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坤
危險化學品行業本身具有危險性且產業分布廣泛、安全管理較為復雜,本文從行業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細致地分析了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及重點內容,并以某裝置硫化氫泄漏事故為例,介紹如何編制實用的應急預案。
危險化學品(以下簡稱?;罚┬袠I是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因市場規模大及行業風險高的特點,重大、惡性事故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造成較大影響,故建立健全事故應急預防機制非常必要。
本文對?;沸袠I應急管理、特別是應急預案編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結合新修訂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談企業應如何強化應急管理、改進預案編制質量。
與其他行業相比,?;沸袠I介質本身具有危險性,產業分布廣泛、本質安全復雜、事故后果嚴重、應急救援處置高風險等特點,導致?;沸袠I風險防控難度大、事故后的處置代價高。
當前,?;沸袠I應急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9 個問題。
危化品應急救援演練現場 朱麗晶/攝
問題一: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形同“虛設”,職能定位和職責不清、不準。多數單位應急領導小組的職能局限于突發事件的信息反饋和現場處置的指揮協調,員工的“角色”不明確,緊急事態下承擔什么責任不清楚。
問題二:應急預案編制前的風險辨識、評估工作開展不到位。許多企業簡單認為,僅在認定的重大風險或事故隱患后編制,對基于何種情景構建須編制預案的思路不夠清晰。問題根源在于風險分析工作流于形式,少數幾人“閉門造車”,企業負責人和專業人員不參與,造成編制預案的策劃工作基礎不實。
問題三:應急資源調查不充分。附近有哪些醫療、消防等急救資源,能力如何,如何能成為可靠的可依托資源,缺乏系統和深入的論證。
問題四:未體現“預防為主”的思想。把應急管理簡單視為事故應對或急救,未實現“防治結合”,對可能會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因素未在日常管理中消除或控制。著眼防范重大事故,不代表可以忽略日常管理中的細節,應急預案應延伸到日常管理的操作規程或行為規范中。
問題五:對響應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分析不足。多數應急預案往往針對的是特定時間、特點區域、特定人員和應急物資準備充分下的預設情景,在事故突然發生時許多企業和員工無所適從。
問題六:培訓的針對性不夠、缺乏實效。多數情況下,培訓是“告知”式的,并在應急演練前進行,員工對事故事件突發的風險意識和警惕性不高。
問題七:應急演練的“實戰”效果不強。為減少演練過程中的風險,在模擬場景時往往將演練的所有細節向參加人員進行講解、分工,所使用的器具提前準備到位,這與突發事件的人員、地點和時間的隨機性特點嚴重不符,造成“演”的成分大于“練”。
問題八:不重視演練后的總結。演練的目的主要是測試應急指揮系統的反應靈敏度,發現在應急處置過程中的管理缺陷,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以簡單的過程點評代替總結,未起到提高實效的目的。
問題九:未建立與相關方的聯動機制。應急預案在編制時須考慮受影響或需要提供支持的相關方(如社區居民、應急資源和屬地政府機構等),但預案在完成審批后,有的企業未向相關方備案,更未主動與相關方就信息溝通、應急演練等建立聯動機制。
鑒于危化品行業風險高和事故多發等特點,須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在確保合規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預案編制質量。
危化品行業應急預案編制,通常需要建立綜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三類方案;風險辨識和評估需要企業負責人和專業人員廣泛參與,充分考慮人因失誤、工藝事故和設備失效等情景;應急響應的事故類別須包括急性職業健康傷害、安全生產事故、環境污染乃至社會穩定等多個方面;情景構建不能限定在特定區域、特定人員和特定時間;應急預案編制前須做充分的應急資源調查;編制后須評審、向屬地相關方備案,與相關方建立聯動機制;要通過培訓、演練等手段,讓每位員工和相關方具備相應的應急響應能力。
表1 JSA 法用于應急預案編制的步驟對比說明
第一,預案要明確適用范圍,即明確所適用的情景及事件發現人判定的標準是什么;第二,明確初步處置,即明確事件發現人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哪些初步處置措施;第三,明確危險或事故信息通過何種方式、哪些信息內容、報告給何人;第四,明確接到信息報告的人(應急指揮人員)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何種方式、將
哪些決策信息(疏散撤離或緊急救援)傳遞給相關人員;第五,明確受事故事件影響的所有人員在接到決策信息后應分別作出何種響應、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意外;第六,明確在應急救援搶險過程中各種情況的處置流程或要求;第七,明確上述過程中需要提前儲備的應急物資、外部依托應急資源分布情況等;第八,明確上述過程中所有員工和相關方所擔負的職責,通常包括崗位意外處置規程、事件報告、應急指揮、(專兼職)救援等。
表2 某化工裝置H2S 氣體泄漏事故應急預案編制重點
在科學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合理構建需要納入應急管理的情景。企業“一把手”要將組織風險分析、討論建立應急管理體系,當作履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守土有責”的重要工作擔負起來。專業人員和員工代表均要參與分析。
?;菲髽I根據風險特點,要建立如下事故類型的專項應急預案:危險介質泄漏;工藝安全事故;關鍵工藝設備故障;極端自然災害或地質災害導致的事故;周邊環境影響(如其他企業事故影響)。
在編制應急預案前,應將相應情景置于桌面或現場,推演每一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商定一種最為合理、可行的應對措施。桌面推演之后再行編制預案。
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簡稱“JSA 法”)是風險分析方法之一,特別適用于基層班組和特定風險。表1 為JSA 法運用于應急預案編制時的參照步驟對比說明。
增強培訓的針對性,筆者認為有如下4 種有效舉措。一是分層級培訓,將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能力、救援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和一般員工的事故事件報告應知應會、自救逃生能力等區分開,分別進行培訓;二是注重培訓的方式多樣化,包括桌面推演、典型課堂等;三是培訓的頻率不能僅為了滿足一年1 ~2 次的合規要求,而是根據員工素質和實際需要經常進行;四是與日常工作結合,交接班后的班前會上、發現事故隱患后等,都是培訓的最佳時機。
如何增強應急演練的實效性,建議:首先對演練的情景設置要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代表性,以檢驗各層級員工的應急響應能力;其次,與相關方聯合演練,以檢驗應對突發事件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協調機制是否順暢;最后,應根據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對預案或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等進行修訂。
以某化工裝置H2S 氣體泄漏事故為例,經該企業組織風險分析,結合往年事故教訓、參考國內外同類裝置情況,認為需要構建應對硫化氫氣體泄漏的專項應急預案。表2為運用JSA 法的分析過程。
經過表2 的分析,達到如下效果:
應急預案編制重點一目了然;對現有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及需要增設的設施器材進行了明確,提升了本質安全水平;根據改進措施中所列的內容,可以明確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培訓內容和崗位職責;適用于任何時間、任何區域(指風險分析基礎上確定的所有可能發生事故的區域)和任何人員;每步應急響應的要求具體、動作準確,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