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征

【摘要】
目的:探討肩袖損傷患者應用肩關節鏡下療護之后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相關的工作人員采取回顧性的解析手段,采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到本院的60例肩袖損傷病患,然后再為其提供肩關節鏡下手術療愈及其護理手段。結果:在本次試驗之后,全部的患者都順利接受了手術治療,此后也沒有產生諸如褥瘡、切口感染等病癥,在醫院修養了20天后出院。12個月后,相關的工作人員展開了隨訪活動,從回訪的結果可以看出,患者療愈的優良比率高達九成。結論:肩袖損傷病患在接受肩關節鏡下手術之后,醫護人員需要強化對其的護理程度,如此一來,就能夠高效地提升手術整體的治療成效,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比重,最終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關鍵詞】肩袖損傷;肩關節鏡;護理方法;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51.4+1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67-02
1 引言
肩袖損傷是臨床屬于一項應用得十分廣泛的肩關節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比較常見。這項病癥的發病的幾率相當的高,大概有兩至四成的肩關節疾病病患都有肩袖損傷的癥狀。通常來說,手術已經成為療愈肩袖損傷的關鍵方法之一,伴隨肩關節鏡技術的逐步革新和進步,而現如今,關節鏡下的小切口療愈手段具備諸多優勢,即微創、可靠、高效等,因此已經被普遍地使用于肩袖損傷的療愈過程中。但是,不容樂觀的是,一些患者在手術結束后依然會面臨并發癥的困擾,耐心的護理治療是提升療愈成效,減少并發癥出現幾率的核心要義。為了能夠進一步地整合護理方法,筆者將采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到本院的60例肩袖損傷病患,然后再為其提供肩關節鏡下手術療愈及其護理手段,由此完成回顧性的分析。具體的分析闡述如下。
2 臨床資料
2.1 一般資料
在這次回顧性試驗中,采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到本院的60例肩袖損傷病患,將其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然后再為其提供肩關節鏡下手術療愈及其護理手段,全部的病患都已經接受了專業化的 X 線、CT 掃描以及 MRI等方面的診斷。在本次試驗之中,總共涵括3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齡處在31歲至70歲區間內,平均( 40. 8 ± 1. 9) 歲。所有的患者都已經在肩關節鏡下接受了肩袖修復治療。
2.2 治療方法
2.2.1 術前準備工作
首先,相關的醫護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專業化的心理治療。耐心地向患者及其親屬闡述有關于肩關節鏡手術的資料信息,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患者焦慮的心理。針對患者所擔憂的隱患,相關的醫護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對其講解并引導。依照患者的不同病癥情形,說明功能鍛煉等方面的知識,由此給后期的身體恢復奠定重要的基石。其次,提前準備皮膚管理。在正式進行手術1天之前,相關的醫護人員需要以患側肩關節作為中端,在上、下500px位置修剪指甲。值得注意的是,在手術12小時之前,患者不允許食用食物?;颊呒捌溆H屬需要遵循醫囑完成相應的藥物敏試。在手術前30分鐘,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叮囑服用術前的藥物。第三,醫護人員還需要提供術前設施以及手術室的預備服務,在手術之前,相關的醫護人員要按照實際需要預備灌注液、無菌產品、切割創削機制、攝像機制等設施裝置。盡可能地應用低溫等離子滅菌的手段對氣化刀頭等器械進行整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手術之前的一天,負責人要安排專業的消毒手術室,同時還需要在手術室區域安置凈化層流手術間,室內的溫度需要嚴控在23攝氏度至25攝氏度之間,同時,室內的濕度需要把控在五至六成。在此期間,盡可能地不要讓閑雜人等進入手術室,如此才能夠維持手術室空氣清潔,防止切口感染的問題出現。為了降低術中出血的幾率,相關的醫護人員還應該提前完成好灌注液的預備工作。
2.2.2 術中配合工作
手術期間,護士需要嚴格地核查患者的個人資料,同時幫助麻醉師為患者提供麻醉服務,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儀器的方位,準確搭載儀器,仔細地調控各方面參照指數,由此有助于手術醫師順利完成手術。尤其是對于器械護士,其務必要嫻熟地掌控手術的步驟及其注意事項。
2.2.3 術后護理工作
首先,相關的醫護人員要耐心地查看患者的各方面生命體征。在手術結束后,為患者提供專業化的心電監護,能夠確?;颊叩暮粑軌蝽槙常粌H如此,相關的醫護人員還需要仔細地檢查患者手指、患肢末梢的活動狀況、知覺和血運等狀況,只要產生了麻木、手指冰涼的情況,就需要在第一時間告知主治醫師。其次,為患者提供功能鍛煉方面的引導。依照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將鍛煉的強度把控在科學的范疇中。通常來說,在手術之后的0至21天內,醫護人員要利用患肢將三角巾懸掛至患者的胸前,前期還可以引導患者進行聳肩,腕關節拉伸等簡單運動。其次,在手術之前22天至24天,醫護人員可以繼續進行早期活動,漸漸地開展肩關節內、外旋等長練習。第三,在43至84天內,患者可以持續性地進行主動練習,比如說,前驅可以上升至160°至180°之間,肩外展需要控制在90°之中。第四,從十二周開始,患者就需要接受抗阻方面的培訓。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自行開展一些運動練習。第五,為患者提供出院引導。在在患者即將出院的時候,需要跟患者及其親屬普及注意事項,同時著重告知患者持續展開肩關節的前屈上舉、聳肩等方面的訓練。告知患者按時回醫院進行復查,只要出現身體上的不適,就需要立即前往醫院接受診斷。
2.3 試驗指標
優代表已經沒有了疼痛感,肩關節效能已經恢復。良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較小??蓜t代表患者的疼痛感有減少的趨勢。差則代表上述指標都沒有達標。
3 實驗結果
在本次試驗之后,全部的患者都順利接受了手術治療,此后也沒有產生諸如褥瘡、切口感染等病癥,在醫院修養了20天后出院。12個月后,相關的工作人員展開了隨訪活動,從回訪的結果可以看出,患者療愈的優良比率高達九成。具體數據參照下表。
4 討論
肩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肩袖損傷作為一項高效可靠的治療方法,已經漸漸地獲得了醫療界的肯定。由于在手術后,諸多的患者會因為多方面的主客觀因素患上并發癥,因此,強化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配合工作的力度,合理地完成好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工作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飛.肩關節鏡下治療肩袖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1):180-181.
[2] 李小飛,謝文瑾,盛路新.肩關節鏡下肩袖修復術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5(37)11-12.
[3] 曹芳.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袖損傷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護理干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5(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