平均年齡為(61.95±3.03)歲,病程0.7年至6年,平均病程(3.12±0.28)年;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0歲至75歲,平均年齡為(61.89±3.05)歲,病程0.6年至6年,平均病程(3.18±0.32)年;排除無帶狀皰疹病史、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飛金止痛涂膜劑藥物治療(黔南州中醫醫院院內制劑,批準文號:黔藥制字Z20150030),依據疼痛范圍均勻涂抹,待干燥后成膜,10分鐘后再涂抹一遍,此法操作三遍,每天二次,共2周。
1.2.2 觀察組 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浮針治療,選擇疼痛明顯區域從距離疼痛部位5cm處進針,透皮后針身平貼皮下進針,當軟套管全部進入皮膚后進行反復扇形掃散操作,待疼痛緩解或消失拔出針芯后予輸液貼外固定4-5小時后取下。
1.3 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療效:痊愈為疼痛消失、日常生活恢復正常;顯效為疼痛明顯改善,日常生活基本恢復;有效為癥狀緩解,日常生活改善。無效為癥狀及日常生活無明顯變化。治療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測定治療前后疼痛控制效果,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 將SPSS17.0作為統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予以卡方檢驗和t檢驗,分別以構成比、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評價
分析表1可知,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80.00%,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 2.2 兩組疼痛控制效果分析?
分析表2可知,治療前兩組疼痛程度嚴重,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疼痛緩解,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患者皮損已完全愈合,但患處仍遺留頑固性燒灼、針刺樣疼痛,目前治療方法眾多,但遠期療效不甚理想,我科使用的飛金止痛涂膜劑是以水醫“崇尚水火之陰陽為本、水火為綱”的生命自然理論出發研制的院內制劑,本涂膜劑作為透皮吸收劑,可起到行氣散結、通絡止痛功效,雖然可緩解疼痛,但難以徹底消除,療效有限[4],而在此基礎上增加浮針療法,可利用針具對組織持續松弛作用而快速、持久緩解疼痛。浮針治療會促使疏松結締組織的空間構型改變,產生壓電和反壓電效應,可促進病變部位血流加快,減少致痛物質釋放從而減輕疼痛[5],此作用也與水醫“氣以通為用,血以散為安”理論相一致。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80.00%,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疼痛緩解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浮針聯合飛金止痛涂膜劑可明顯緩解疼痛、促使患者恢復正常生活,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浮針聯合飛金止痛涂膜劑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較好,充分發揮藥物行氣散結、通絡止痛功效和浮針減少致痛物質釋放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秋艷,鄧禮娟,杜彪,等.1例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止痛治療的藥學監護[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9,16(03):158-160.
[2] 湯紅麗,李偉新,韋進新,等.浮針聯合治療艾滋病合并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臨床觀察[J].智慧健康,2019,5(12):61-62.
[3] 汪慶玎,劉亞東,杜娟.調神止痛針聯合超聲引導下胸椎旁神經阻滯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中的應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19(01):53-55.
[4] 韓清森.浮針配合刺絡拔罐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6):3001-3002.
[5] 付高勇,林珊珊,向月菊,等.改良浮針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8,36(08):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