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煒 徐志萍

【摘要】
目的:研究產房內早期干預被應用到產婦中的護理作用與效果。方法:由2018年4月直到2020年2月,擇選出我院收入的108例產婦,參照不相同的護理方法,把其分成A組、B組,而其中,對A組共54例產婦施予常規性護理,對B組共54例產婦施予產房內早期干預,觀察比較其最終的結果。結果:在護理后,對于母乳喂養率,B組較A組更高(P<0.05);在護理后,對于泌乳開始時間,B組較A組更優(P<0.05)。結論:產房內早期干預被應用到產婦中,能夠得到更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產房內早期干預;護理;產婦;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 ?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6-204-01
在進行分娩期間,產婦消耗了過量的體力,加之會出現十分劇烈的疼痛,所以,對產婦的身心都帶來了許多影響,較易使得其出現乳汁分泌不夠、子宮復舊不良等各類問題。而母乳喂養可以滿足于新生兒的各項營養需求,同時,還能夠讓產婦盡早得到恢復。有研究人員指出了,開展產房內早期干預,可以讓產婦分泌出更為充足的乳汁,以提升母乳喂養率[1]。文章由2018年4月直到2020年2月,擇選出我院收入的108例產婦,現在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由2018年4月直到2020年2月,擇選出我院收入的108例產婦,參照不相同的護理方法,把其分成A組、B組,而其中,對A組共54例產婦施予常規性護理,對B組共54例產婦施予產房內早期干預。在A組中,年齡:最大的到了34歲,最小的在23歲,均值(28.88±4.18)歲。在B組中,年齡:最大的到了33歲,最小的在24歲,均值(28.45±3.75)歲。通過比較2組病人的基礎資料后發現差異不明顯,可對比,P>0.05。
1.2 方式 A組:進行常規性護理:告訴產婦母乳喂養的關鍵性、必要性,并多多地對其給予激勵、撫慰,以提升其對于分娩的自信心。
B組:施予產房內早期干預:
(1)心理開導:在進入到產房后,護理人員應告訴產婦母乳喂養有關的知識、方法、所需注重的各項事項等,并對產婦所出現的錯誤輔助改正,以減少產婦自身的身心負擔,提升其對于分娩的自信心。
(2)對乳房進行按摩:在分娩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對產婦的乳房進行熱敷,并把其包裹起來,保障毛巾溫度處于適宜的狀態下。朝順時針對乳房根部、乳頭實施按摩,以提升乳汁分泌的總速度。如果產婦的乳房較為扁平且出現了凹陷,護理人員可以對乳頭實施伸展、牽拉,同時,聯合吸器對乳房實施抽吸,只要乳頭得到突出,就可以給新生兒進行吸吮。
(3)盡早接觸:在胎兒得到娩出后,護理人員應讓其與產婦間盡早進行身體方面的接觸,以增進感情。在對乳房實施按摩后,護理人員應抱著新生兒,讓其進行吸吮,并輔助產婦處于側臥位,使胎兒的臉部能夠與乳頭間得到接觸,產婦應托起乳房,并把乳頭與新生兒的嘴部間進行接觸,引導新生兒實施吸吮。
(4)飲食搭配:護理人員應對產婦平時的飲食實施搭配,告訴其在分娩結束后應盡快進食,可以吃部分流質類食物,比如,米湯、稀粥等;同時,產婦還應多多地攝取各類瓜果蔬菜,以提升腸胃蠕動,并讓乳汁得到更多的分泌。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后,評估并對比2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母乳喂養率。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研究涉及的數據一律用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n]表示2組的本次母乳喂養率,χ2檢驗組間的差異性,泌乳開始時間一律采取(x±s)表示,t代表了組間所具有的差異性,P<0.05表明具有意義。
2 結果
2.1 對2組母乳喂養率進行對比
在護理后,對于母乳喂養率,B組較A組更高(P<0.05)。具體見如下表1。
? 2.2 對2組泌乳開始時間進行對比 在護理后,對于泌乳開始時間,B組較A組更優(P<0.05)。具體見如下表2。
3 討論
母乳喂養對新生兒更為健康且良好地發育與生長、免疫能力得到提升等都是十分關鍵的,同時,其還能夠增進母嬰間的感情[2]。不過,對于初產婦而言,其在進行母乳喂養有關的操作期間,依舊具有許多困難,所以,為了提升母乳喂養總的成功率,臨床中對產婦施予更具針對性且科學性的護理干預是十分關鍵的。產房內早期干預是新興的護理方法之一,近幾年,其已經在臨床中得到了十分普遍的使用,在對產婦實施產房內早期干預后,能夠提升母乳喂養的總成功率,這是因為在產房內早期干預中,心理開導要求護理人員給產婦解釋母乳喂養的關鍵性,并告訴其分娩有關的方法、所需注重的各項事項等,讓產婦對分娩具有更多的掌握、了解,提升了其對分泌、母乳喂養的自信心;同時,護理人員對產婦的乳房進行按摩,能夠讓產婦獲得更多的舒適感,還可以促進乳房所具有的各類缺陷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最終,能夠增多乳汁的分泌總量;盡早接觸要求護理人員在新生兒被娩出后,立即讓其與產婦間進行接觸,以增進母嬰間的感情;另外,飲食搭配能夠讓產婦在產后的各類飲食更為科學且營養,不但能夠保障乳汁更為充足,還可以讓新生兒得到更為健康且良好地發育[3]。以上各項對策可以讓母嬰獲得更多的安全感、舒適感,進而提升護理質量與效果。
綜上,產房內早期干預對產婦能夠發揮出更為良好的護理作用,在臨床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慕年花.連續細致化護理對高危妊娠初產婦結局及產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0):106-109.
[2] 康鳳英,賀建霞,石惠,等.基于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在初產婦母乳喂養指導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6):430-435.
[3] 趙磊,李丹鳳,蔣名麗,等.早產兒出院后母乳喂養開始時間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8):9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