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呂星
辦公室還能任性滑滑梯?這個在知乎可以有。
知乎的辦公區更像藝術區,一改寫字樓的擁擠封閉,給了你更多自由和發揮的空間。抬頭仰望,空間無限,知乎里到底有多少問題和回答,是什么吸引了用戶?走進知乎,你會發現,創業10年,經過了無數版本升級和功能迭代后,知乎的核心仍然是最初的問答,和這群熱愛提問和思考的人。
“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是刻在80后腦海里的一句話。知乎,讓多少青年實現了這個夢。知乎的辦公區,就像海洋,藍白互相映襯。零食柜、抓娃娃機、咖啡廳,還有一棵棵樹一樣的門,沒有什么理由不愛上這里。
知乎并沒有標志性的大廳,一面精致的LOGO墻,跨過兩步,就是辦公區。墻上的海報和打印出來的設計圖,很有媒體編輯部的感覺。挑高的空間讓人心曠神怡。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的辦公室,風格簡約,最突出的就是一個站立在中間的書架,保持閱讀和寫作,是周源給知乎最重要、且長期不變的價值。從創辦知乎至今,10年過去了。回看那些與周源同期的創業者,在最好的創業時代,成就了多少投資人和市值神話。知乎仍然在自己的領域內深耕,沒有變的是初心和理念。
就像艾青詩里寫的那份摯愛,在企業文化里,這種摯愛是穩固發展的基礎,是前進的方向。知乎從邀請制到全面開放注冊,在不斷開放的路上一直保持對知識價值的認可。有人說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把興趣變成事業。
知乎實現了不少人的夢想,其中之一就是程序員的滑滑梯。知乎辦公區的滑梯被磨得锃亮,顯然不是裝飾擺設。程序員們覺得上下樓梯可以有新的方式,就呼吁在辦公區裝了這個滑梯,需求啟發了創意,創意帶來了用戶體驗,體驗帶來了使用率。滑梯成了創意,也成了知乎以需求為導向給員工和用戶提供創意空間的代表。
知乎的員工里,很多人原本就是知乎的用戶,每天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參與提問與回答,也有人還是業內專業人士,他們不斷引領和校對著話題的討論深度和方向。
熱愛和需要是知乎發展中不斷創新的關鍵,“知乎的發展不是規劃出來的,是時代和用戶共同創造的”。周源在接受采訪時這樣描述知乎的發展。時代在變、用戶需求在變,知乎選擇升級換代的方式沒有變,對高質量內容的追求沒有變。以親身體驗和深刻熱愛,在用戶使用前,自己就是試金石,這是知乎和用戶互相滲透的文化。
互聯網發展快速,圖文表達是否會被視頻替代?這些圍繞時代變化的問題,在知乎似乎都有了答案。周源介紹,現在知乎Live功能的前身,是一對一的語音咨詢,當前功能的實現,也是基于用戶一對多溝通需要所創造出來的。目前,知乎也支持用戶將優質內容制作為視頻,還可以為用戶提供相應的幫助。
圖文表達依舊是當下知乎用戶瀏覽量最高的內容。就像文字經過千年洗禮,人們依舊需要這種工具一樣,如果用戶不需要用文字表達了,知乎自然也就會有新的社區內容呈現方式。即便如此,知乎與用戶共同成長、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理念似乎依舊合理。
走過知乎所有的辦公區,你看到的價值理念都是一致的。2019年知乎鹽選會員上線,“鹽選”這個名字,也與知乎的文化有關。我們常說“知識的海洋”,鹽是海洋的結晶體,是精華。這與知乎和用戶對高質量內容認真、專業的分享始終保持著一致性。
保持開放、為用戶創造價值,是在知乎看到最多的文化理念,也是知乎文化堅定的內核。
有問題、上知乎。知乎一下,世界盡在眼前。知乎的話題從一開始的互聯網、創業,到現在涵蓋幾乎所有品類。這里融合了2.2億用戶釋放的知識能量。開放,給知乎不斷注入力量,保持開放自然也成為知乎最重要的態度。

▲ 知乎辦公區的滑梯锃亮,看來使用率不低。

▲ 5月20日,本刊記者在知乎總部采訪。

▲ 知乎辦公區一角。
在知乎的創業過程中,“不斷開放”是被踐行的口號。2013年3月,知乎正式由封閉邀請制轉為開放注冊制,平臺對所有用戶開放了,這是知乎的第一次開放,帶來的是用戶規模攀升至400萬。2016到2017年間,知乎把延展空間面向“更廣泛的知識消費者和合作伙伴”,開設機構號,吸引專業內容生產者加入,這次開放幫助知乎成長為“覆蓋各領域專業知識的大型平臺”。走到這里,知乎已經覆蓋了個人和機構用戶,還能向哪里開放?天花板是不是就停留在這里?2018年,知乎將再次開放的領域和重點放在了智能社區構建,知識、經驗的高質量內容構建了知乎的智慧錦囊。智能化時代,這些知識又會激發何種可能?
在知乎,有長度有內容的帖子更受歡迎。我們經常能在社區里面看到一個問題下面有上萬個有效回答,有的回答多達幾千字甚至上萬字,這些豐富的內容是知乎最重要的價值。有人說,知乎的內容越來越水了,也有人說知乎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了。18-35歲是知乎用戶的主力,因為專業問題和長文表達,給知乎的用戶設定了天然門檻,用戶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在知乎,國際問題的分析會延展至軍事、經濟、房產、文化等,因為用戶教育背景的差異給問題帶來很多新視角,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和專業回答足以集納成著作。開放為知乎帶來了更多用戶,用戶也為知乎創造了有價值的內容,知乎通過運營不斷實現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的理念。這就是知乎的追求,不斷創新,為用戶提供價值展示平臺的同時,也激發著用戶不斷發現自身的價值。
在知乎上經常看到奇怪的提問、交叉領域的問題,運營和駕馭海量內容的專業社區,就需要更專業的人。知乎員工參與平臺問答的比例是很高的,他們與用戶有共同的愛好和價值取向。這群熱愛知識的人,通過自己的工作,把有價值的內容不斷升華和轉化,幫助作者出書,組織專業話題討論,保護作者的著作權等。
2019年,北京市海淀法院一起知識產權案件的判決結果受到多方關注。原告辛先生2016年11月在知乎的一個問題下,發表了以自己真實經歷為內容的文字回答,獲得了較多的關注。2017年,辛先生發現某公司在視頻平臺上傳的一個播放量超過1400萬次的視頻,在人物設置、臺詞、故事情節等方面都與自己的作品一致。
辛先生訴至法院,知乎也幫助取證。法院審理認為,辛先生在知乎創作的內容雖然篇幅較短,但享有著作權,2019年7月,最終判決被告賠償辛先生經濟損失5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這對知乎的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知乎對價值的守護和認知,是創造知乎平臺價值、品牌價值、市場價值的基礎,也是知乎與用戶最大的共鳴。
開放與價值,既是知乎文化的靈魂,也是為知乎提供開放與價值的動力源泉。穩穩的摯愛,回看知乎10年,最古老的提問、回答在互聯網時代迎來了自己和用戶的存在方式。與用戶共成長,愿初心不改,熱愛與價值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