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增
摘要:鄉村振興對農村養老服務模式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在前期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依據雙橋集鎮養老服務發展現狀,從政府、養老機構、老年人三者視角切入,分析“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的優缺點,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老年人
一、研究背景
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建立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城鄉二元體制差異越來越大。探索建立適合我國縣域農村養老模式,對于老年人安度晚年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養老模式是對老年人生活保障的方式探索。國外社會學家對于養老模式理論的研究關注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政策導向。Megan Doheny(2019)[1]以斯德哥爾摩的35萬老年人為樣本,運用多變量邏輯回歸模型得出社區應不斷滿足老年人急診護理需求的結論。??(2011)[2]分析了釜山政府機關、私人承包商的服務水平和企業對老年人福利的補貼,提出加大對私人養老機構補貼的建議。
我國學者在區域養老模式的研究上也有很多探討。邢鏡如(2019)[3]以呼和浩特市長和廊街道為例,觀察服務現狀并闡述了社區醫養結合對于老年人養老的重要性。黎新(2020)[4]認為將“互聯網+醫療”引入養老服務有利于提高養老質量。武依筱(2019)[5]發現每種養老方式都有偏好人群,提出貧困地區農村養老的具體措施。
三、“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
對懷遠縣雙橋集鎮進行走訪調研,實地考察養老服務現狀,在此基礎上對懷遠農村“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建設提出合理的意見與建議,對于完善懷遠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豐富縣域養老模式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3.1“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就是要切實維護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權,與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相結合,以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為首要任務,運用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把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這一養老模式從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出發,把社區養老和養護機構相結合,讓老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得到精心照護和醫療服務,實現精神物質生活需求的滿足、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養護機構融合式發展三者的有機統一,為縣域農村養老模式的建設提供了新的可能。
3.2雙橋集鎮養老模式現狀
懷遠縣雙橋集鎮地處安徽省北部地區,鎮內多為老年人。2013年以來,縣政府加大養老服務支持力度。鎮內建成多家敬老院、民辦老年公寓、日間料理中心,為老人的生活提供保障。
鎮政府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鎮敬老院與縣福利中心和縣醫院保持密切聯系,醫生定期坐診。把社會資本引入老年公寓建設,提供補貼和政策指導。寓內配有專業護理員,依據老人病情提供相應等級的照護服務。同時還有多所日間料理中心,距離自然村較近。老人日間在中心吃飯、休息、娛樂,夜間回家居住,每天基本10元錢就能保證膳食需求。三類養老機構同時存在,極大地實現了養老服務供給資源集約化管理和供需有效銜接。也有很多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他們大多在70歲以下,生活能夠自理,每月領取養老金。
該鎮每季度都參加全縣管養工作會議,與其他鄉鎮交流、學習,積極比、趕、超、學。這種政府指導下的競爭機制已被中央電視臺報道。
雙橋集鎮在積極推行“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的同時,也面臨許多問題。
首先,各類養老機構缺專業醫護人才且難以引進。例如,能夠照料生活依賴他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護理人才就不多。其次,民辦老年公寓生命周期短,公寓進入門檻低。由于盈利能力不高,政府補貼不足,很難長期維持,運營不久就會消失。再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難以有效滿足。居住于機構內的老人與家人分離,精神難以慰藉。最后,這種養老模式著眼于對養老機構內的老人的照顧和護理,未能把居家養老的老人納入進來。
四、優缺點分析
4.1優點
4.1.1 有效保障老年人生活
雙橋集鎮以鎮敬老院、老年公寓和日間照料中心為主體,配備相應照護人員,進行簡單的自理生活,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失能、半失能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的生活需求。養老機構還可進行康復性指導??h福利中心醫生坐診也讓老年人簡單的看病需求得到有效的解決。
4.1.2 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在縣、鎮兩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情況下,雙橋集鎮的養老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吸納社會閑置資金,多家老年公寓在此建設,給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搬t養一體化”養老模式高瞻遠矚,為鎮老年人養老問題解決提供了新方法。
