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雅安市,素來便有著“民族走廊”“西藏門戶”“川西咽喉”的美譽。可在未通高速前,這片土地狹窄的山路遠而險,途經這里的物資運輸車輛總要費上些時日……
早在20世紀初,正在經歷道路崎嶇陣痛的先輩們就把改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面貌的目光放在了建設公路上。據《清末川滇邊務檔案》等相關資料記載,1912年,川康公路成雅段便開始籌備修建,后來因為種種客觀因素,該工程停工了十余年。1925年12月,為鞏固邊防區的軍事需要,又繼續修筑,于次年秋才完成成都至新津的40公里土路,直至1932年夏,先后費時近8年,派發修筑款銀40萬兩,才勉強將當時長151公里的成雅路打通,當時的成雅路路基寬約7米,采用礫石作為路面,逢場鎮穿街而過。成雅路的打通對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鞏固邊疆建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非凡意義。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是政府的理念;“要想富,先修路”是百姓的心聲;“要快富,修高速”是時代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初,改革催生了成雅高速公路,使之從藍圖走向了現實。
隨著川西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進藏物資運輸要求的不斷提高,原有公路等級低、路況差、抗災能力弱的缺點日益凸顯,而且頻繁穿越城鎮的公路經常會出現交通擁堵的情況,已完全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經過多方調研論證,在原交通部和當時的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1996年12月6日,成雅高速正式破土動工,在四川交通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是原交通部“九五”基本建設計劃及四川省“九五”重點公路建設項目,是國道108線、318線在四川境內的合并路段,也是四川省通往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區的主要通道。1999年12月28日,成雅高速正式通車試運行,2000年12月28日全線交工通車,四川與西藏的時空距離被高速公路急速拉近,人們發現,成都乃至雅安變“小”了,時空觀念被高速公路革命性地改寫了。

當代人很難想象當年建設一條高速公路有多難,成雅高速從規劃、設計、建設到最后的建成通車,是無數開拓者和建設者1460多個日日夜夜艱辛付出的成果,成雅高速公路先后分六期開工建設,在當時是四川省最長的一條在建高速公路,并且全線有近70公里的地質病害路段,為確保工程質量,當時的指揮部在原投資概算的情況下,提出了“樹環保意識,創精品工程,把成雅路建成綠色走廊”的建設理念,同步建設綠化工程與土建工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道路環境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想法極具前瞻性,為了將設想付諸實際,他們在實踐中積極摸索,用科研指導工程建設,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和新工藝,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同時也保證了按期交工驗收。
成雅高速的通車,也使川西地區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變成了見效最快、收效最大的“朝陽產業”。雅安碧峰峽,原被當地人稱為“爛草溝”,然而在成雅高速通車后,碧峰峽風景區兩年接待游客已多達200多萬人次;多年“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石象湖,在成雅高速公路開通后的兩個月內,便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景好、路好、旅游旺。兩個風景區的開發,使當地世代貧困的群眾迅速脫貧致富,方圓數里煥然一新。成雅高速公路的通車,讓有著“人間天堂”美稱的邛海、神秘原始的瀘沽湖、現代冰川海螺溝、稻城香格里拉等著名風景區迅速走進了中外友人的視野,同時縮短了與各交通樞紐的距離。


藏區人民說:“成雅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雅康高速的陸續通車,使康定到成都的距離由過去的2至3天縮短為4至6小時,我們藏區人像獲得第二次解放一樣高興。”是啊,此時的巴蜀之地早不似從前那般荒蕪,沿線一幅“客路青山外,行車綠水前”的景象。如今,想走進這有著多般風情及民族色彩的西蜀之地,或感受先輩們留下的足跡、或追尋大熊貓的蹤跡,絕不會再因為需要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而心中生怯了。
這條通往“天府之肺,熊貓故鄉”的綠色長廊,在通車20周年之際,以創建“五好”高速為契機,成功打造了中國首條熊貓文化主題高速。數十年來,成雅路的發展就與熊貓文化發展休戚相關,如今更是因為熊貓文化的惠澤,成為了川西旅游的新載體和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讓人們以熊貓為向導,去品味那些烙下了熊貓印記的獨特的川西文化。
由點成線,由線及網,四川高速公路里程不斷突破。時至今日,高速公路幾乎成為我們每個人衣食住行的一部分。
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擴張和密集,城市間經濟的交流、生產要素的流動也日趨活躍。時光在前行,時代在進步,但無論在任何時期,無數交通人的艱苦前行都福澤當代乃至后世千萬人民,而每一位高速公路建設者、守護者都值得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