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中對機械手控制器的總體設計方案進行了合理分析和科學論證,設計了以西門子PLC S7-200為核心器件,完成機械手的行動控制系統。文中對硬件系統和主要功能模塊進行了設計和規劃,其中系統硬件設計模塊主要包含PLC系統、保護系統、提示系統和控制系統等四個模塊。同時,采用V4.0 STEP 7 MicroWIN SP9對系統進行軟件設計,并對主模塊進行了分析和講解。
關鍵詞:PLC;機械手;控制器;多模式
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推動了科技的進步與革新,建立了生產與科技更加合理的生產關系。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高危、高污染地區不適合人工操作,機械手應用技術在不斷地提升中,代替人工。機械手是工業自動化最突出的表現,它能自動執行工作,靠的就是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機械手還可以全天候不停進行重復、單調、簡易的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減少成本,增強自身在同行間的競爭力。隨著自動化理論的提升和各行業需求,機械手技術迅速發展起來。
1 設計重點和思路
使用西門子PLC(S7-200)為主控結構,設計一款多功能機械手,實現對產品位置的檢測和轉移功能。本系統主要由電磁式傳感器、西門子PLC、電動機、可彈式按鈕開關和兩位三通電磁閥組成。
1.1功能要求
切換開關用來決定工作模式:手動和自動。
手動模式下可以任意方向操作,前進、后退、下降、上升、左移、右移。
自動模式下可以執行設定好的路徑,到達產品抓取位置抓取產品,并移動到指定放擺放區,回到原點。
1.2設計要求
(1)通過PLC控制電機運動距離;
(2)電磁閥控制氣缸動作;
(3)轉換開關控制模式切換;
2 系統總體方案設計
2.1總體設計方案
手臂動作設計方案有兩種:氣動和軸動。
2.1.1采用氣動方式控制機械手
采用氣動方式,機械臂左右移動和上下移動由氣缸來帶動,動作的距離根據氣缸本身長短來決定,并且只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兩個固定點,自由度較為限制。但可以實現目標的移動,氣缸價格便宜。
2.1.2采用軸控制技術
軸動方式,即機械手的各個手臂各被一個電機控制,可以隨時停在手臂上的任意位置,加上編碼器,還可以實時反饋位置信息。
通過上述兩個方案的比較、綜合考慮后,選取(2)方案最為合理。軸動控制相對氣動控制更為靈活、移動更為穩定。
2.2機械手手爪設計方案論證
機械手手爪設計方案[1]主要有兩種:
方案一:同樣采用小伺服電機來控制手爪。
方案二:采用小氣缸來控制手爪。
通過對比以上兩種設計方案,方案二相對優先,氣缸式帶有一定的彈性,可減少對產品抓取時產生的損害;采用方案一電機式,要添加一個壓力檢測,防止盲目抓緊破壞產品,費用增加,且有一定威脅性,因此采用方案二。
3 模塊選用及功能闡述
3.1西門子PLC S7系列的介紹及構成說明
在西門子公司所有的PLC系列[2]中S7系列PLC是使用最多的,S7系列包括S7-200 PLC、S7-300 PLC和S7-400 PLC。S7-200PLC具有體積小、接口可拓展、價格便宜、強大的指令系統,在一般情況下都有可以滿足控制系統的要求。當選擇的主機沒有想要的控制功能時,需要對硬件部分加裝拓展模塊。擴展模塊包括:數字模塊、模擬模塊、通訊模塊和功能模塊四類。設計中可根據要求來選擇所需的擴展模塊,增強功能。
3.2S7-200 CPU存儲器的類型
輸入繼電器(I)、輸出繼電器(Q)、通用輔助繼電器(M)、特殊繼電器(SM)、順序控制繼電器(S)、定時器(T)、計數器(C)。
4 硬件設計與制作
4.1 硬件設計
4.1.1 PLC模塊介紹
PLC的特點完全可以勝任工廠需求:
①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極高;
②PLC可用梯形圖、語句表、功能模塊圖編程;
③有豐富的內部功能,定時、計數、自檢、模數,數模轉換等功能;
④具有通信功能;
⑤模塊拓展功能。
4.1.2材料清單
本文中使用到的所有硬件材料見表1。
4.1.3 輸入輸出信號地址分配表
輸入端管腳分配如表2所示,輸出端口與外部連接分配如表3所示。
根據I/O表觀察,需要的端口數量大于常規CPU端口,因此選擇添加一個數字模塊EM223來增多輸入輸出口。如圖1所示。
4.1.4 主機PLC管腳接線
主機PLC管腳接線如圖2所示。
4.2 整體接線
電能源從220V的生活用電接入,連接到空氣開關,空開連接交流接觸器和開關電源,交流接觸器連接交流繼電器最后接到熱繼電器,連接電機。開關電源變電壓為DC24V,接到PLC,PLC輸出端接各電機正反轉接觸器,以及各種指示燈;PLC輸入端接感應器和操作按鈕。如圖3所示。
4.3 ?硬件
傳感器、控制開關、開關電源、空氣開關、交流接觸器、減壓閥、氣控電磁閥。
5 系統軟件設計
5.1 系統主要模塊
程序主要分為三個模塊,控制模式選擇程序、動作指示燈程序、控制范圍控制程序。
在STEP7-micro/win軟件中,編好程序,編譯矯錯,最后編譯通過,點擊“菜單欄”中的“文件”,點擊導出,生成“.awl”文件。
系統軟件實現詳細步驟:
啟動程序,首先實現系統的通電,然后電源指示燈亮起。通過所有的傳感器來判斷是否在原點。選擇模式檔位,信號從遙控器傳至PLC,亮起對應的信號燈。經由開關按鈕控制,做出預期動作。
