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第一人民醫院 老年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作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冠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會單獨發作,還可能同時伴隨心力衰竭和心絞痛,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使其治療效果和生命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治療時合理的選擇藥物非常重要。我院對近半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炙甘草湯加減聯合西藥進行相關治療后效果較好,進一步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了我院近半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6 例進行相關研究,這些患者都和WHO 在1980 年頒發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相符合。利用隨機法把這些患者以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分配。經統計對照組患者有23 例男性、20 例女性;年齡 45~76 歲,平均為(59.2±3.1)歲;這些患者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分別為25 例、18 例。觀察組患者有 26 例男性、17 例女性;年齡 48~77 歲,平均為(62.3±3.5)歲;這些患者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分別為30 例、13 例。這些患者都表現出了臨床不同癥狀,如頭暈、心慌、乏力、氣短、舌質淡紅、脈象較弱等。這些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一步進行比較。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照組患者制定常規的西藥治療方法,主要采用鹽酸胺碘酮進行治療,并控制其每天的服用劑量為0.4~1.2 g,進行2 周的治療后,然后按照每天0.2~0.4 g 的劑量對其進行維持,針對部分好轉的患者可適當減少劑量,可以每天服用0.2 g 維持現狀,每周進行5 d 的治療。
以此為基礎對觀察組患者增加炙甘草湯加減進行治療,中藥配方為:桑寄生、生地黃每味30 g,麥冬20 g,當歸、丹參、苦參、炙甘草、香附每味15 g,川芎、黨參每味10 g。對于同時有心悸不寧、出汗、夜魅不安等癥狀的患者,可增加30g 牡蠣、棗仁和炙遠志各15 g,都具有較好的定悸、安神等功效;對于氣陰兩傷的患者可增加百合與五味子各15 g;對于心脾不足的患者可視情況增加20 g 黃芪、15 g 白術;而針對心陽缺乏的患者可以增加桂枝、生姜,起到通血脈、溫心陽的作用。在500 mL水中加入這些藥煎服,服用劑量為每天早晚2 次,每次1 劑。
對兩組患者進行1 個療程(20 d)的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心律失常等檢查指標,以此判定其療效。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心律失常情況進行分析和對比,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三方面分析,心律失常情況分顯著改善、好轉、無效、惡化四方面分析。
本研究分析獲得的相關數據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 進行,計量和計數資料的檢驗單位分別為t和χ2,檢驗得出的數據用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表1 可知,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9.07%、97.67%,兩組對比后數據有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由表2 得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治療心律失常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6.74%、93.02%,對照組患者明顯較差(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律失常情況對比[n(%)]
冠心病發病率近些年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其并發癥中心律失常比較常見,該病癥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心肌缺血,嚴重時會損害到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對血流動力學造成影響,假如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較大程度地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是患者發生猝死的誘因。所以為使該病患者的病死率進一步降低,對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非常關鍵。中醫學指出,冠心病心律失常屬于“胸痹”“中風”“心痛”“郁證”等范圍,主要根源是血脈瘀阻、心失所養、氣血不足等,患者易因其而出現血脈不暢運行的現狀。
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胺碘酮,具有抗心律失常輕度Ⅰ類、Ⅳ類藥物的特征,在臨床上屬于抗心律失常Ⅲ類藥物,對于房性、室性等早搏療效良好。炙甘草湯的作用有溫振心陽、滋陰復脈、益氣養血等,針對陽氣較虛、陰血不足等引發的心悸治療比較適宜,該藥配方中的成分對于抗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作用,還會使冠狀動脈擴張,心肌收縮增強,機體微循環得到改善。相關文獻研究也指出,炙甘草湯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如鎂、錳、鋅等,可發揮重要的抑制心律失常的療效,使發生心律失常的概率降低。
本文通過研究可知,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心律失常情況都和觀察組患者有明顯的差別(P<0.05),說明采用西藥加上炙甘草湯辨證治療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西藥聯合炙甘草湯加減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病癥進行治療,患者的心律失常情況和療效都有較大的改善,在臨床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