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全田 王興華 昌婷
關鍵詞 暫予監外執行 社區矯正管理 檢察監督
作者簡介:婁全田,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王興華,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昌婷,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163
2020年,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檢察院在開展社區矯正專項檢察工作中發現,暫予監外執行存在諸多不規范現象。針對這一情況,鄧州市人民檢察院專門開展了暫予監外執行案件的統計調查,以期通過發現、分析問題,提出預防對策。
目前,鄧州市轄區暫予監外執行13人,其中監獄管理局決定暫予監外執行8人,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5人,均為因患嚴重疾病而暫予監外執行。
(一)交付程序不規范
依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當通知其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派員到庭辦理交接手續”。根據核查情況,鄧州市人民法院在決定5名罪犯暫予監外執行時,并未通知司法局派員到庭辦理交接手續,導致不能夠立即交接暫予監外執行人員,形成短暫交接空檔期。
(二)日常監管不規范
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并出具書面決定:……(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在對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的專項檢察中發現,部分因病人員怠于報告和提交自己身體情況和病情復查報告;除確因行動不便無法參加社區服務和教育學習的外,部分該類人員恃“病”無恐,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仍不參加教育學習。面對上述情況,反映出司法所在管理過程中不能夠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對該類人員催促無效的情況下,沒有通過給予書面警告等有效措施予以管理。
(三)病情復查不規范
根據《暫予監外執行規定》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及時掌握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身體狀況以及疾病治療等情況,每三個月審查保外就醫罪犯的病情復查情況,并根據需要向批準、決定機關或者有關監獄、看守所反饋情況”。
經檢察發現,鄧州市轄區保外就醫罪犯提交的病情復查情況既有本市鄉級衛生院出具的診斷證明,也有本地縣級、市級等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在缺乏統一認定標準的情況下,社區矯正機關都予以認可,容易導致保外就醫罪犯鉆空子,讓沒有相應資質的醫療機構出具診斷證明其病情復查情況,使社區矯正機構和批準、決定機關等不能夠準確掌握病情發展是否好轉等情況。
(四)期滿后繼續暫予監外執行銜接不規范
根據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規范辦理暫予監外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十一條的規定:“對患嚴重疾病罪犯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期限一般為半年或者一年。期滿前一個月,應當視情況對罪犯病情進行重新檢查或者鑒定,并重新研究是否需要繼續暫予監外執行。需要繼續暫予監外執行的,仍然應當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和報請上級法院內審;不需要暫予監外執行的,合議庭可以徑行作出收監執行的決定”。
實踐中,暫予監外執行期滿決定繼續暫予監外執行的,一般在期滿前由其本人或者其家屬提出繼續暫予監外執行申請,法院受理后組織對罪犯進行病情復查,而后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報上級法院內審,最終做出決定對罪犯繼續暫予監外執行。這一過程復雜且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每個程序的具體期間,故而容易形成雖原暫予監外執行期滿,但繼續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尚未作出,新的期間無法與原期間緊密銜接的情況,形成社區矯正空檔。
在專項檢察中,由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賈某某等5名人員均不同程度存在該現象。比如,罪犯賈某某,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至2018年5月22日結束,本人于2018年3月6日向人民法院申請繼續暫予監外執行,但人民法院至2018年11月22日決定對其暫予監外執行。在2018年5月23日至2018年11月22日這個時間段內,形成社區矯正空檔期。
(五)收監執行不規范
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向批準、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并附相關證明材料:……(五)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六)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滿的。”
實踐中,出現暫予監外執行期滿但刑期未滿,罪犯本人或其家屬尚未提出繼續監外執行的申請,而使繼續暫予監外執行的程序未依法啟動;或者罪犯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情況,社區矯正機構均未向原決定人民法院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書,沒有正確履行管理職責。
(六)文書表述不規范
