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鈞
摘 要:給排水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給排水設計工作未能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會在給排水系統建設時發生問題,導致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設計人員在設計市政給排水系統時應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達到有效提升給排水系統綜合性能的目的。為解決城市道路系統問題,優化城市給排水系統設計,分析了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優勢,提出了給排水系統設計原則及優化策略,即人行道、車行道、綠化帶的規劃設計方法。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人行道;車行道;綠化帶
城市規劃布局的科學化、精細化發展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客觀基礎。相較于以往城市建設模式,海綿城市注重對自然水資源的利用,致力于打造可持續的水文循環系統,對城市人行道、車行道、綠化帶等基礎設施進行科學規劃布局,提升了城市的彈性適應能力,讓城市在多雨季節將多余的水資源存儲起來,經過給排水循環系統,再經科學處理成為可利用資源。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與推廣,有效解決了城市硬化面積增加導致的城市自然調節能力降低的問題,通過對雨水的高效利用,推進了新型給排水管理系統建設,讓城市具有一定的海綿特性,提升吸水、存水、供水等功能,緩解城市積水、洪澇,發揮了涵養水源的作用,解決了城市道路系統硬化率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給排水管道設施布局不合理等問題,是給排水設施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
1在市政給排水設計工作中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具有的重要意義
1.1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促進城市建設質量的提升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地形與氣候特點,進行合理規劃。城市給排水系統覆蓋了整座城市,且對空間的需求較高,需要設計人員根據實際場景,進行設計的有效優化,保證給排水系統設計的效果滿足實際建設需求。將海綿城市理念引入給排水系統設計中后,可以保證每個環節設計的合理化,并且可以實現充分利用水資源的目的,提升城市水資源利用效能,主要表現在:海綿城市理念將城市中的人工湖與綠地等與給排水系統進行了連接,通過多項連接的過程,促進水資源收集、凈化、再利用的完整循環鏈。在此過程中,顯著節省了給排水系統建設時所占用的空間,并且有效提升了城市發展空間布局和空間資源的利用率。
1.2水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
在城市人口密度不斷增加時,城市用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設計市政給排水系統時,將海綿城市理念引入后,可以根據城市人口分布實際與不同建筑區域建設出針對性的排水管道,注重對污水與廢水等水資源的利用,加大了自然界自然降水的儲備能力,實現水資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1.3幫助城市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在人類不斷生產的過程中受到了破壞,因此,需要將改善生態環境融入城市建設過程中。由于海綿城市理念能對污水、廢水等水資源進行有效凈化,將此理念應用于市政給排水設計中可避免污水與廢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有效幫助城市修復生態環境。
2市政給排水設計現狀
2.1市政給排水制度不夠全面
市政給排水制度的設計不夠全面,成為市政給排水體系設計的一個問題,現階段針對排水體系的運行設計,無法達到雨、污完全分流,因此部分雨水與生活污水共同處理。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雨污的混合排放不能滿足城市持續化發展需求,也不能完全適應長久發展的理念,在暴雨天氣來臨之際,若城市的排水方式依舊是分流形式,會導致生活污水與雨水的排放效率降低,不利于人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由此市政給排水制度的全面性建設十分必要,需要引起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2雨水排放管道的設計不夠科學
雨水排放管道成為市政給排水設計的重點環節,也是給排水管理基本結構的組成環節,特別是雨季,其具備城市雨水排放的性能,同時其設計的穩定性與規范性會影響到城市雨水的實際排放效果。但是結合市政給排水設計工作的實際情況下,大多數地區涉及的雨水排放管道在設計方面缺少科學性,以致于雨水排放的質量不高,導致出現雨水堆積的問題。除此之外,雨水排放管道的設計,若存在徑流指數計算方面的誤差情況,便會引起雨水管道徑流指數小于整體徑流指數的情況,這樣在雨天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雨水管道網的工作壓力,降低排水管的實際工作效率,進而影響城市交通運營,甚至阻礙城市的發展。
3優化給排水系統設計的策略
3.1人行道規劃設計
人行道是城市給排水體系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新型海綿城市的人行道規劃布局不僅影響著人們行走的舒適性、便捷性,還與出行安全有著密切關系。傳統城市建設中,為保持路面平整、降低建設與養護成本,普遍選擇不透水材料。而雨季來臨時,人行道不能及時排水,很容易造成路面積水或濕滑,給出行安全帶來威脅。海綿城市規劃建設中,人行道的布局與設計強調透水材料的使用,可解決雨季路面積水對人們出行的影響,完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還可結合城市交通量及人流密集度等,對人行道進行合理規劃,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提升城市溫度、濕度調節能力,實現自然環境、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
3.2車行道規劃設計
海綿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車行道設計主要體現在建設材料的選擇上,為降低道路大范圍硬化的影響,應盡量選擇透水性強的材料。含水量是對路基質量影響較大的因素之一,含水量過高的路基會出現裂縫、斷板、沉降等問題,而路基含水量不達標則會出現承載力降低、結構不穩,引發路面病害等問題。城市道路建設中,應選擇滲水性較強的瀝青材料作路面,中下層則多使用不透水材料,當路面積水滲透到道路中層時被阻擋,積水被橫坡導向盲溝,然后流入綠化帶、下水道,避免路基因滲水不強而出現不均勻沉降、裂縫等問題。
3.3綠化帶規劃設計
應在海綿城市發展理念指導下,開展綠化帶設計工作,注重綠化帶過濾作用的設計。下雨天,路面積水、雨水中的雜質較多,流經給排水管道時,會造成管道堵塞,而清潔度不夠的雨水也無法直接使用,因此,當雨水經過綠化帶時,應進行過濾,提高雨水的清潔度。可在綠化帶中設置滲透管道或在周圍鋪設草皮、砂石等,發揮過濾作用。設計綠化帶應強調雨水收集能力的規劃。設計下凹狀態的綠化帶,與車行道、人行道保持18cm的落差,將路面徑流引入導流系統中。設置排水溝,合理分配雨水,提升水資源利用質效。綠化帶應設置一定的排水功能,安裝溢流系統。雨水由溢流系統到達排水管網中,通過給排水系統的調節流向低水位的儲水位置,提升城市整體蓄水能力。
4結束語
要合理安排城市給排水設施,優化城市給排水循環體系,為人們日常生活用水與污水排放提供可靠的保障。要注重對車行道、人行道、綠化帶等城市基礎建設項目的科學布局,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均衡發展。進行給排水系統設計時,應遵循可持續建設規劃原則,預留彈性空間,使城市能夠回收更多的水資源,提升給排水設施的水資源處理與利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范艷明.試析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J].商品與質量,2019,(46):118.
[2]戚志敏.市政給排水設計和規劃中常見問題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9,(27):243.
[3]吳艷.淺談市政道路給排水規劃及其設計中存在的問題[J].精品,2019,(09):131.
[4]張洪剛.海綿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分析[J].四川建材,2018,44(02):200-201.
[5]徐二敏.海綿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9,(31):119-120.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