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常卿 王曉瑞 張雪潔
摘? 要:本研究以皖江城市帶為研究區域,采用文獻資料、實地調查等方法,對皖江城市帶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分析,探析皖江城市帶體育旅游未來發展趨勢。研究發現:體育旅游資源雖多,但開發較少;產品檔次有待提高,開發缺乏新意;資源開發與運營不穩定,資金支撐力不強;缺乏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在未來發展中應科學制定整體發展規劃,加強體育旅游資源管理;提高資金投入力度,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加大宣傳廣度,結合當地旅游市場需求開發體育資源;積極培養專門人才,為傳統體育旅游提供智力支撐。
關鍵詞:體育旅游? 皖江城市帶? 發展趨勢? 探析
中圖分類號:F59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c)-0183-02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city zone of Wanjiang were integr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city zone of Wanjiang was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exploitation is less, the product grade of the resource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exploitation lacks innovation, the exploit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resources are unstable, the fund support is not strong, and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sports tourism are lacking.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e should mak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 scientificall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crease the publicity, combine with the local tourism market demand to develop sports resources; Actively train special talents to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Key Words: Sports Tourism; Wanjiang City Bel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體育旅游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部分,公共場所體育設施是居旅共享的重要基礎,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43號)中明確指出:鼓勵體旅融合發展。探索將體育旅游納入旅游度假區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實施體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和示范基地。規范和引導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將登山、徒步、越野跑等體育運動項目作為發展森林旅游的重要方向。
1? 皖江城市帶體育旅游資源概況
1.1 地文景觀體育旅游資源
皖江城市帶內生態環境優美,山地型旅游地,如九華山、天柱山、馬仁奇峰等大小山嶺百余座;谷地型旅游地,如神龍谷、肖坑大峽谷等。這一系列自然風光將皖南高品位地文風光連為一線,充分展示了皖江城市帶內精、奇、清、秀的特色。這些地文自然資源適合開展登山、探險、攀巖、蹦極、傘翼、野外生存等體育旅游項目。
1.2 水域體育旅游資源
皖江城市帶內水資源豐富,區域內觀光游憩河段,如長江、青弋江、秋浦河等眾多河流;地熱與溫泉,如香口溫泉、濮塘溫泉、岳西溫泉等。這些豐富的水域資源適合開展漂流、跳水、探險、游泳、洗浴、潛水、垂釣、賽龍舟等體育旅游項目。
1.3 生物景觀體育旅游資源
生物中的樹木林地已成為當代旅游活動的對象,如歷山竹海、馬坑森林、馬仁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野生動物棲息地,如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國家珍禽自然保護區等。這些豐富的生物景觀資源適合開展登山、野營、探險、滑草、騎馬、射箭、真人CS等體育旅游項目。
1.4 天象與氣候景觀體育旅游資源
皖江城市帶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度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區域內內發生的天象與氣候景觀有九華山、天柱山的云海、日出、日落景觀;花亭湖夕照、天柱山日出等。這些獨特的天象與氣候景觀資源適合開展徒步旅游、登山、野外生存、穿越、探險等體育旅游項目。
1.5 遺址與遺跡體育旅游資源
皖江城市帶區內人類活動遺址,如新石器遺址、煙墩山文化遺址等;文物散落地,如人字洞、繁昌窯、白崖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事件發生地,如葛仙洞、安慶洋務運動等;交通遺跡,如馬仁古道、當涂丹陽古道等。這些豐富的遺址遺跡資源適合開展自駕游、探險、越野、登山、CS實戰等體育旅游項目。
2? 皖江城市帶體育旅游發展不足之處
2.1 體育旅游資源雖多,但開發較少
旅游業作為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需要依托于資源,資源是旅游業開發的基礎,但擁有大量好的資源卻并不意味著旅游業的發展就會蒸蒸日上。因起步較晚,開發意識不強,區域內存在沒有整體的規劃等問題。因其缺乏統籌規劃和有效管理,為能將體育活動在旅游市場中的潛力挖掘開發,其價值還需不斷探索。
2.2 產品檔次有待提高,開發缺乏新意
旅游業發展中,資源是基礎,產品是關鍵。對于皖江城市帶旅游資源而言,雖然從體量上看很大,但在種類上很單調,存在很多的雷同現象。開發、宣傳眾多的雷同產品消耗了相關部門、企業及個人的財力與精力,也會使得旅游精品的開發受到制約。宣傳手段上,沒有好好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沒有梳理好特色旅游品牌。這樣既造成相對較高的營銷成本,而且在營銷對象、范圍、渠道等方面也深受影響。
2.3 資源開發與運營不穩定,資金支撐力不強
現階段,各個地方旅游集團可以進行市場融資,旅游企業也能夠自我投入,政府也積極扶持,但皖江城市帶旅游業所能夠獲得的資金支持相對旅游產品的開發與運營成本而言依然不足,尤其在與臨近的旅游市場(長三角地區)進行相互競爭時,其資金投入更是捉襟見肘。多年以來,缺乏大型項目和高質量旅游精品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以持續支持旅游開發工作。
2.4 缺乏體育旅游專業人才
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來源于旅游專業人才。各地方的多所高校也有關于旅游方向的各種相關專業,但既了解體育專業知識,又精通旅游相關知識的人才相對匱乏。高質量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鳳毛麟角,目前眾多傳統體育旅游項目的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基本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體育意識、體育活動的策劃與組織能力嚴重缺乏,這也嚴重制約著當地旅游業的進一步的發展。
3? 皖江城市帶體育旅游未來發展趨勢探析
3.1 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加強體育旅游資源管理
皖江城市帶要將科學制定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作為指導整個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行動指南。規劃要力爭科學、突出主題、將市場需求與自身資源相結合,立足于市場,以求獨特新穎。體育旅游是以體育項目為依托、以體育文化為核心,旅客對體育文化旅游資源所在地進行文化體驗和文化感受的一種體育消閑活動[2]。體育之所以能夠與旅游相結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二者可以同步完成,旅游本身就是一種體育鍛煉,而在旅游過程中還能進行專門的體育項目體驗和參加體育活動。
3.2 提高資金投入力度,加大資源開發力度
目前旅游業資金投入和其當下的經濟發展勢態很不協調,我們看到的不是各類經濟的百花齊放,而是部分經濟強勢、部分經濟發展緩滯的現象。很多未被發現的元素經過深度開發,在未來很可能成為吸引游客的閃光點,甚至還可能成為景區未來的新特色。針對這種情況,可確立圍繞某一有特色的主題文化進行深度挖掘,用敏銳的眼光發現景區潛在的誘人元素。
3.3 加大宣傳廣度,結合當地旅游市場需求開發體育資源
旅游景區的宣傳方式包括很多種,像傳統的電視廣告、包裝廣告等。在互聯網發展勢頭迅猛的當下,網上廣告投放也是值得我們選擇的一種宣傳手段。抓住各類體育博覽會、旅游博覽會等機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推介活動。“體育+”和“旅游+”成為引導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能夠推動體育休閑產業和旅游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有利于滿足人們多元化、多樣性的體育娛樂需求[2]。
3.4 培養專門人才,為體育旅游提供智力支撐
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平臺是學校。學校授課內容可以包括與市場、傳統文化的保護、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推廣相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就能培養出復合型的傳統體育旅游人才。產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一條發展的生路,必須要有人才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吳宜夏,李先軍.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正當時[N].中國旅游報,2019-09-06(3).
[2] 劉林星,吳國生.山東體育文化資源與特色旅游融合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6):122-125.
[3] 唐大鵬.我國體育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困境與優化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