5.1.1 系統主程序流程
主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
5.1.2 控制模式選擇程序
在打開控制電源后,手動、自動、回原點模式之一會處于通電狀態,等待按下使能按鈕。按下后,進入相應模式。再運行期間可以切換模式。
5.1.3動作指示燈程序
按下相應按鈕后,會輸出2個信號,一個動作信號,一個指示燈信號,根據指示燈來判斷當前機器的運作情況。也可以指示燈判斷設備或程序是否故障。
5.1.4控制范圍控制程序
當機器運作或誤碰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失控狀態,接近開關裝在一個相對極限的位置,當機器出現在接近開關的位置時,判斷為失控狀態,切斷當前方向的供電,起到保護作用。
5.2 系統軟件主要程序分析
5.2.1 模式選擇
進入手動、自動和回原點模式如圖5所示。
電源上電:I0.0常開閉合(打開電源),I0.1(關閉電源)常閉閉合,Q2.2(電源得電指示燈)得電亮燈。
手動模式啟動:Q2.2得電后閉合I0.2(手動按鈕),Q0.7(手動模式指示燈)得電亮燈,如果切換模式:打到I0.3(自動模式檔位)或I0.4(回原點檔位),則Q0.7失電熄滅。退出手動檔。
自動模式啟動:Q2.2得電后閉合I0.3(自動檔位),再按下一次I0.5(使能按鈕),此時Q1.0(自動模式指示燈)亮燈,并自鎖使能按鈕。如果切換模式:打到I0.2(手動模式檔位)或I0.4(回原點檔位),則Q1.0失電熄滅。退出自動檔。
回原點模式啟動:同理,電源得電后,打到I0.4(手動檔位),再按住I0.5(使能按鈕),Q1.1得電(進入回原點模式)。各部位回原點(I1.7、I2.0和I2.2都斷開)、放開使能按鈕或切換檔位,退出回原點模式。如已在原點位置,則等待換模式。
5.2.2 手動模式
手動前進和后退動作如圖6和圖7所示。
手動前進:
手動模式下再按住使能按鈕,再按住前進按鈕(I0.6),M0.1線圈得電,M0.1常開開關閉合,Q0.1得電,給前后電機發出正轉信號,同時前進信號燈亮(Q1.2)。在遇到前進限位開關(I1.6)時,I2.6常閉斷開,阻斷電機正轉(Q0.1失電)。當電機故障時,前后熱繼電器(I2.6常閉)斷開,也可以阻斷電機供電。如圖5.4所示。
手動后退:
手動模式下再按住使能按鈕,再按住后退按鈕(I0.7),M0.2線圈得電,M0.2常開開關閉合,Q0.2得電,給前后電機發出反轉信號,同時后退信號燈亮(Q1.3)。在抵達后退極限區域時(I1.7得電),阻斷電機繼續反轉(Q0.2失電)。當電機故障時,前后熱繼電器(I2.6常閉)斷開,也可以阻斷電機供電。如圖5.5所示。
5.2.3 回原點模式
回原點模式后如圖8所示。
Q1.1常開閉合(回原點信號),使得M0.2得電(控制前進電機反轉后退)。一直退回到后退限位(I1.7常閉斷開)停止動作。
后退限位的常開閉合I1.7,M0.3得電(控制左右電機反轉左移)。直到觸碰到左限位(I2.0常閉斷開)。
為了保證回原點時是一步一步有序進行,所以要先判斷I1.7(在后極限位)和I2.0(在左極限位)是否已完成復歸動作(極限位常開閉合為已完成),條件都滿足后M0.5(上下電機反轉)得電,手臂開始上升。達到上限位停止。
現在,前后、左右和上下都在原點,I1.7、I2.0和I2.2常閉斷開,中斷回原點命令。
5.2.4 自動模式
自動模式下按使能鍵一次,即會自鎖自動模式狀態。如圖9所示。
在執行自動模式前,先判斷是否在原點位置,如果在則M2.0(自動模式---已到達原點)得電。否則,機械手各部先回原點。
各手臂依次回到原點后,M2.0線圈得電,M2.0的常閉全都斷開,防止繼續回原點,阻礙后續動作的執行。
之后,以M2.0的常開閉合為觸發點,激活第一個動作,每完成一個操作,都相應會發出一個信號,以該信號為下一個動作的觸發點,以此類推。
在運行到最后一個動作時,發出的信號會切斷M2.0的通電,回原點指令激活,繼而開始回原點。周而復始至切換模式或電機熱保護動作(M3.0常開斷開)。
6 結語
本設計是以PLC為主控器件的機械手,結構簡單,但滿足設計要求,運行效果也不錯,而且還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可塑性,甚至能在一些高危、高污染地區也可正常工作。PLC又具有可編程和拓展模塊的能力,本系統有較明顯的模塊劃分,也便于以后的設備升級,符合現代工廠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Yan-Jun X, Jing Z, Yu-Ming G, et al. The Research of Automatic Mold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on PLC[C]. Wa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 200-203.
[2] 王偉.可編程序控制器的使用和維護[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陳瑞兵(1978-),男,漢族,廣東高州人,本科,廣東東莞理工學校擔任機械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數控加工,模具設計及制造。
(東莞理工學校,廣東 東莞 52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