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證券法》 修訂 金融投資商品 邊界
作者簡介:李學軍,廣東深求意律師事務所,北海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廣東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主任律師,研究方向:公司法、證券法或刑事辯護。
中圖分類號:D92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132
當前我國實行的《證券法》是1998年制定的,對于“證券”的金融投資商品并沒有給出確切的定義,經過不斷的完善,2019年《證券法(修訂草案)》中將“存托憑證”納入了證券的類別,使得證券與金融投資商品之間的內涵、邊界等問題成為業界的關注要點。
金融投資商品是投資對象出于利益、風險控制以及規避損失等目的,通過按照約定支付資金等方式,在特定的時間獲取合約支持的權益,同時也擔負有相對較高風險的金融服務以及資產。而金融投資商品的內涵則需要從四個角度體現,分別為目的、風險、資金以及合同權益。金融投資商品發行以及交易方主體,其根本目的為獲利、規避損失或者風險控制。金融投資商品從目的上,與傳統的金融產品有所區別,關鍵點則在于導入了風險控制的內容,主要類型則包括了新型的證券產品以及金融衍生物。風險方面則主要為投資風險,金融投資商品區別于其他金融商品的特點是具有較高的風險。高風險并不僅限于可能使得投資主體失去所投資的本金,同時還需要承擔本金全部損失之后的相關合約義務,包括持續增加保證金的投入,或者持續增加資金的投入。而這種高風險的特點,也是金融投資商品與常規銀行儲蓄以及保險商品有所區別的核心。在資金以及資金轉移方面,資金包括了金錢以及之前相關的具有財產特征的價值集合。資金轉移則是金融投資商品在當前或者將來的資金轉移。時間上的限定決定了金融投資商品需要在交易的最初階段完成資金的轉移,而能夠在將來的特定時間再次進行資金轉移。合同權益中則體現了金融投資商品的根本概念,就是合約雙方的合同權益。明確概念的內涵并不代表將金融投資商品的內涵完整的闡述,由于語言的拓展性、特定詞匯解釋的多樣性,都可能影響特定概念內涵的變化。所以,需要對金融投資商品的外延進行說明。金融投資商品的外延則需要確定不能夠納入界限的金融商品類型與種類[1]。相對于金融投資商品來說,概念的外延則是非金融投資商品,作為界限決定的主要內容是投資與目的。確定金融商品是否符合金融投資商品,需要確定金融商品是否具有投資的特征,投資就決定了商品的收益并非固定的,更非固定的高額收益,之后需要確定金融商品發行或者銷售的目的,是否滿足獲取高收益、風險控制、并非單純的確保本金安全,或者并非單純應用方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才可以確定為金融投資商品。
在之前版本的《證券法》包括修訂案中,證券概念本身缺少了實質性的定義,使得傳統的《證券法》對于金融投資商品外延的不確定,限定了資本市場中相關法律法規的實用性,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資本市場飛速發展的要求,導致了一些制度問題的出現。
(一)無法有效保護投資方的權益
基于立法的角度,明晰而準確的界定金融投資商品的概念,如果選擇較為寬泛的外延,則核心目標是通過規范種類相對較多的金融商品,通過發行渠道而向公眾披露更為明確而充分的信息。在以往《證券法》對金融投資商品沒有統一準確的定義情況下,法定的金融投資商品范圍較為狹窄,而金融市場的發展則較為快速,創新性以及多樣性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很多無法明確理念的金融投資工具以及金融產品,都在《證券法》的控制之外。這些不能明確的金融商品在法律較差的位置,可能導致投資方的利益處于高度的風險中。在金融投資商品出現糾紛的情況下,《證券法》不能從法律的角度給予投資者必要的保護,而在實際處理中,多數通過民事基本法律結合金融監管機關的規范文件解決[2]。民事基本法沒有針對金融投資商品自身特點制定具體的規定,而金融監管部門的規范文件效力不足,增加了投資方的保護成本。
(二)限定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金融商品需要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在經濟發展的要求下,證券市場的規模也需要滿足實際要求。在傳統《證券法》中適用范圍以及對象確定,限定了金融投資商品的種類以及市場層次,同時也限定了交易過程的相關性以及多樣性。以金融衍生物為例,我國金融市場中的商品品種單一,在權證、期權、指數期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物,具有套期保值、風險控制、活躍市場等特點,這些金融衍生商品不能及時有效納入規范,對證券市場的發展極為不利,制約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也降低了我國金融市場在國際中的競爭力。在《證券法》將金融投資商品的概念以及適用范圍不斷拓展的前提下,才能夠確保市場的層次更加豐富、品種不斷增加、交易方式更加多樣、融資渠道更加豐富。
