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中醫醫院,河北 唐山)
外界暴力因素沖擊頭部會導致顱腦外傷,且多數患者傷情嚴重,往往需要在ICU(重癥監護病房)內進行氣管切開治療才能緩解通氣障礙,恢復呼吸系統暢通[1]。ICU 內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肺部又會因多種因素而引起感染,不僅會阻礙本身病情恢復,還可能導致死亡[2]。臨床上要重視ICU 內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分析,并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提高治療效率[3]。現就我院ICU 內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況及臨床治療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80 例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于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入住我院ICU,非感染組45 例中男女比例為23:22;年齡 22~76 歲,平均(51.8±3.7)歲;發病 1~7 h 入院就診,平均就診時間(2.5±0.7)h。感染組35 例(肺部感染)中男女比例為 18:17;年齡 25~77 歲,平均(51.2±3.3)歲;發病1~8 h 入院就診,平均就診時間(2.8±0.6)h。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及時進行手術治療、ICU 病房護理。非感染組未出現肺部感染者接受生命體征動態監測、無創機械通氣、清理污血及呼吸道分泌物。感染組發生肺部感染者則在上述非感染組處理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抗感染治療,腦水腫出現后快速靜滴20%甘露醇250 mL,半小時內靜滴完成,3 次/d,根據感染情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同時接受實驗室致病菌檢查,以人工氣道方式下纖維鏡采集痰液或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通過微生物簡單系統、KB 法分析鑒定致病菌類型。
對感染組患者實驗標本致病菌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了解其致病菌分布情況。觀察兩組腦部功能評分、ICU 治療時間。腦部功能評分總分45 分,得分低于15 分則預示顱腦輕度損傷,得分16~30 分則預示顱腦中度損傷,得分高于30 分預示顱腦重度損傷[4]。
35 例肺部感染患者分離出革蘭氏陰性菌31 例,占88.57%;革蘭氏陽性菌及真菌分別為3 例、1 例,分別占比8.57%、2.86%。其中革蘭氏陰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溶血葡萄球菌占比較高,見表1。

表1 感染組肺部致病菌分布情況(n, %)
①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腦部功能評分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水平,且治療前后相比差異顯著(P<0.05);②治療后,感染組腦部功能評分(28.5±1.6)分明顯高于非感染組,差異顯著(P<0.05);③感染組 ICU 治療時間(14.2±1.6)d 明顯長于非感染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差異明顯(P<0.05)。
腦部功能評分(分) ICU 治療時間(d)治療前 治療后感染組 35 34.2±1.2 28.5±1.6■ 14.2±1.6非感染組 45 34.5±1.6 20.5±1.3■ 11.2±0.5 t 0.9248 24.6763 11.8730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在ICU 治療過程中發生肺部感染情況無疑會延長ICU 治療時間,使得臨床治療風險增加,所以不可忽視ICU 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感染預防工作[5-6]。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療手段還是手術,在這個圍手術期患者呼吸系統防御能力下降,是致病菌入侵感染肺部的有利時期,要提高警惕[7]。另外長時間手術、排痰不暢、機械通氣等也會使得肺部感染率增加,所以顱腦手術中要控制手術時長、嚴格按照標準操作流程進行機械通氣、輔助使用有效護理措施,預防致病菌感染[8-9]。本組的實驗室分析結果表明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蘭氏陰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溶血葡萄球菌為主,但也存在少量革蘭氏陽性菌、真菌等致病菌。ICU 內無菌管理無疑是控制感染的另一重要環節[10]。在中型顱腦外傷患者ICU 治療期間的護理中要密切觀注排痰情況,觀察痰液顏色、狀態、量等,加強排痰護理、對氣道進行濕化、改善呼吸功能等,預防致病菌滋生[11-12]。對比ICU 內肺部感染與非肺部感染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治療效果可見,肺部感染患者腦部功能損傷恢復效果不及非感染組,且ICU 治療時間明顯比非感染組長[13]。
綜上所述,對于ICU 內重型顱腦外傷肺部感染患者來說革蘭氏陰性菌是其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療時要根據實驗室細菌培養結果針對性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發生肺部感染患者顱腦外傷治療效果也會隨之下降,ICU 治療時間隨之延長,臨床要高度警惕ICU 內感染的發生,積極做好感染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