4.1.3 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
每所養老機構的建設都需要資金和人才支持?!搬t養一體化”養老模式專注于養老機構的建設和醫療需求的滿足,是政府、資本和老人三者合力、人才與基礎設施相配合的結果。通過學習和培訓,醫護人才在此就業,社會資本參與運營,供需矛盾得以解決,老年人生活美滿,有利于當地社會和諧穩定。
4.1.4 轉換鄉村振興發展動能
雙橋集鎮青年人群多外出務工,鄉村長期落后于現代化建設。老年人是鄉村的代言人,“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的建立對于鄉村發展有積極的推動效應。是調用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實現資金、政策、醫護技術、養老產業等方面的集合,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各方主體擔負起應有的責任,為鄉村振興和全面脫貧提供了一種從傳統農業到現代養老產業的動能轉換途徑。
4.2缺點
4.2.1 政府政策保障不足,易與現實脫節
“醫養一體化”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借鑒經驗少。在推行過程中,出現了政府文件下的多,實際中不照做的現象。“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重視對老年人的醫療和生活護理,較多地忽視了各方對于體系建設的監督作用,容易產生糾紛和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4.2.2 養老機構營運壓力大,資金難以有效流轉
在吸引社會力量進入鎮養老服務行業的過程中,各級政府都進行了資金補貼。但多著眼于場地建設、床位和醫療器械的購買,對于老年人入住后的體系內各方資金的流轉未能有效跟蹤,容易出現資金流轉困難、盈利能力低下的情況。
4.2.3 專業醫護人員不足,老年人需求有待滿足
養老機構建立后,需要配備相應的醫護人員?,F實中由于地處農村、工資不高、個人發展受阻等原因,專業醫護人員較少?,F有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老年人在生活中除了正常的飲食起居,還有文化娛樂、家人陪伴、身體鍛煉等的需求,精神方面需求問題的解決正陷入困境。
五、改進措施和建議
5.1 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政府和養老機構需要及時、準確地向老年人宣傳“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積極進行宣傳報道。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社會各方對于政策落實的監督作用,實現責任到部門、責任到人的監督管理,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避免多方推諉扯皮現象發生。
5.2 加大財政資金傾斜力度
政府在當年的工作報告中應考慮養老機構長期穩定生存的措施,在財政計劃上適度傾斜。在對民辦老年公寓的扶持上,可以在前期減少物資購買上的補貼,加大后期營運過程中資金支持,滿足機構資金流轉需求,實現養老機構“細水長流”式的平穩發展。
5.3 推動醫療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
縣鄉鎮三級政府一方面可以建設縣醫院駐守當地的定點門診或當地診所,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對專業醫護人員的引進。政府可以提高對于人才的工資薪酬待遇和上升空間支持,工作優秀的醫護人員有機會到縣醫院實習、工作。政府應鼓勵各級醫院青年人才到鄉鎮養老服務機構實習、工作,彌補人員缺口。
5.4 重視居家養老老人需求
“醫養一體化”養老體系不能局限于養老機構內,對于居家養老老人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要發揮村委會的組織領導作用。村委會可以在平時開展老年人群體性的休閑娛樂活動,聯系縣醫院醫生到鄉村巡回坐診、講座。村干部應在平時考慮到老人的物質精神需求,并積極解決。
六、結語
目前,“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正在懷遠縣快速發展,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發揮了顯著效果,需要不斷跟蹤研究。各方都要擔負責任,從機構建設到服務配置都應落實到位,合力構建長期穩定發展、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農村養老新模式。
參考文獻:
[1]Megan Doheny,Janne Agerholm,Nicola Orsini,P?r Sch?n,Bo Burstr?m.Socio-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t us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care by older person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Stockholm County[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9:202-204.
[2]??.???? ????? ??? ????? ?? ??? ?? ?? ??[J].??????,2011,5 - 39:35.
[3]邢鏡如.呼和浩特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以玉泉區長和廊街道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9.
[4]黎新,胡麗琴.互聯網視野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年,15期:49-51.
[5]武依筱.山東省貧困地區農村養老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以沂水縣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19.
基金項目:
本文屬于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編號:20191037818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