人民法院作出的暫予監外執行決定,一經決定立即生效。實踐中,鄧州市人民法院對暫予監外執行起始時間、間隔時間表述均不規范,造成暫予監外執行期限與社區矯正期限不一致,形成空白社區矯正起止段。
比如,罪犯杜某某于2017年10月16日向人民法院申請監外執行,人民法院于2018年4月27日決定暫予監外執行一年,期限自2017年10月19日至2018年10月18日。2018年9月12日杜某某再次申請暫予監外執行,人民法院于2019年3月29日決定暫予監外執行一年,期限自2018年10月19日至2019年10月18日。兩次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日期均晚于社區矯正的起始日期,形成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日期倒掛;同時,社區矯正起始日至作出決定之日這個期間實際并未納入社區矯正管理,形成矯正空白段。
通過研究發現,用普通刑事案件理念辦理暫予監外執行案件,暫予監外執行審理、執行部分細節規定不全面,社區矯正管理人員和暫予監外執行人員觀念淡薄等造成暫予監外執行不規范現象的發生。
(一)暫予監外執行案件辦理理念需跟進
法院辦理暫予監外執行案件數量很少,分散到審判人員手中,基本上每年辦理一起(更多時候沒有)該類案件,在適用法律規定等方面沒有普通刑事案件的辦理得心應手。從暫予監外執行期限的起止日期能夠比較出來,法院決定的5起暫予監外執行中的4件的期限起止類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刑事起止期限。普通刑事案件的刑期起于被關押日期,是有依據、規范的、正確的;暫予監外執行起于上一次暫予監外執行截止日期,形成從上一次暫予監外執行截止日期到這一次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日期的社區矯正空日期檔,是沒有依據,不規范、錯誤的。相對于另外一起趙某某暫予監外執行案,人民法院作出決定,趙某某暫予監外執行一年,監外執行期限,自本決定送達之日起計算。該決定書辦理理念是規范的、正確的,便于社區矯正部門根據決定書規定的期限開展社區矯正管理工作。
(二)暫予監外執行規定不完善
根據《暫予監外執行規定》第二十一條,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及時掌握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身體狀況以及疾病治療等情況,每三個月審查保外就醫罪犯的病情復查情況,并根據需要向批準、決定機關或者有關監獄、看守所反饋情況。首先,病情由哪個層次的醫療機構進行復查,是鄉級衛生院、縣級衛生院、地市級衛生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衛生院等沒有規定;其次,對病情進行復查的醫生資質沒有規定;最后,社區矯正機構根據需要向批準、決定機關等反饋情況,“根據需要”在工作中如何把握,過于籠統不易操作。
人民法院辦理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審理期限沒有明確規定,中級人民法院暫予監外執行專家意見書征求期限沒有明確規定,致使暫予監外執行期滿,是否繼續暫予監外執行,遲遲不能做出決定,形成上一次暫予監外執行期滿到下一次暫予監外執行做出決定這一空檔社區矯正管理時期。
(三)暫予監外執行相關人員觀念顯淡薄
實踐中,暫予監外執行的相關司法機關人員觀念也存在不一。人民法院對決定的暫予監外執行人員期限是否已滿,是否申請繼續暫予監外執行不關注、不關心。監獄管理局、監獄對批準的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病情是否好轉、是否需要收監執行處于一保了之,只要不在監獄有病就行的觀念。社區矯正管理部門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管理對因病暫予監外執行人員期滿但刑期未滿不能夠正確適用建議收監執行的司法權,對病情復查不能很好把握是否向有關單位反饋。暫予監外執行本人不及時遞交病情復查等資料,依仗本身患病暫予監外執行期滿不及時申請繼續暫予監外執行。這些淡薄觀念的形成,進一步催化了暫予監外執行的不規范化。
(一)暫予監外執行批準、決定規范化
一是建議規定監獄管理局批準暫予監外執行有止的日期,或者每滿一年度由暫予監外執行人員原服刑監獄負責,到省政府指定的醫院對因病暫予監外執行人員進行病情復查,界定是否收監執行。二是建議規定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包括中級人民法院征求專家意見的期限;規定暫予監外執行案件期滿后三個月至六個月寬展期,由相關人員申請繼續暫予監外執行和法院做出審理決定。三是建議每三個月對因病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的病情,均由原批準、決定機關或者有關監獄等單位復查是否好轉、是否收監等。
(二)暫予監外執行社區矯正管理規范化
一是建議規定社區矯正機構做好日常管理過程中,對因病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病情復查情況是否按要求遞交,以及遞交情況及時向原批準、決定機關或者有關監獄等單位反饋。二是建議規定社區矯正機構在暫予監外執行管理工作中,發現原批準、決定機關或者有關監獄等單位怠于行使本職工作的現象,及時向檢察機關書面報告相關情況。三是加大培訓力度,社區矯正人員正確履行司法管理職責,暫予監外執行期滿刑期未滿的,按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向原批準、決定機關等機關提出收監司法建議書。
(三)暫予監外執行檢察監督規范化
一是檢察機關在暫予監外執行檢察過程中,做好批準、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工作,對存在暫予監外執行不當現象的案件,善于發現、敢于監督糾正,把好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關。二是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監督工作中,發現暫予監外執行管理不到的現象,及時提出糾正意見,監督社區矯正機構履行好管理職責,把好暫予監外執行的管理關。三是檢察機關立足監督職責,聯絡批準、決定、管理單位,對暫予監外執行全程無縫對接形成機制,使暫予監外執行規范化運轉,把好暫予監外執行的全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