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銳
摘要: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的方向選擇上,學術界存在很大爭議。本文首先回顧了個人賬戶制度現狀,針對個人賬戶空賬提出了完善建議,即將個人賬戶發展成為可借貸的通融賬戶型賬戶;調整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繳費率;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投資收益率;盡快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調整個人賬戶的計發時間。
關鍵詞: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空賬
一、引言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指養老保險機構為參保人開設一個賬戶,正教的養老保險基金存入個人賬戶,有參保人在風險發生以后使用。由于歷史原因,社會統籌部分遠不足以支付老人的退休金支出,我國目前的做法是挪用個人賬戶的養老金來償付這部分成本,在職職工既要負擔自己的養老金部分,又要承擔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部分,形成了新的顯性債務;地方政府借用個人賬戶清償社會統籌部門的赤字成為常態,結果造成個人賬戶完全成為空賬,《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對此進行了預測,2022年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隨著老齡化的深入發展,退休人口增多,在職職工壓力增大,許多學者對于養老金制度財務的可持續性進行了研究,發現需要著力加強個人賬戶比重,減輕養老金面臨的困境。本文吸取了國內學者對于個人賬戶研究經驗,期望對我國的個人賬戶發展提供思路。
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的改革路徑
(一)個人賬戶發展為可借貸的通融賬戶型賬戶
建立基金可借貸融通型個人賬戶制,個人賬戶相互關聯形成家庭賬戶的形式。一是考慮到不少家庭中夫婦二人只有一方從事有薪酬的工作,通過家庭賬戶形式可以將沒有薪酬的一方納入到養老保險制度中來,既明確養老責任承擔的先后次序,又能體現社會公平;二是激勵負責任的人做好自己的生命周期規劃,在年輕時多繳費,不僅可以讓自己的老年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可以減輕子女的贍養負擔 ;三是政府可以通過家庭賬戶收支狀況來了解掌握家庭的貧富水平,進而一方面可以通過財政補助等轉移支付方式,保障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規避貧困的代際傳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稅收等方式,調節超過社會接受水平的貧富差距。
(二)調整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繳費率
當前養老金制度的繳稅率不合理,制度長期發展不具有可持續性。楊俊通過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對“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的總繳費率及其分配的最優化水平進行了理論研究,發現在基準參數設定下,我國“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最優的總繳費率為 18%,其中14%記入社會統籌制度進行現收現付,4% 記入個人賬戶制度進行長期積累。鄭秉文通過對養老保險繳費收入的增幅分析,預計養老保險總體繳費率可“對沖”企業繳費8-10 %,即把費率從 28% 降至 18% 至 20%,提出將繳費率從28%降至19%的具體方案,其余學者的精算模型結果基本維持在17%-19%。
(三)盡快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目標就是打破當前地區分割,真正實現國家法定的統一制度,這既有利于解決各地基金負擔不平衡問題,實現費率、費基等參量的一致性,又有利于參保者養老保險關系實現“無障礙”轉移接續,推進統一勞動力市場的形成。為達到這一目標,關鍵是要將參保者的養老保險事權收歸中央,盡快實現基金在全國范圍內統收統支,消除地區間制度負擔比的差異性,平衡地區間資金收支余缺。
(四)提高個人賬戶投資收益率
當前的個人賬戶只有一個投資渠道,即投資銀行存款和國債,當前的投資方式很難實現個人賬戶基金的保值增值。根據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可以委托養老基金投資管理機構,通過專家合理運作,在保證基金安全收益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實現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保值增值。
(五)調整個人賬戶計發時間
適當延長個人賬戶養老金給付期,應分地區、分性別差別化對待。通過增加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時間可以延長退休職工享受個人賬戶提供的養老待遇的時間,縮小退休職工將面臨的“長壽差”,確定建立計發時間與平均預期壽命掛鉤的機制勢在必行??紤]到人口壽命存在地區差異,比如東部發達地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高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而女性平均預期壽命也高于男性,所以差異化設計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給付期可以考慮作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這也符合“個人賬戶計發時間和預期壽命相掛鉤”的制度原則。
三、總結
當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正處于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養老金給付壓力、制度的轉軌成本、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等導致了個人賬戶出現空賬問題,但是為了解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財務的可持續性,建立個人賬戶是大勢所趨,亟需解決當前我國個人賬戶出現的空賬問題,本文提出了上述完善建議,以期對我國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的發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高傳勝.基金可借貸融通型個人賬戶制:社會保險新模式——來自中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學理啟示[J/OL].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楊俊.“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最優繳費率研究[J].社會保障評論,2017,1(03):57-69.
[3]鄭秉文.養老保險名義賬戶制頂層設計系列研究[J].開發研究,2015(04):1-2.
[4]楊長漢.中國養老金:隱性缺口與顯性結余[J].地方財政研究,2018(05):4-10+16.
[5]李云蕾.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保險制度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03):112-114.
[6]李珍,黃萬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向何處去[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05):49-54+142.
[7]孫祁祥.“空賬”與轉軌成本——中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效應分析[J].經濟研究,2001(05):20-27.
[8]李珍,劉子蘭.我國養老基金多元化投資問題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1(10):5-9.
[9]張璐琴,嵇安奕.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的方向選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38(01):111-118.
[10]賈康,張曉云,王敏,段學仲.關于中國養老金隱性債務的研究[J].財貿經濟,2007(09):15-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