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英
摘 要:財務共享服務近幾年在很多跨國本土企業、地產企業都得到了很多應用與實施。本文將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大型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的優劣勢、實施的難點及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物業服務企業? 財務共享? 可行性
傳統的大型物業服務企業可分三級管控:總部-區域-項目。管理半徑長,且項目分散,企業財務人員散點化,信息化程度低,數據歸集效率低,質量參差不齊。面對這一現狀,很多大型物業服務企業都開始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保障數據的及時準確。下面將從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優劣勢、實操的難點及對策進行探討。
一、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優劣勢
財務共享服務是依托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優化組織結構、規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或創造價值為目的,以市場視角為內外部客戶提供專業化生產服務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傳統大型物業服務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優劣。
(一)S(優勢):優化組織結構、規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或創造價值
財務共享服務的確能解決大型物業服務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1)財務人員分散,業務質量參差不齊,數據歸集效率低。
(2)財務人員冗余,成本效率不匹配。下面舉一個例子:某企業共有3000個項目,每個項目平均配置2名財務人員(會計/出納),每名平均年薪5萬。根據Deloitte調查表明,財務共享服務項目的投資回報率(ROI)平均為27%,員工人數可以減少26%。照此計算,在不考慮利息成本以及投資回報期的情況下,企業實施財務共享后一年可節約5*2*3000*26%=7800萬元。
(3)信息化程度低,數據雜亂。傳統的大型物業服務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低,日常分析主要依據手工統計數據。數據口徑雜亂,難為公司挖掘有價值的數據。
(二)W(劣勢):系統建設成本較高
財務共享服務,不僅僅關聯財務記賬軟件,還需打通業務系統,合同系統,采購系統等等,即是在企業完善的ERP系統上進行。一般情況,我們使用用友NC系統,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賬套體量的增大,對系統的穩定性等要求很高。因此在實踐過程中,要更換系統,進而選擇SAP等國際軟件,成本隨之提升。
二、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難點及對策
在實踐過程中,在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初期,不會立馬體現增效降本的效果,相反,在建設初期,由于要籌備項目等原因,人員會出現不減反增的現象。因此需要企業管理層做好長期規劃的準備,切不能急功近利。
(一)業務流程梳理,優化設置
實際操作中,業務流程的梳理的結果體現在每個業務的審批流程上,而業務的審批流程節點的設置來源于各業務的制度規范。因此,在梳理業務流程的時候同樣也在檢驗各業務制度規范。
一般情況下,建議流程抓住關鍵,從簡,切忌流程過長。舉個例子,例如業務招待費的審批,業務招待費一般由行政部門制定,但費用出款審批的時候不需行政部審批,盡量簡化,縮短流程。
另外,慎重考慮,不要設置過于“復雜”的流程。在實際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考慮的非常“詳細全面”的制度,反而給流程設置帶來很大的困惑。比如說,某一個費用的出款,不僅有額度考慮,還要考慮是誰發起的,任意一個因子發生改變,整個審批流程都會有所不同,這樣給流程設置時,帶來了諸多不便。從而,使得我們會反思一個問題:是否需要如此的 “復雜”?因此,建議在制度設置時,也應該盡量簡化變量因子,學會適當的放權,抓住重點,這樣也許會帶來更好的管理效果。
(二)企業組織架構優化,財務人員的分層管理
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是企業組織架構變革的一大契機。企業需要從提高整體公司運營效率的角度出發,對整個公司架構重新審視。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第一,職能上有交叉地帶,或者有著高度類似的部門是否可以進行職能上的合并;第二,項目管理片區化,資源共享,減少散點式的無序分布。通過片區化管理,項目上管理職能進一步合并,精簡。
另外,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勢必會將財務人員進一步分層,亦即基礎核算職能與管理職能會明顯的分離。一方面,釋放了財務人員效能,從繁雜基礎工作中脫離出來;另外一方面,對財務人員的管理要求也更高。財務人員要往業務財務與管理財務去發展,這樣才能助力企業發展,不至于淘汰。
(三)系統的改造工程量浩大,耗時長
相信有企業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系統更換,幾乎是“脫層皮”的工程。更何況,如果要同時啟動幾個系統的改造、更換。因此,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從企業管理層層面進行宣貫,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為了能順利完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搭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保障工程的推進落地。
第二,制定工作計劃完成節點,責任到人。
第三,要借助外界專家力量,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搭建提供實用有效的方案、建議。
三、結束語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搭建,首先要從組織架構上進行設置,這也是關鍵的一步,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在大型物業服務企業的總部職能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設置:
業務管理方面。包括往來業務、費用業務等會計核算、資金結算業務,構建分析體系,同時要注重質量與效能的管理提升,注重“客戶”滿意度(業務部門)。
運營管理方面。包括審視共享業務運作質量、效率;流程控制測試,流程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流程。
政策合規方面。結合財稅政策制定符合企業需要的會計核算政策,財務基礎工作提升與風險防范管理。
創新應用方面。主要是對標用戶需求及人均效能提升,挖掘創新應用價值與業務優化專項;人工智能創新研究及交流學習,提升業務管理運營效率;跨中心業務溝通與協同,驅動前端業務改造與管理變革。
我們應認識到,只有充分考慮到企業實際情況,并有綜合且長遠的規劃,財務共享服務建設才能夠為企業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王繼輝. 財務共享中心下的共享財務管理探討[J].財經界,2019.
[2]吳昊.淺談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提升財務管理水平[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