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一迪
摘要: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是其思想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方面,其異化思想受到黑格爾及費爾巴哈等人的異化思想影響。另一方面,在西方工業革命的社會背景下,馬克思基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關系的批判研究,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其異化勞動理論包含異化勞動的四個規定和其他勞動異化表現形式。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不僅在當時西方社會和哲學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對于整個世界和歷史都有深遠影響。
關鍵詞:馬克思;異化;異化勞動;勞動異化表現形式
一、異化思想及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形成
“異化”一詞來源于拉丁文的alienation和alienate,表示脫離、轉讓、出賣、受異己力量統治、讓別人支配等意思。最早在法學中使用,表示“所有權的轉讓”;在醫學中用作“精神分裂”之意;作為哲學概念,異化即指主體在一定的階段,由于自己的活動而產生出自己的對立面,而這個對立面又變成外在的異己的力量,并轉過來反對主體本身。
在馬克思之前的哲學家,如霍布斯、費希特、黑格爾、費爾巴哈等都曾運用“異化”概念闡述自己的思想。霍布斯認為,國家本身就是一種異化,異化主要是指轉讓。盧梭把異化看成是人們利己主義的結果。愛爾維修認為異化的社會往往使人們行為的結果也隨之發生異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產生良好的結果。費希特自我設定非我的過程中體現異化。在哲學史上,黑格爾首次系統地闡述了異化的概念,認為異化是絕對觀念向自然和社會的外化與退化,是主體的創造物與主體的分離。費爾巴哈提出了宗教異化,人創造出來的上帝概念反過來控制影響人。他站在唯物主義立場上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異化觀,從而建立起自己的人本主義異化觀。赫斯將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分析方法推進到經濟分析的領域,談資本主義的異化現象。
而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霍布斯、盧梭、黑格爾、費爾巴哈和赫斯等人的異化思想,對他們的異化思想進行揚棄,與當時的經濟政治現狀相聯系,從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異化勞動理論。
二、馬克思異化思想的內容
一般提到馬克思的異化思想,人們想到的就是他關于異化勞動的四個規定,實際上馬克思的異化思想還包含除此之外廣泛的表現形式。
(一)異化勞動的四個規定
馬克思在《手稿》集中論述了異化勞動的四個規定,:一是工人同他的勞動產品相異化,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系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 [1]二是工人同他的勞動本身相異化,工人的勞動對自己而言就是一個異己的、不屬于他的活動。“勞動對于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愿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2]三是人與他的類本質相異化,人的類本質成為維持個人生存的手段。人們以異化了的人的類本質——異化勞動——來維持自己的肉體生存,并將這種抽象了的、異化的個人生活當作整個人類生活的最終目的。四是人和他人相異化。“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 ”[3]
(二)異化的其他表現形式
馬克思不僅僅對異化勞動作了精辟闡述,而且還多方面地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種種異化現象作了深刻批判。所以說馬克思的異化思想不是異化勞動的“一枝獨秀”,而是異化思想的“全面開花”。
1.感覺的異化
馬克思指出:“人不僅通過思維,而且以全部感覺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4],即人們通過感覺與對象世界發生關系從而確證自身的存在。然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一切肉體的和精神的感覺都被這一切感覺的單純異化即擁有的感覺所代替”。[5]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感覺異化為擁有的感覺,它使人越來越非人化,成為人的對立面。
2.需要的異化
馬克思認為,人的需要具有豐富性,證明著人的本質力量,為人的本質提供著新的補充的同時影響著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生產對象。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需要異化,需要成為奴役人的手段,不斷地破壞人的本質力量。“一方面出現的需要的精致化和滿足需要的資料的精致化,卻在另一方面造成需要的牲畜般的野蠻化和徹底的、粗陋的、抽象的簡單化。” [6]
3.勞動者在科學面前的異化
提高生產的科學技術都歸資本家所有,都是為了服務資本而存在,它們并不是工人自由意識的一部分,而是作為一種獨立的、外在的、異己的生產力量與生產工人相分離、對抗。因此,智力因素同工人相異化成了生產力提高后異化勞動的突出特征。
4.意識形態異化。
《形態》中指出:每一個企圖取得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這個階級必將“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7]。所以意識形態同國家一樣都具有虛假性,都是“虛幻”的、異化的形式。
5.貨幣異化
貨幣異化指貨幣從手段變成目的。拜金主義、拜物教就是貨幣異化的產物,貨幣能與一切商品交換的特性使得人們熱衷于對金錢的追求,從而削弱了精神信念和道德標準的作用,從各方面威脅著社會秩序。資本主義制度影響下,貨幣成為判定一切的尺度標準包括判斷人的價值大小。所以在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擺脫了人身依附關系,卻又形成新的束縛關系——對物的依賴關系。
除上述內容外,馬克思還討論過消費的異化(消費的財富是完全異己的財富)、國家的異化(虛假共同體)、語言的異化(交往中所使用的語言被物所代替)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異化(人依賴自然轉變為占有自然)等內容。
四、馬克思異化理論的作用影響
從馬克思主義的初創到唯物史觀的創立,再到剩余價值論的發現,異化思想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馬克思主義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異化構成了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一種理論維度和獨特視角,是馬克思思想發展中的一條重要理論線索。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他將針對宗教領域、國家與法的批判轉變到“市民社會”,也就是從哲學轉向政治經濟學,這對于其唯物史觀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理解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有利于增強人的主體意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向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奮進。
小結:
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內涵豐富,不僅僅是對異化勞動的精辟分析,更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象的全面批判。從勞動、感覺、需要、消費、語言、貨幣、心理等微觀層面的異化,到上層建筑宏觀層面的異化,無不顯示了馬克思異化思想的全面、生動與深刻。
我們要注意的是: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提出是有其具體社會背景的,是基于特定現實情況而提出的,在我們現如今的現實中,我們不能照搬馬克思的理論,同時不能因為與我們現實不符就否定其價值。我們既要看到其理論具有的時代性,同時也要借鑒其理論內在的合理性來發展自身。
參考文獻:
[1][2][3][6][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