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
【摘要】
目的:探討并分析兒童骨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CT和MRI臨床表現。方法: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例骨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2例患者的CT與MRI診斷情況,以此分析臨床表現特點。結果:2例患兒CT表現出溶骨性骨質破壞,合并周圍軟組織腫塊,邊界不清,增強呈不均勻強化;CT觀察腫塊,內部發現存在低密度壞死區域,少有鈣化表現,腫塊較大,增強掃描發現呈片絮狀強化,不均勻輕度強化,周圍存在骨性結構受累。MRI診斷臨床表現出T1WI上受累骨結構中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且骨皮質表現出不連續的低信號表現,觀察周圍有囊實性腫塊,有不均勻強化表現。MRI診斷腫塊,發現T2WI上骨質破壞區呈等信號或低信號,而T2WI呈不均勻等信號或高信號,經增強掃描發現呈不均勻強化,觀察內囊壞死區無明顯的強化表現,周圍骨性結構受累,表現出T1略長,而T2較長。結論:兒童骨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經CT、MRI診斷都能觀察到腫瘤范圍,可以作為腫瘤切除手術的評判標準,也能監測術后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兒童;骨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CT;MRI
【中圖分類號】 R730.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25-01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是骨肌里的罕見病,發病率較低,病變起源神經外胚層,原始未分化小圓形細胞組成惡性腫瘤,包括中樞性、外周性這兩種,骨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屬于外周性病變,多發兒童,影像學臨床觀察發現有多種表現[1]。本文取CT與MRI這兩種診斷方式用于此病的診斷,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例骨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男1例,6歲;女1例,8歲。患兒家長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意本次研究。排除了中樞性病變的患者。
1.2 方法
2例患兒均接受CT診斷,選擇64排螺旋CT機,設置120kV的平掃,80kV的增強掃描,調整螺距1.375,設置電流Z軸自動管技術,設置噪聲指數12,掃描層厚5mm,掃描間距5mm,掃描間隔0.625。為患兒實施增強掃描時,選擇碘普羅胺作為對比劑,調節300mg I/mL,控制輸注劑量為1.5mL/kg,以高壓注射器對患兒靜脈團進行注射,控制注射流速0.8-2.5mL/s,最后將圖像處理,由2名影像科醫師獨立閱片,取得相同的診斷結論。
2例患兒均接受MRI診斷,均行MRI平掃與增強檢查,應用1.5T MR機,SE序列冠狀面、矢狀面、橫軸面進行掃描,設置T1WI、T2WI各項參數,對視野、層厚、層間距等調整,應用Gd-DTPA為對比劑,控制注入劑量為0.1mmol/kg,完成注射后再為患兒實施T1WI增強掃描[2]。
1.3 觀察指標
觀察2例患兒的CT診斷與MRI診斷臨床表現情況,包括疾病周圍與腫瘤的情況[3]。
2 結果
2例患兒CT表現出溶骨性骨質破壞,合并周圍軟組織腫塊,邊界不清,增強呈不均勻強化;CT觀察腫塊,內部發現存在低密度壞死區域,少有鈣化表現,腫塊較大,增強掃描發現呈片絮狀強化,不均勻輕度強化,周圍存在骨性結構受累。
MRI診斷臨床表現出T1WI上受累骨結構中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且骨皮質表現出不連續的低信號表現,觀察周圍有囊實性腫塊,有不均勻強化表現。MRI診斷腫塊,發現T2WI上骨質破壞區呈等信號或低信號,而T2WI呈不均勻等信號或高信號,經增強掃描發現呈不均勻強化,觀察內囊壞死區無明顯的強化表現,周圍骨性結構受累,表現出T1略長,而T2較長。
3 討論
兒童骨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發病現階段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是某種原因致兒童基因調控發生突變,引起分化或去分化,使神經上皮、向間葉組織等出現分化,從而形成了腫瘤。此病發病極為少見,任一年齡均可發病,但多發兒童,沒有性別差異,也可能發生于全身任一部位,甚至發生于實質臟器內。此病很難區別與其他小細胞腫瘤,要接受病理檢查,經電鏡下觀察神經分化特征,才能準確鑒別[4]。經CT掃描可以發現,患兒骨質被破壞,主要表現出溶骨性破壞,形成瘤骨,周圍軟組織密度包塊,壓迫周圍,有不均勻強化表現。而MRI診斷可見受累骨結構變化,增強掃描腫瘤也能發現不均勻強化。由于此病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大多依賴病理學診斷,可是臨床遇有此CT或MRI表現時,也要考慮是否為此病可能。
參考文獻:
[1] 黃蓉,饒友鵬,蘇鴻林,等.CT和MR在診斷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9):2034-2036.
[2] 楊茜,盛宇達,李小明,等.少見踝關節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一例[J].放射學實踐,2017,32(11):1209-1210.
[3] 柳峰,徐洪波,靳宇飛.脊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臨床及影像學表現探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3):128.
[4] 毛伍兵,余水全,肖格林.脊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臨床及影像學表現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7,15(6):7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