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東風
摘 要:國有資產是事業單位有序運行,并發揮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物質保證。本文結合財政部通過的《財政部關于修改<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進行闡述,并對改革措施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事業單位? 國有資產? 管理體制? 改革發展
2019年4月財政部通過了《財政部關于修改<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對傳統管理體制做出細致而有針對的調整,為我國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的科學有效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指導。目前各個地區事業單位在落實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措施的過程中,在貫徹落實改革思想的過程時,如何針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科學管理要求探究改革思路則成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
一、明確改革目標,全面統籌管理工作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首先應該從宏觀上確定發展規劃。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過程中,應完善組織機構,針對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改革要求成立專門的改革小組,由單位領導專門復雜,制定整體性改革方案,指導各項工作有序進行;確定改革目標,根據新時期國有資產管理要求,從多角度完善發展目標,即明晰管理職責,構建標準的管理流程,形成專業的管理機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信息化管理環境等,并細化階段性目標,推進目標的有效落實;理順各部門的管理責任,接受上級部門監督,完善內部監督機制,理順國有資產的配置、處置與使用,形成清晰透明的管理體系,實現對管理工作的全面統籌。
二、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資產管理規范
健全管理制度是實現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的基本要求。事業單位在制度建設中,應從管理入手,結合國有資產管理購置、調撥,使用、出借、對外投資、報廢、轉讓等工作流程,形成系統完善的管理規范,明確各個環節的管理要求,將責任落實到人,利用制度實現全過程管理;滲透改革理念,推進管理機制的創新,例如事業單位可以結合近幾年討論較多的“公物倉”理念,對國有資產管理機制進行調整,利用共享的概念,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針對國有資產處置要求落實出售、出讓、轉讓、對外捐贈、報廢、報損等處置管理規范,嚴格控制侵占、浪費國有資產行為,確保資產管理的安全性;完善“互聯網+”管理體系,搭建智能化管理平臺,將動態信息與國有資產的實際管理相融合,形成完善、高效的管理制度體系。
三、明確資產權屬,夯實科學管理基礎
實現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集中統一管理是管理機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目前,一些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中遺留許多歷史問題,資產的權責不清,管理部門對“家底”缺乏清晰的認識,導致國有資產面臨著限制、棄用甚至被私自挪用的風險。針對此,事業單位應加強統一管理,解決權屬問題,做好國有資產的清查,為進一步的配置與利用奠定基礎。在權屬管理中,事業單位應組織專門的管理人員對各類資產的現狀進行分析,形成系統全面的資產信息;根據國家規定,對當前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登記,并獲取產權登記證,實現對國有資產產權歸屬的明確劃分;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確定國有資產評估與清查條件,并配合資產評估機構獨立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工作過程,以確保信息的完整、可靠;對資產權屬進行等級與管理,做好確權、變更、移交等工作;制作固定資產臺賬,結合財務管理進一步明確權屬,并錄入信息系統,成為固定資產管理的必要依據。
四、注重信息管理,完善資產信息化管理體系
搭建并完善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全面挖掘利用國有資產信息,是事業單位精準制定國有資產保值措施,提高國有資產監管的能力和水平的必然選擇。在信息化管理過程中,事業單位應加信息平臺建設,理順平臺功能,從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登記、評估、收益、查詢等方面,打造全過程管理體系;根據系統支持,獲取信息資源,通過大數據統計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并完善風險預警體系,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性;根據國家統一的信息系統數據規范,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進行整合,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率,以形成完善統一的信息系統。
五、完善監督機制,體現資產管理的法律責任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完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機制,實現依法管理則是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的必要條件。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監督過程中,應明確財務部門、主管部門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將依法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作為其工作的基本職責;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定嚴格的監督管理責任體系,明確單位內部各部門以及各個責任人,在依法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中的責任,細化責任內容,控制責任空白;完善內外監督機制,將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監督與外部的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構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機制,實現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常態化;相關部門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到位的情況進行依法追責,并針對違規、違法行為進行處罰、處理、處分,提高法律的威懾力,提高依法監管效果。
六、做好保值增值,提高資產管理效能
國有資產蘊藏著巨大的開發價值,事業單位在管理機制改革過程中,應結合相關管理規定,對資產的保值增值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以提升管理效能。事業單位相關管理部門,在資產置上應注重結構的調整,杜絕盲目消費的行為,以有效控制閑置資產規模,結合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提高資產利用率;引入“公物倉制度”,通過與其他事業單位的溝通交流,協調國有資產的使用,提高資產共享效率,實現對資產的最大化利用;引入市場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強化國有資本運營,探索股權運作、基金投資、培育孵化、價值管理、有序進退等方式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應用,找到資產運作的契合點,促進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進而形成科學合理的投資收益管理模式,利用市場手段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做好國有資產的配置、處置與使用,不僅是事業單位內部建設的需要,更是保護國有資產安全,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需要。但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其中牽涉到思想認識、制度規范、歷史遺留等問題。針對此,事業單位應積極貫徹改革精神,結合《財政部關于修改<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不斷探索創新改革路徑,逐漸完善管理體制,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梁琳浩.關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9.
[2]王華永.機關和事業單位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操作辦法探討[J].審計與理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