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倩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效果觀察。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5月60例腦血栓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比較無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NIHSS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分比較無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ADL、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效果顯著,可降低腦神經缺損程度以及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中圖分類號】 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84-02
急性腦血栓是臨床常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患者經搶救后,仍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早期康復護理是新型護理模式,通過早期實施一系列護理措施,促進患者語言、肢體功能等恢復,改善預后、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5月60例腦血栓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5-68歲,平均(55.62±2.39)歲;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5-69歲,平均(55.66±2.7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腦血栓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均自愿參與,且知情同意;配合度較好;均為首次發病。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干預前有精神疾病史、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實施健康講解,叮囑注意事項,遵醫囑完成各項護理措施等。
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為:患者治療后,生命體征平穩,即可開展各項護理干預。臥床期間,協助其對各關節進行活動,以健肢帶動患肢的方式,進行患肢被動運動,避免肌肉萎縮。經常更換體位,每兩小時翻身一次,注意對患肢的保護,避免對其實施壓迫。失語者,根據情況循序漸進進行口語以及聽力訓練,還可采用針灸等,對神經進行刺進,加快患者康復。患者發病4-5天后,即可督促其進行坐位、站立位以及行走訓練,注意循序漸進,必須有家屬看護,避免摔倒。
1.3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量表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定,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強。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評分進行評價,分值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定,分值0-42分,得分越高,神經受損越嚴重。
使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定患者生存質量,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所用數據分組,分為定量資料、定性資料,分別用(x±s)、(%)表示,采用SPSS19.0軟件實施統計學處理,觀察反應強度,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VAS、NIHS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VAS、NIHSS評分比較無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NIHSS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 2.2 兩組ADL、WHOQOL-BREF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ADL、WHOQOL-BREF評分比較無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ADL、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急性腦血栓患者由于腦部出血,對神經造成壓迫以及損傷,進而引發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者會出現殘疾,高效及時的康復護理對患者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重建治康復信心,提高患者遵醫行為,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患者個性化康復護理干預,及時改善患者神經側支循環,加快患者大腦半球能夠的重建,改善患者神經能夠缺損情況,促進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盡快回歸家庭及社會,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顯著,且疼痛以及腦神經缺損程度明顯下降。
綜上所述,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效果顯著,可降低腦神經缺損程度以及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萍. 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作用分析[J]. 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1):161-162.
[2] 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抗衰老分會. 物理技術輔助腦卒中康復的臨床指南[J]. 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2019, 42(2):100-108.
[3] 梁偉娟, 同艷風.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患者的臨床效果評價[J]. 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4):6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