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蕓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盆腔炎患者護理中整體性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方法:選擇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患者84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2)。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整體性護理,15d后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SAS)抑郁(SDS)情況進行評估。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經15d護理后其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整體性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負面情緒的產生,整體的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患者;整體性護理;不良病癥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188-02
慢性盆腔炎是目前臨床醫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這種疾病會為患者帶來月經失調,下腹疼痛等不良癥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1]。因此在加強對患者治療的同時更應提高護理期間的質量。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整體性護理,更加全面的規范了護理措施,提高了護理的效果。但是目前對于此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采用隨機對照方法進行研究,探討慢性盆腔炎患者護理中整體性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患者84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2例,年齡(35-45)歲,平均(40.71±3.18)歲。病程(3-12)年,平均(7.51±2.11)年。觀察組42例,年齡(21-48)歲,平均(34.5±2.96)歲。病程(4-11.8)年,平均(7.93±2.82)年。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均同意進行整體性護理。排除標準:(1)患有神經類疾病[2]。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要求醫護人員在患者護理期間定期監測患者血壓,體溫等基本指標,并對患者進行飲食、心理與用藥方面的指導,對于護理期間可能出現的狀況要及時告知患者。如若出現不良情況要及時與主治醫生進行聯系。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整體性護理。主要包括:(1)成立專業的護理小組。要求對小組內人員定期進行整體性護理技術的培訓,并依據每位患者的基本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2)康復訓練方面。在患者治療后,依據患者的病情、喜好等指導患者快步走,游泳,慢跑等相應的有氧運動方式,提高患者免疫力以及新陳代謝能力,宣泄不良情緒,以此幫助恢復。(3)作息時間方面。良好的作息時間能夠幫助患者的身體恢復,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在溝通中讓患者了解規律作息的重要性,并根據患者日常的作息情況進行改進,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1.4 觀察指標
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在護理前,護理后15d讓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填寫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其中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抑郁焦慮水平越高[3]。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焦慮(SAS)抑郁(SDS)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經15d護理后其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近些年,慢性盆腔炎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該疾病的發生與患者在經期不注意衛生、下生殖道感染、性生活不規律、生活作息紊亂等方面密切相關[4]。此外,這種疾病的發病率較高,為危害性較大,病情容易反復并且療程較長,對于患者來說,長時間的護理,加上病情的影響,經常導致患者心煩意亂,情緒不良。這對于患者的身體恢復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更應幫助患者減輕不良情緒的產生。而整體性護理的方式通過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調整作息時間的方式,不僅進行一步幫助了患者抒發情緒,還有助于患者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作息習慣。在本研究中,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經15d護理后其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整體性護理,有效減輕了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以此可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的整體護理。
綜上所述,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整體性護理,能夠幫助患者調整情緒,減輕不良情緒的產生,加速患者的身心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文萍, 王榀華, 王生蘭, 等. 理氣活血湯聯合康婦消炎栓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療效觀察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 中藥材, 2018, 11(10):18-21.
[2] Ricardo F Savaris, Daniele G Fuhrich, Rui V Duarte,等. Antibiotic therapy for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7, 11(4):5-8.
[3] 鄒曉月, 韓慧, 沈麗娟,等. 基于奧馬哈系統護理模式對低體質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19, 10(1):79-82.
[4] Mona L. Martin, Steven I. Blum, Hiltrud Liedgens, et al.. Mixed-Methods Development of a New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Instrument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rt 1 – The Patient Assessment for Low Back Pain - Symptoms (PAL-S)[J]. Pain, 2018, 15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