(三)無法滿足金融市場投資以及融資的要求
在我國經濟高速持續性發展的環境下,金融市場需要穩定龐大的資金支持。而同時民間資本的充盈,也需要豐富的投資方式完成金融流動。在轉型階段的金融制度對于市場融資提供的支持較為有限。在我國之前的國家壟斷金融體制下,融資大多偏向于國有資本的企業,而滿足合法融資條件的民間融資,則一些無法達到自身融資要求的民間資本,進入非法融資的困境[3]。從客觀的角度,很多非法集資行為屬于金融投資商品發行的行為,在傳統的概念定義較窄、法定種類單一、公開發行難度過高、而私募發行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是不得已的選擇。所以,明確金融投資商品的界定范圍,能夠通過《證券法》滿足金融市場投資與融資的要求,規范民間資本運作,實現金融市場的合法化發展。
(一)金融投資商品與證券的區別
通過證券的定義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囊括金融投資商品,但還是無法解決金融投資商品發行以及交易制度中的關鍵性問題。首先,二者之間在理論角度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在覆蓋范圍上,金融投資商品是超越證券的。金融投資商品是發行方能夠提供的金融商品種類集合,而證券則僅僅是當前《證券法》中有價證券的狹義性概念。在商品特征的角度,金融投資商品的變化較多、風險較高,損失可能在本金之外。而證券則具有可分割、均等的特點,損失也僅限于本金。多數金融投資商品是無法贖回的,而證券則不一樣。其次,二者在發行主體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金融投資商品的發行主體也相比證券更多。金融投資商品的發行主體能夠包括較多的類型,而證券發行方則需要具有法律認可的資格或者拍照。再次,兩者在交易主體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同樣金融投資商品的交易主體范圍更廣泛。金融投資商品的發行方與投資方的構成類型更加豐富,所以交易主體的范圍也相對更廣泛[4]。二者在監督管理主體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金融投資商品的監督機構包括證券以及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通常是在監督管理機構調整結合之后,融合為職權范圍更寬泛的專業監督管理機構而實現的[5]。證券的監督管理主體則單純為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二)金融投資商品與證券的重新界定
《證券法》修訂過程中,在金融投資商品的角度,是作為制定更加全面、更加實用的《金融商品法》的階段性目標。在修訂的過程中可以將具有證券功能的金融投資商品融合進去,以實質證券為核心,通過定義與列舉相結合的方式,將不同類型的金融投資商品納入。在立法的過程中,結合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將市場前瞻與立法基礎作為需求核心,明確證券的定義表述,確定證券是可收益、有風險、可交易以及贖回的標準化投資合同、有價證券以及其他合法的金融投資商品。
在舊有《證券法》的修訂過程中,需要對金融投資商品以及證券進行重新定義,通過金融投資商品的邊界擴大,明確證券屬于特殊類型的金融投資商品;通過有效的立法,將無法規范以及標準的金融投資商品明確邊界以及類別,能夠推行較為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通過有效的金融市場管理機制,保護投資方的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滿足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以及融資的內在需求。
參考文獻:
[1]任婷婷.證券法的功效分析與重構思路研究[J].新商務周刊,2019(22):24,26.
[2]寧萌.證券法修改的應然方向、實然局限與路徑修正——《證券法(修訂草案第三次審議稿)》評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4):37-43.
[3]杜一華.論適合性義務與“買者自負”原則的關系與調適——以金融投資商品交易為觀察對象[J].河北法學,2018,36(3):184-192.
[4]邢會強.我國《證券法》上證券概念的擴大及其邊界[J].中國法學,2019(1):244-263.
[5]伏程紅.基于套期保值的大宗商品投資風險控制研究[J].商情,2018(5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