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梅
摘要:隨著我們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國家對于教育領域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順著國家教育部對于我國教育制度的創新,以及近年來高考改革的新形勢,“走班制”悄無聲息的走進了我們教育領域,它作為一種新生教育理念以及新型的授課方式,逐步走進各個學校各個年級的校園內,同時受到了我們廣大師生的擁護,但是同時新形勢的“走班制”可謂是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在促進我們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也為學生班集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熟知的公司企業的傳統“晨會制度”卻能夠彌補“走班制”的缺失,所以本文就以“走班制”背景下企業晨會的探索策略做出論述。
關鍵詞:走班制度;教育領域;雙刃劍
1、學?!白甙嘀啤钡姆治?/p>
1.1“走班制”的優點
“走班制”對于我們廣大在校師生來說,簡直是一大“福音”。首先對于學生來說,每位同學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成績有高有低,在一個班集體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從另一個角度看,興趣是我們人類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對學習有更大的信心,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成績,所以“走班制”恰恰滿足了學生們的這一要求,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的不同,接收到老師不同深度的教學,所以課堂上不在存在有的學生“不夠學”有的學生“學不會”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這樣以來就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對于老師而言,“走班制”也是一個好的教育舉措,在傳統的班級教學中,老師常常會遇到兩難的問題,因為一個固定班級內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教課的速度以及授課的知識范圍必須掌握好尺度,一旦掌握不好分寸,就會產生“學不會和”“不夠學”的問題,所以實行走班制度,老師就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級進行教學,這樣就減輕了老師的壓力,可以“盡情”的講課而不用考慮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在實行“走班制”的教學形式還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因為不同班級的學生在一起上課,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促進不同班級學生之間的感情,所以這也就是“走班制”興起的原因。
1.2“走班制”的缺點
雖說我們當下學校教育中運用“走班制”的教學模式,但是萬事都有兩面性,走班制教學模式也是一樣的,它在受益廣大師生之外,也有一定的弊端,在一天的走班學習中,老師們進行不同學科內不同程度的教學,但是我們良好的教學傳統“早讀”在某種意義上的名存實亡,我們的教室也將失去其原有的內涵和象征意義,而淪為一個只是用來上課的場所,我們傳統教學中的早讀就是利用早晨“寶貴”的時間進行對知識的記憶鞏固,但是隨著我們“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實施,現在的早讀課程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同學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走班上課的過程中,從而忽視了良好的早讀習慣,更有甚者直接是取消了早讀制度。甚至于說班主任這個班級中的教育管理職位,也許也會隨著“走班制”的發展而失去本來的作用,從而逐漸被教育領域所淘汰,“走班制”教學模式下原本班級名存實亡,那么我們同學對于班級的榮譽感將會大大減小,這樣不利于我們呢學校方面的管理,同時很難養成學生對團隊凝聚力的觀念,學生紀律松散對于我們學校的管理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2、企業晨會的重要作用
我們所說的企業中經典的晨會制度是許多公司工作單位傳統的一種工作制度,首先開晨會可以統一員工的價值觀念,通過領導者的組織,舉出工作中的一些具體細節做出點評,讓員工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工作。在晨會中領導者對公司提倡的良好行為即時的表彰鼓勵,對公司提出的要求堅決執行,以此將良好的價值觀念樹立在每個員工的心目當中,所以晨會對于企業公司來講,是管理員工、提高員工工作效率以及質量的重要手段。
3、將“晨會”與走班制相融合
3.1晨會是“走班制”下對于早讀課程的創新
早讀是我們傳統一直以來的教學重點,但是在“走班制”背景下學生和老師們往往忽略了早讀的重要,但是將企業晨會制度融入我們當前的現狀下,就可以很高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學校可以開展晨會,首先在晨會中我們班主任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管理作用,將一天的學習任務進行更好的規劃分配,對于一天班級里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講評,可以充分提升我們學生們班級榮譽感,同時可以利用晨會期間,讓學習好的同學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公布給大家,同學們可以學習西新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提高自己學習效率,老師也可以總結出一天之中學習中的重點,這樣學生就可以有目的的學習,從側面減輕了課業負擔,增強對于學習的信心。
3.2總結對比
學校的早讀對很多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們“走班制”的教學模式背景下也確實暴露出了我們師生對于早讀的輕視,相反我們看企業的晨會制度,無論是對企業的整體進步還是員工的工作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學校在“走班制”教學模式的背景下,必須對產生的問題做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同時借助企業晨會模式還可以加強學校對于學生管理以及對于傳統早讀課程的創新。
參考文獻
[1]王關義、劉義. 現代企業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9(2):23-25.
[2]袁振國. 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978750414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