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齋
摘要: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口譯已經成為了兩國之間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由于口譯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使得阿漢口譯學習者在口譯過程中常受到種種阻礙,讓口譯工作無法順利完成。本文從焦慮心理、聽辨理解、口譯筆記三個方面來探析阿漢口譯學習者在口譯過程中的障礙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旨在給阿語本科生的口譯學習添磚加瓦。
關鍵詞:口譯;阿拉伯語;解決辦法;意義框架
口譯是一種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譯等多項技能的語言活動,它通過口頭表達的形式,將譯者所聽到的信息準確而快速地轉化為目標語言,進而達到傳遞信息目的的交際行為。阿拉伯語是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之一,世界上有接近二十億人在直接或間接地使用它。如今,在中國已經有眾多高校開設了阿拉伯語專業,而口譯成為了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必修課,以及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需必備的技能之一。但由于兩種語言在思維方式、表達習慣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加之口譯工作本身的復雜性、時效性、隨機性,使得本科生在從事阿拉伯語口譯或是在學習口譯過程中受到種種困難的干擾,阻礙我們完成兩種語言的快速轉化。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這些困難的形成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焦慮心理
這里的焦慮心理主要指譯員在口譯過程中,一種緊張而又不安的情緒所導致的恐懼心理。口譯工作者亦或是口譯學習者在口譯過程中都普遍受到這種心理的影響,口譯學習者則尤為明顯。焦慮心理很大程度降低了譯員所聽取內容的清晰度、流暢度、完整度,直接影響了口譯的質量與效果。口譯中的這種焦慮心理主要來自于兩方面原因:第一,口譯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嚴肅性讓譯員感到壓力;第二,外語知識具有廣泛性,譯員自身的知識儲備無法滿足原文的需要。
阿拉伯語專業本科生,多以課堂集體聽力的形式進行口譯學習,這樣的環境相對來說并不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而若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口譯能力,應模擬真正的口譯場景,讓自己身當其境置身于專業的、嚴肅的工作場合中去。
若想要消除這種焦慮心理或是減輕其影響,你需要做兩方面的準備。一方面,加強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這兩者都是一個合格的譯員不可或缺的,心理狀態的穩定性以及強健的體魄可以讓我們在口譯過程中更加的從容不迫,從而提升口譯的效果。另一方面,增加知識的儲備。在平時在口譯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涉及到有關經貿、時政、醫學等等多方面的內容材料。對此要求我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漢語和阿拉伯語的語言功底,還要去我們對時事政治、法律、阿拉伯國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概況等都要有一定了解。其次我們還需做好專場準備工作,在口譯開始之前對主題知識、專業術語有一個充分的準備。
二.聽辨理解
對源語的聽辨理解決定口譯的成敗。譯員只有在盡可能正確的聽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傳達源語信息。阿拉伯語專業本科生在學習聽辨理解過程中,常陷入聽詞害意的困難,在聽辨過程中遇到未見過的術語、或是沒聽懂的表達、數字等,就亂了陣腳從而影響后續內容的聽辨。我們始終要明確一點,在源語聽辨中并非逐字逐詞聽辨,而是對話語以組塊的方式感知。
阿拉伯語句子以動詞句居多,動詞句以動詞開頭,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主要的動詞。其句子以豐富的形態變化標志來表現語法關系和語義信息,在一些阿語新聞、或是政治文件中,一個有主要動詞引起的主句中可能帶了多個從句或其他的句子成分,最后組成一個長句,這樣一來通篇文章可能就只有兩三個長句子組成。對此很多學生在聽辨過程中很難去找到句子主干,捋清句子之間的關系,從而無法把握材料的大意。在面對這類阿拉伯語句子聽辨時,我們首先要抓住句子的主要動詞,抓住了主句的骨干、靈魂,整個句子格局也就綱舉目張。
此外,在聽辨理解過程中,很多阿語學生談“數”色變。這是因為阿語中數詞的表示方法和漢語截然不同。阿拉伯人讀數詞采用“三位一段”的方法,序數詞、分數等數字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表示法。想要攻克數詞,首先必須熟練掌握阿拉伯語數詞正確使用方法,不論是年份、百分比、還是其他的數次形式都要會準確地表達;其次,在聽辨數詞過程中,可以使用“三位劃線法”、“單位記數法”等一些適用于阿語大數字的表示法。除了上述提到這些,想要在聽辨理解數詞上做到游刃有余,就必須要建立在大量的練習基礎上,方能熟能生巧。
三.口譯記憶
我們將口譯記憶劃分為腦記、筆記兩種,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心態和聽辨理解基礎之上的。阿語本科學生在口譯記憶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腦記和筆記的精力分配不合理,很多學生聽辨過程中,記了筆記就跟不上聽力進度,而不記筆記就沒法記憶所獲取的內容。并且,很容易把記憶的重心放到某個詞或某個數據,從而忽略了對源語的大意的把握。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短時記憶是口譯工作的關鍵,但光靠短時記憶是很難支撐口譯順利完成的。科學研究表明,在未經復述的條件下,正常人的短時記憶僅在5—20秒,最長不超過一分鐘。而口譯的整個過程短則幾分鐘,長則十幾分鐘,我們只有堅持“腦記為主、筆記為輔”的原則,在短期記憶的基礎上,配合口譯筆記記憶才能準確記憶源語內容。
人短時記憶的能力是可以改善的,但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口譯學習者需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加之大量的、重復的訓練,短時記憶能力才能所提高。提高短時記憶的方法包括:“影子”跟讀法、源語復述、概括大意、形象記憶等。
口譯筆記對大腦記憶起輔助、提示的作用,可以幫助譯員理清源語發言結構、組織目標語言重構。口譯筆記應該記錄聽辨理解以后,經過思維加工的源語意義框架。口譯筆記并不追求完整性,它也不同于速記。筆記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最短的時間內記下源語的思路以及經過思維加工的意義框架。具體到字詞上,就是源語中的主題詞、關鍵詞、邏輯線索等,其次還應該筆記一些大腦記不準而又要求準確傳達的信息,比如項目名稱、時間、地點、數字等。
結語:
本文對于阿漢口譯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阻礙及相應的改進措施進行了粗略的概述,對于一些具體方法并沒有詳細展開介紹。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以及中阿各國在各個領域的深化合作與交流,口譯的內容和策略都是在不斷革新的,所面臨的阻礙和困難也在不斷變化。作為口譯學習者,我們只有不斷夯實口譯理論基礎,并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才能逐漸減少口譯過程中的重重阻礙。
參考文獻:
[1]朱立才.漢語阿拉伯語語言文化比較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馬玉桂.大學阿拉伯語口譯教學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5(11).
[3]梅德明.高級口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