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策
摘 要:2018年4月27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銀發[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資管新規的核心內容之一便是對資產管理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這一規定對于所有資產管理機構都是一個重大的沖擊,信托行業也難逃影響,本文針對凈值化管理出臺的背景、相關法規條文、信托產品凈值化管理的計量方法與凈值化管理對信托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進行探討與闡述。
關鍵詞:凈值化管理? 信托行業? 資管新規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四部門聯合發布的資管新規,對資管產品的凈值化管理提出了明確且嚴格的要求,這一規定可以說是資管產品會計計量與管理的頂層文件,對信托公司而言,這一文件的發布與實施要求財務人員對信托產品的凈值化管理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更透徹的分析與更精準的會計計量。
一、資管新規中凈值化管理出臺的背景
資管新規頒布前,大部分資產管理機構對投資者按預期收益率兌付,此類操作一方面將投資風險轉嫁到金融系統中,形成潛在的金融系統風險,威脅著金融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資產管理機構會將超額收益隱藏到管理費用中,剝奪投資者獲得更高收益的機會,因此在資管新規中監管機構提出了打破剛性兌付,資管產品進行凈值化管理的要求,使投資者可以清晰的得知所投產品的真實風險及收益,資管機構也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挑選優質項目、完善盡職調查、承擔主動管理的職責等方面上,使得資產管理市場更加穩定健康。
二、資管新規對于凈值化管理的具體規定
資管新規第十八條規定:“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及時反映基礎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金融資產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使用市值計量。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以攤余成本進行計量:(1)資產管理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并持有到期;(2)資產管理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也不能采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
三、信托產品凈值化管理的計量方法
根據資管新規的規定,凈值化管理的計量方法分為公允價值計量和攤余成本計量兩種。
(一)公允價值計量
公允價值主要通過活躍的交易市場獲得,如股票基金的收盤價等。信托產品中需通過公允價值計量的產品主要是證券業務的相關產品,包括在交易所中交易的股票、基金等。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對于此類標準化資管產品都用特定的估值系統等進行估值,通過系統提取當日收盤價生成估值憑證及估值表,匯總統計資產市值及凈值。計算公式如下:資產凈值=(信托項目總資產-信托項目總負債)/信托項目總份額。
(二)攤余成本計量
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應當以該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確定:扣除已償還的本金;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扣除累計計提的損失準備。由于貸款、股權投資等非標產品才是信托項目的主流產品,因此攤余成本計量在信托公司的凈值管理中應用的更為廣泛,攤余成本計量的業務主要分為兩類:
(1)貸款類產品。貸款類產品攤余成本計量的難點在于貸款發生減值后的計量,成本需扣除累計計提的損失準備,但是如何判定貸款發生了減值,又如何公允的計量應計提的減值準備,難免被主觀性、認知性等因素影響,監管機構要求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加權平均價格與資產管理產品實際兌付時金融資產的價值的偏離度不得達到5%或以上,因此信托公司對信托項目的事后管理與監控尤為重要。
(2)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的債券。對于無法直接獲得市場公允價值的債券采用攤余成本法計量。債券通常采用溢價或折價的方式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與實際利率會存在差異,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在預計存續期的估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賬面余額所使用的利率。債券的各期攤余成本應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相關會計分錄及數據計算舉例如下:1月1日某信托公司支付1000萬元購買五年期債券12500份,券面價值為1250萬元,票面利率為4.72%,年末支付利息1250萬*4.72%=59萬元,本金到期一次性償還,不考慮稅費等情況下,采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為10%。
購買債券時“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記錄成本為1000萬元,年底時計算實際利息收入=1000萬*10%=100萬,實際債券利息資金流入為59萬,差額41萬應計入攤余成本。分錄如下:
借:應收利息? 59萬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1萬
貸:投資收益? 100萬
四、凈值化管理對信托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凈值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使資管產品可以得到盡量公允的市場價格的體現,對于信托行業而言,證券產品的凈值化計量采用市場價格的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管新規出臺前的計量方法沒有較大差異,因此凈值化管理沒有難度,難點在于沒有活躍市場價格的非標準化產品的凈值化管理,該類產品的凈值化計量采用攤余成本法計量,需考慮金融資產減值、票面利率與實際利率的差異形成累計攤銷等情況,這便對信托公司的信托產品會計計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改變過去對非標產品簡單的成本計量的方法,加入信托產品行業變動情況、債務人信用減值情況、債務人與債權人合同糾紛、債務人金融資產市場波動等各種情況的影響。
從短期措施來看,信托公司一方面要加強財務核算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對攤余成本計量的方法和原則把握的更深入,數字計算更加精準,另一方面要加強信托產品的后續管理,及時準確的掌握能夠影響信托產品公允價值的各種情況。
從長期措施來看,整個信托行業以及監管部門需共同努力,積極有效的打造更加完善的信托產品評級及估值制度及相關流程,提高信托產品尤其是非標產品交易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逐步建立公允且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為真正實現凈值化管理創造有利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S].2018-04-27 銀發[2018]106號.
[2]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S].2018-07-20.
[3]周榮華.“資管新規”下的凈值化管理 [J/OL].恒天財富.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