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中圖分類號】 R193. 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090-01
獻血是一個光榮的行為,不僅有利于獻血者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獻血在必要時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無償獻血是我們這個社會所倡導的一種行為,但獻血也要在自身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很多人都比較支持獻血,但是人們最關心的還是獻血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反應。因而,很多人就因而獻血反應而對獻血望而退卻,不敢去獻血。
1 什么是獻血反應
獻血反應,它是一個醫學上的叫法,通常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獻血者的生理狀況、心理素質、采血環境、采血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態度等因素,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獻血者的血容量急劇下降,植物神經功能出現障礙。
2 獻血反應的分類及其表現
2.1 局部反應
獻血后,獻血者可能會出現穿刺不成功,致使人體血流減慢。有的獻血者的穿刺部位,還會出現淤血和血腫,甚至有可能會誤穿到動脈,帶來的后果十分嚴重。
2.2 全身反應
獻血后的全身獻血反應,通常按嚴重程度分為三個等級:輕度、中度、重度。輕度反應的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或者獻血完之后,往往會臉色發白、頭暈目眩。具有中度獻血反應的人,不僅會有輕度反應的癥狀,而且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胸悶、心悸、皮膚濕冷等癥狀。重度全身反應的獻血者,出了上述輕度和重度的癥狀以外,還會出現強烈的腦缺血、昏厥、失去知覺、持續性低血壓、抽搐、心動過緩等癥狀。
3 引起獻血反應的原因有哪些
3.1 獻血者精神過于緊張
少數獻血者會發生獻血反應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獻血者獻血時精神高度緊張。很多人在初次獻血時,心里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恐懼感。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獻血的生理知識掌握的比較少,才會出現心里上的恐懼以及思想的憂慮。這種心理影響下,獻血者會在采集少量的血液標本時就會發生獻血反應。還有一部分人,看到他人在獻血時發生不良反應,自己也會表現得非常緊張,甚至還沒有采血或者剛采完,隨即就會出現昏厥,這就是一種明顯的連鎖反應,大都是由于精神因素而導致。
但對于已經多次獻血的人來說,就不會這么輕易地發生獻血反應。但他們會擔心或害怕針頭太粗,或者醫護人員靜脈穿刺技術不佳,再次穿刺,導致血管滲漏、血腫等情況的出現。這一系列恐懼心理過程,再加上扎針時的疼痛,也會出現獻血反應。
3.2 獻血者的身體狀態不佳
當我們的身體處于疲憊狀態或者出現不適的情況時,身體一般會比較脆弱和敏感。暈車的人一般會在上車采血的時候發生獻血反應,這其實是由于暈車癥狀引發的,采血只是一個誘導因素,這種情況下并不是直接由采血而引起的獻血反應。此外,如果獻血時處于空腹的狀態下,產生獻血反應的概率也會增加。
3.3 暈血暈針
一些獻血者在針刺入身體皮膚的那一刻,突然會產生頭暈、目眩、惡心、心慌,乃至昏厥的癥狀,這就是暈針。而暈血就是獻血者在看到血液或者流血的過程時,心理上會不由地出現一種恐懼感。暈血和暈針現象的產生原因,往往都是由于獻血者精神的過度緊張而引起的。
3.4 獻血環境影響
很多時候,不佳的獻血環境也會誘發獻血反應的出現。比如像一些獻血點設置在火車站,人來人往,噪音又比較大。還有獻血時自然環境不佳,比如氣溫太高的夏季,或者是空氣污染嚴重較為集中的冬季,都會影響正常的獻血。
3.5 人為因素的影響
如果獻血點的獻血人數過多,或者醫護人員過少,都會使得獻血者等待的時間加長,使其心情煩躁,這也會誘發獻血反應。此外,醫護人員如果在抽血時,過于簡單粗糙,沒有與獻血者進行有效溝通,或者由于他們的穿刺技術不夠熟練,這都會使得獻血者在獻血中,形成不愉快的體驗,甚至會造成他們的心理陰影。
4 對獻血反應的預防和護理
4.1 局部不良反應
4.1.1 穿刺不成功及流血減慢
這就需要重新調整針尖的位置,進行二次穿刺或者放棄采血。發生這種情況時,由于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度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醫護人員要及時與獻血者進行溝通。獻血者同意二次穿刺,那醫護人員就要調整針尖位置,在進行穿刺;但獻血者要是不同意二次穿刺,那就需要拔掉針頭,放棄采血。
4.1.2 淤血和血腫
這是很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通常是因為不夠熟練的穿刺技術,或者獻血后壓迫針眼不當引起的。淤血情況比較輕微一般會出現淤青,但嚴重的話會發展成血腫。出現淤青,獻血者可以這樣處理:獻血后24小時內對淤青部位經營冷敷,超過24小時后改為熱敷。一般在10天左右淤血就基本開始消散了。如果出現血腫的話,獻血者應該及時向醫護人員求助,積極接受專業的治療,以免病情惡化。要說明的是,這個治療一般是免費的,因而獻血者不必過于擔心費用問題。
4.1.3 誤穿動脈
一旦發生誤穿動脈的現象,應立即停止采血,獻血者應該懂得基本的自我保護。如果沒有停止,動脈出血后果會十分嚴重。此時應該在穿刺的位置,用無菌的棉球、敷料等進行對比,將手指按壓大約10分鐘,然后包扎止血帶。止血帶包扎時,要松緊適中,保證不出血就行。止血帶需要固定30-60分鐘解除,獻血后注意當天洗澡不要搓揉針眼,同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或者進行過重的勞動,出現問題及時與采血點聯系。
4.2 全身不良反應
對于全身不良反應,這里主要介紹輕度和中度獻血反應的處理。不管出現輕度還是中度的獻血反應,都應該立即停止獻血。獻血者要躺下來,頭低腳高位,增加供血。同時身心保持放松,脫掉緊繃的衣服,并及時將窗戶或者風扇打開,使自己清爽一些。為了防止出現嘔吐,最好在床邊放一個垃圾袋。飲用一些平衡鹽水或飲料,進行充分休息。這是發生獻血反應后最基本的操作。
對于出現中度的獻血反應的人,在處理期間還要保證有人看護,恢復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如果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禁忌癥,以后最好不要獻血。離開前與輕度的獻血反應的人一樣,要確保完全恢復才能離開,最好有人陪同,以免路上出現獻血反應出現反復、延遲甚至加重,防止這些意外對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4.3 嚴重獻血反應
出現嚴重的獻血反應,一般獻血者會出現昏厥,意識不清甚至是喪失。采血點的醫護人員通常會進行簡單的急救處理,必要的話也會撥打120。獻血者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積極配合治療。獻血者一般在意識恢復清醒后,會發生一些比較尷尬的場面,就比如會大小便失禁。這是意識喪失后的正常現象,不要過于尷尬或是自責,要坦然面對。
總之,獻血反應會出現,但只是少數人會出現,總體上看獻血反應的發生率還是比較低的,即使發生獻血反應,也都以輕度的為主,因而人們大可不用過于擔心。只要做好相關準備,通常是不會發生獻血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