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俊亭 王宇航
【摘要】
目的:探討氨甲環酸局部濕敷是否能夠降低髖關節外科脫位術中失血量,以及這種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對180例行髖關節外科脫位的病例進行隨機分組,其中研究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將氨甲環酸2g溶于10ml生理鹽水中,研究組在大轉子截骨后采用紗布蘸取氨甲環酸溶液濕敷于截骨位點,對照組不應用氨甲環酸濕敷。術后第1天,測量患者血紅蛋白。術后1周,采用下肢血管多普勒超聲檢測下肢深靜脈血栓。結果:研究組術后第1天血紅蛋白101.4±9.5g/L,對照組血紅蛋白97.0±8.9g/L,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研究組下肢深靜脈血栓5例,發生率5.6%,對照組7例,發生率7.8%,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截骨位點氨甲環酸能夠有效預防術中失血,提高術后血紅蛋白,術中局部應用氨甲環酸不會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
【關鍵詞】氨甲環酸;血紅蛋白;髖關節外科脫位;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 R969.4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12-02
髖關節外科脫位技術是治療髖關節周圍病變的一種新型技術,其可以在不影響股骨頭血運的情況下,將股骨頭完全脫出于髖臼,使術者能夠360度觀察髖臼及股骨頭的病變并進行處理[1]。但是,這一手術過程手術時間長,特別是大轉子截骨后,截骨平面出血較多,可能導致患者術后血紅蛋白降低,進而影響患者康復[2]。而臨床中,常采用氨甲環酸溶液局部濕敷達到止血的目的。但這一方法是否能夠有效地預防失血,提高術后血紅蛋白含量,目前尚沒有研究。同時氨甲環酸具有凝血作用,因此局部應用氨甲環酸是否會導致深靜脈血栓也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氨甲環酸溶液局部濕敷在髖關節外科脫位術中應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明確血紅蛋白的變化情況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6月-2018年12月,對180例行髖關節外科脫位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每組各90人。其中,研究組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齡41.1±5.5歲;對照組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齡45.1±5.0歲。
1.2 方法
納入所有行髖關節外科脫位術,同時術前不存在貧血、血栓,術前血紅蛋白在正常范圍的患者。研究組大轉子截骨后將氨甲環酸2g溶于10ml生理鹽水中,紗布蘸取氨甲環酸溶液,截骨位點局部濕敷1分鐘。術后第1天采集血常規,記錄血紅蛋白量。對照組不采用氨甲環酸溶液濕敷。采用多普勒超聲,于術后1周檢測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前研究組血紅蛋白124.4±9.0g/L,對照組125.9±7.1g/L,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31>0.05)。術后第1天,研究組血紅蛋白101.4±9.5g/L,對照組血紅蛋白97.0±8.9g/L,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2<0.05)。(見表1)。
? 術后1周,研究組發現下肢深靜脈血栓5例,發生率為5.6%。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7例,發生率為7.8%,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5>0.05)(見表2)。
3 討論
氨甲環酸通過與纖溶酶和纖溶酶原上的纖維蛋白親和部位的賴氨酸結合位點結合,抑制纖維蛋白與纖溶酶和纖溶酶原的結合,達到止血作用,因此臨床中常作為術中止血藥物使用[3]。但是氨甲環酸在促進凝血的同時,是否會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值得注意。本研究對180例髖關節外科脫位患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驗證了采用氨甲環酸截骨面濕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研究結果表明,髖關節外科脫位過程中采用氨甲環酸溶液濕敷使外科脫位術后的血紅蛋白從對照組的97.0±8.9g/L提高到了研究組的101.4±9.5g/L。同時氨甲環酸局部應用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驗證,術后血管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沒有增加,研究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時研究組和對照組均沒有發生致死性肺栓塞。
綜上所述,截骨位點氨甲環酸能夠有效預防術中失血,提高術后血紅蛋白,術中局部應用氨甲環酸不會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
參考文獻:
[1] 臧俊亭, 程徽, 肖凱, 等. 髖關節外科脫位的手術并發癥.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6,(2):101-104.
[2] Fígar A, Mc Loughlin S, Slullitel PA, et al. Influence of single-dose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on total hip replacement : A study on transfusions, collateral complications, and readmissions. Orthopade, 2017,46(4):359-365.
[3] Morrison R, Tsang B, Fishley W, et al. Dose optimisation of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for elective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ingle pre-operative dose. Bone Joint Res, 2017,6(8):49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