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奇臻 劉勇
摘要:大連地區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7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自古至今,大連是一個移民城市,移民活動一直伴隨著大連的社會演進,移民對傳播大連本地文化,豐富文化多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強了大連與各地區的聯系,同時也豐富了大連的文化。多種地區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孕育出了享譽中外的民間工藝項目,通過家族傳承、師徒傳承和學校傳承等形成流傳至今,各個工藝項目都有著濃郁豐滿的地方特色,洋溢著厚重深沉的大連風情。
關鍵詞:大連玉雕;周東正;非遺傳承
大連玉雕技藝隸屬于遼寧省大連市市區,于2008年玉雕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種類之一,經過加工雕刻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之為玉雕。距今12000年前,在遼寧鞍山海城東南45公里處有一個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用岫巖老玉溝的玉料所打制成的砍斫器,這說明已在一萬多年前,在遼寧地區人們就已經發現了玉的特性。
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下周東正大師,作為大連玉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們先來了解下周東正大師。周東正,1945年12月出生于山東,自小愛好美術,家人也頗愛藝術,其父周岑亭在青年時期就被山東省國民政府主席韓復榘授予中醫師證書,并且愛好書畫,對周東正產生影響。其二哥周東身在當地頗有藝術造詣,畢業于浙江工藝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對周東正具有一定影響。1960年,15歲的周東正在小學和初中時期就以中國兒童福利部的名義,創作版畫《大豐收》在香港、日本等國家進行出展。1960年在大連市22中參與學校美術組。高中時期,在大連一中擔任學生會宣傳部部長一職,當年,在中國青年報發表漫畫《不做書本奴隸》。 1968年下鄉到岫巖縣黃花甸公社大隈子隊,但是這并沒有埋沒多才的周東正,后期就被公社布置寫標語,畫宣傳畫等工作。后期被調到丹東市文化館。1970年,岫巖湯池玉雕廠成立,周東正憑著一身的才氣與美術功底,成為了玉雕廠的骨干,就這樣,周東正正式和玉雕結緣。1973年,周東正來到了大連玉雕廠,成為了當時大連第一個進城的農民工。到大連之后,周東正開始主攻大型玉雕,從而放棄了質量拙劣的岫巖玉料,去遠在加拿大的礦區選擇個頭大、色澤統一、質量上乘的玉料。恰逢國家開放政策,各省級口岸可自主開展進出口貿易,為周東正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1983年,周東正去到了加拿大,為以后玉雕材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回國之后,周東正發現,玉雕并不適合工廠流水線作業,雕刻工人不懂設計,設計師不懂雕刻,這樣反而是在糟蹋玉、浪費玉。由此,1992年周東正創辦了大唐玉雕廠,真正意義上達到了設計與雕刻一體,創作有靈魂的玉雕。2012年11月,經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領導小組批準,授予周東正同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6年9月,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國匠資質評審委員會也授予周東正為2016年度“中國國匠”榮譽。
以周東正為首的大連玉雕技藝的傳承方式為家族傳承。其兒周云帆、周神爽即為他的家族傳承人,其外,周東正還曾擔任大連工藝美術中專學校及遼寧輕工職業學院的客座教授,傳授玉雕知識,發揚傳統文化。
在選料方面,周東正選用的玉料皆為加拿大玉料。親自從礦區選擇的玉料。加拿大的玉料個頭大、色澤統一,適合進行大物件創作。在打磨方面,每一次的打磨與雕刻,無論是機器還是手工雕刻,都需要配合水來完成,在雕刻的時候時刻滴入水,會加快打磨速度,并且也便于隨時觀察打磨狀態。在選題方面,周東正以自我喜愛為主,反對機械化、流水線化的玉雕制作,強調有靈魂的玉雕,他的玉雕文人氣息較重,多與古代相關歷史相關。
大連玉雕含有豐富的傳統技術含量,形成系統合理的工藝技術思想。在玉料的選擇、工具的使用、成型的技藝等方方面面面都能體現這種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首先需要獨特的工藝材料,周東正玉雕作品多采用的玉料來自加拿大。首先加拿大的玉料個頭大,方便周東正創作大型玉雕作品,翠性大,綠頭好。加拿大碧玉個頭大,材質更“深沉”些。還有一些個人創造性的制作工具。一件玉雕作品的成型,要經歷十幾道工序,完成這些工序一要靠藝人們的制作技藝,二要靠種類繁多的制作工具,二者缺一不可。制作玉雕的工具,經由歷代藝人的不斷探索、創新,已形成一整套獨特專用的工具,大大小小幾百種。質地有水牛皮、玉雕器、木棍、油石等。同時也需要成熟的制作技術和程序。玉雕技術的核心部分主要有雕刻與打磨以及精加工。雕刻主要分為兩步,先粗雕刻,后細雕刻,先用玉雕機器雕刻出坯子,之后再用細打磨器進行更精細一步雕刻,在每一次雕刻時,必須雕刻一層,手描一層,防止出現誤差,也體現了玉雕的精細之處。打磨主要分為四步,先使用油石打磨,由粗油石到細油石的轉換;其次使用水牛皮打磨,將水牛皮裁剪成圓形,固定為轉盤形狀,進行高速打磨;再其次使用布條打磨,防止鏤空細節處打磨不勻;最后使用三氧化二鋁進行拋光。這些繁雜的制作程序之后,才能夠呈現在世人面前。
周東正大師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征,比如《木蘭詩大屏風》、《詩仙李白大屏風》等作品,周東正的屏風由一大特點,古風猶存,多以文人古事為題材,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將詩句結合自己主觀臆想,繪成圖畫,并雕刻其中,古風韻味油然而生,卻也不失現代創作的新意。屏風底部刻有文字,對屏風主題進行對應解釋,方便后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