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 腎內科,廣西 南寧)
腎病綜合癥是一種嚴重的腎病,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其中,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因此只能進行對癥治療[1]。它是以三高(高脂血癥、水腫、蛋白尿)和一低(低蛋白血癥)[2]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伴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腎病綜合癥患者得到了治愈。目前,其常規治療方法為口服肝素進行抗凝治療,但卻存在出血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的問題,為患者帶來不良影響。現為探討此類治療方法的療效,選擇我院原發性腎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收集2017 年至2019 年來我院腎病科進行治療的98 例腎病綜合征住院患者的病例資料,男女比例為25:24。年齡最大57 歲,最小20 歲,病程最少6 個月,最長的為5 年。平均將其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9:20,年齡為 21~57 歲,病程 1~5 年;對照組男女比例為 3:4,年齡為20~56 歲,病程為6 個月至4 年。比較二組患者的基本信息,差別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
依照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年出版的第六版《內科學》中PNS 的診斷標準選擇入組患者[3],患者經2 名主任醫師診斷,除本病外無其他重大疾病,自愿參加本次試驗,符合倫理學要求。
兩組患者均依照病情口服醋酸潑尼松(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33021207,規格型號:1000s),研究組除此之外還應用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2 mL:20 mg)。潑尼松用法:口服,2~5 次 /d,5~10 mg/ 次(1~2 片),依照每個患者癥狀調整藥量;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用法:2 次/d,腹壁皮下注射,0.4 mL/次。
依照治療前后生化指標:尿、血常規、24 h 尿蛋白定量(24 hUPro)、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總膽固醇(TCh)、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等指標判斷患者治療情況。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不同治療后,對照組血ALB 上升,24 hUpro 和TCh水平降低,且和治療前相比差別明顯(P<0.05);進行一個月的治療后,研究組的血ALB 上升,24 hUPro 和TCh 水平降低,明顯優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對照組(P<0.05)。研究組FIB 水平顯著降低,優于對照組與治療前,差別明顯(P<0.05)。但兩組 Scr、PT、APTT 均無顯著改變,詳細內容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指標改變情況)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指標改變情況)
注:*P<0.05,與治療前對比;#P<0.05,與治療前及對照組對比。
組別 時間 ALB(g/L) 24 hUpro(g)TCh(mmol/L) Scr(μmol/L) FIB(g/L) PT(s) APTT(s)對照組 治療前 22.26±1.89 5.07±1.33 8.33±1.59 110.51±47.43 5.33±1.51 13.52±1.69 35.33±6.45治療后 26.42±1.53* 3.39±1.42* 7.23±0.68* 102.83±45.13 4.18±1.25 13.95±l.46 36.53±6.65研究組 治療前 22.11±1.36 5.53±1.44 8.22±1.69 116.32±51.20 5.48±1.35 13.11±1.56 36.01±6.10治療后 31.83±1.7l# 2.11±0.97# 6.02±0.55# 101.33±42.11 2.26±1.07# 13.87±1.06 36.92±2.42
對照組中有38 例患者有效,11 例患者治療無效,總有效率為77.55%;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的研究組有效人數為46 例,無效人數為3 例,總有效率為93.88%。因此,研究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χ2=6.33,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內容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n, %)
腎病綜合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遺傳性三種類型,其中,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最為常見,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T 淋巴細胞和細胞免疫異常及體液免疫異常與該病發生有關。由于體液免疫反應激活凝血系統,腎內動脈內出現高凝血狀態,腎內血管內微血栓形成,造成腎小球損傷,最終造成蛋白質大量丟失,形成蛋白尿。而丟失蛋白質的血液通過腎內血管循環到體內,造成體內血液蛋白質缺乏,形成低蛋白血癥,血液內蛋白質低造成組織間物質交換異常,細胞廢液無法通過血液正常排出體外,出現嚴重水腫,而凝血系統被激活,造成機體內的血管內都出現高凝狀態,高脂血癥形成[4],這就是腎病綜合征臨床癥狀產生的原因。因此,治療腎病綜合癥關鍵在于抗凝。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化學產物,和普通肝素相比,來源廣泛,提取簡便,抗凝作用更好,藥物持續性更長,是其2~4 倍。其比普通肝素分子量更小,抗Ⅹa 活性和抗Ⅱa 活性更強,能夠減少Ⅹa,且和血小板結合從而達到抗凝的作用,用量越大抗凝效果越好,且其不易被體內其他因子結合或影響而降低其血液濃度,因而其抗凝作用持續時間長[5]。根據有關研究顯示,由于肝素造成的血栓性血小板減少、過敏、骨質疏松等副作用也很少在應用低分子肝素的時候見到。所以,低分子肝素已經在臨床上廣泛取代肝素用于抗凝治療[6-7]。這次研究應用潑尼松和低分子肝素共同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用激素的對照組,患者水腫快速消失,血液中膽固醇降低,差別明顯(P<0.05)。而進行一個月的治療后,腎功、PT、APTT等指標較前并無明顯變化,說明經過此方法治療后患者沒有發生嚴重出血、感染等不良反應。纖維蛋白酶原是觀察血液凝血功能高低的重要指標,其參與血液凝血,有增加血液粘度,參與血栓形成,臨床上作為判斷血液粘稠度的重要指標。而其長期上升則會造成深靜脈血栓和(或)腎小球內微血栓栓塞,加重患者病情。這次試驗中,研究組應用低分子肝素后纖維蛋白酶原明顯降低,降低程度比對照組高(P<0.05),這表明低分子肝素能夠增加體內血栓溶解,減少其形成,緩解腎綜患者的血液粘度。有關研究表明[8],低分子肝素還能夠抗菌消炎,通過減少細胞繁殖和細胞外基質堆積,從而減少免疫復合物結合基底膜,達到擴張腎臟血管、降低腎內血壓、改善腎功能的作用。低分子肝素還能夠通過幫助腎小球濾過膜恢復功能來減輕患者蛋白尿癥狀。部分研究表明肝素通過抗醛固酮來減輕患者癥狀。這次試驗中,治療后研究組24 h 尿蛋白改善程度要高于對照組(P<0.05),從而表明低分子肝素治療療效要優于肝素,這說明低分子肝素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效果要優于其他抗凝藥物,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癥狀,縮短治療時間,副作用更少,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